首页期刊导航|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成都理工大学

刘家铎

双月刊

1671-9727

hxq@cdut.edu.cn

028-84078973

610059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 ISSN 0256-2197, CN 51-1153)、《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 ISSN 1005-9539, CN 51-1460/P)。现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进入国内三种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即:(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第三版(2000)和第四版(2004)的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核心库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此外,本刊还是"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先后11次在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其中获一等奖4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这项奖励等同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收录本刊全部或部分论文的科技文摘期刊和数据库主要有:(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4)中国地质文摘;(5)中国石油文摘;(6)古生物学文摘;(7)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8) EI; (9)РЖ;(10)Chemical Abstracts;(11)Petroleum Abstracts;(12) Bibliography and Index of Geology;等等。主要栏目有:地质与矿产,油气地质与勘探,水文与工程地质,核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与应用化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松桃县盘石镇中寒武统清虚洞组微生物岩沉积微相及模式

    唐杰王琳霖任静孙珮婕...
    181-19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松桃地区清虚洞组地层记录下了早寒武时期古杯生物灭绝后,微生物岩从逐渐繁盛到再灭亡这一完整的微生物演化序列.本文在实测盘石剖面,逐层采样磨制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对清虚洞组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泥质条带微晶灰岩、葛万藻黏结灰岩、附枝藻藻格架灰岩、细小附枝藻灰岩、凯内拉藻藻格架灰岩、含凯内拉藻灰岩、上射小波托麦藻-尼科尔森藻藻格架灰岩、肾形藻灰岩、藻屑灰岩、砂屑灰岩、微晶灰岩、钙质泥岩12类沉积微相;建立了 3类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泥岩-灰岩-藻灰岩、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礁基-礁核-礁盖;构建了该地区钙藻受同沉积断层控制在盆地边缘成礁的碳酸盐岩镶边台地模式.

    钙藻附枝藻沉积模式碳酸盐岩台地清虚洞组

    北部湾盆地始新世古环境演化及沉积学意义

    黄侠超钟瀚霆曹海洋肖伶俐...
    193-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存在地层中的孢粉化石是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对象之一,对于重建古环境、预测烃源岩富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的WS-X1井、WS-X2井、海中凹陷的WZ-X3井、福山凹陷的JH-X4井始新世时期的孢粉进行分析,以揭示北部湾盆地始新世植被特征及其反映的古环境演化.研究共发现孢粉化石4大类共49个孢粉类型,以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其中栎粉Quercoidites(microhenrici+minutus)、三沟粉Tricolpopollenites、桤木粉Alnipollenites含量较高;裸子植物中以松粉Pinuspollenites为主;蕨类植物孢子以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紫萁孢Osmundacidites为主;同时出现大量藻类,以盘星藻Pediastrum为主.4 口井中,始新世亚热带类群丰富且花粉含量高,孢粉组合反映了北部湾盆地该时期发育以常绿栎类丰富为特征的林地,盆地低山地带发育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林下为蕨类植被,指示了北部湾盆地始新世时期为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始新世早期分布的喜热植被较晚期更多,且在始新世晚期出现喜温的植被,推测始新世早期到晚期气候呈逐渐变凉的趋势.此外,孢粉组合中出现大量藻类,推测当时的沉积环境主要以湖泊和滨海的河流沼泽相为主.通过对北部湾盆地始新世时期的孢粉资料进行分析,为该盆地始新世时期的气候研究提供了更多依据.

    始新世孢粉古气候古植被北部湾盆地

    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以贵州吼滩剖面为例

    李笑天郭艳波梁金同罗鑫...
    210-22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碳酸盐岩普遍发生白云石化,且缺乏生物化石,长期以来在地层对比与划分方面未形成统一认识.本研究在野外剖面和岩石学特征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川东南地区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41个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洗象池组以泥晶-细粉晶白云岩为主,含少量残余砂屑白云岩、粗粉-细晶白云岩;样品的δ18O值分布在-11.05‰~-8.29‰范围,平均为-9.67‰,δ13C值介于-2.29‰~1.36‰之间,平均为-0.73‰,且δ18O值和δ13C值无明显正相关性,基本保留了同期海水的原生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川东南地区整体处于海相环境,其中中-晚期盐度相对早期盐度整体略微升高,海水温度分布在15.2 ℃~27.5 ℃,属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事件在吼滩剖面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可与全球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反映一次全球范围的海退事件.此外,通过对比川东南地区吼滩剖面与太和1井和渝东北地区利1井的碳同位素特征,认为渝东北地区盐度相对川东南地区较高,洗象池期盐盆地由川东南向渝东北演化,对于寻找盐类矿床和油气地质具有重要意义.

    川东南地区洗象池组碳、氧同位素古环境地层对比

    东昆仑东段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时限:来自瓦勒尕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约束

    郭香敏丁枫凡韬孙瑶...
    22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东昆仑东段早泥盆世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本文对沟里地区瓦勒尕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区花岗质岩石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14.2±2.3 Ma,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16.9±5.3 Ma.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具富硅、富碱、富铝和弱过铝质特征,二者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普遍具弱负铕异常,成因类型为Ⅰ型花岗岩.研究认为,瓦勒尕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二者形成于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阶段,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在414 Ma时尚未完全关闭.

    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花岗质岩石岩石成因构造背景

    川中充西地区雷三2亚段泥灰岩储层精细预测研究

    张豪辛勇光马华灵孙豪飞...
    247-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中充西地区多口钻井在雷三2亚段泥灰岩储层中油气显示好,测井解释储层发育,展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准确预测雷三2亚段泥灰岩储层纵横向分布,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指导,首先利用储层合成记录标定明确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接着围绕岩性和储层分别开展岩石物理分析,优选盐岩和泥灰岩储层的敏感参数,利用地震波形指示模拟预测盐岩的分布;最后利用波形指示反演预测泥灰岩储层的分布.结果表明:雷三2亚段顶部盐岩对应强波峰反射,储层底界对应弱波峰反射,储层与盐岩存在明显的波阻抗重叠,而盐岩与其他岩性在密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当去除盐岩的影响后,利用波阻抗可以较好地区分储层和非储层.因此,在利用波形指示模拟识别盐岩分布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可有效识别储层.充西三维区储层大面积发育,厚30~60 m,发育岩性圈闭16个,总面积124 km2,是下一步富有机质泥灰岩储层的现实勘探方向.

    川中地区雷三2亚段盐岩泥灰岩储层波形指示反演波形指示模拟

    基于机器学习的软土压缩模量预测及沉降分析

    阮永芬李鹏辉施虹吴龙...
    258-268,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常规土体试验及预测方法都难以准确获得压缩模量Es.现基于机器学习理论建立一种非参数集成优化法计算Es,并与传统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从昆明地铁5号线会展中心场地选取203组泥炭质土物理力学指标样本,结合工程经验,选取其中8个重要的物理指标作为输入集,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输入层、隐含层及输出层之间的权值及阈值,采用相关系数R、正确率ACC及均方根误差RMSE多个评估指标优化确定算法的重要参数,将建立好的模型应用于多种土体,并与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对比分析,最后比较经验公式与本文方法预测地基沉降的性能.结果显示,GA-BP神经网络方法对分析样本适应性强、算法收敛快、所得结果精准可靠,具有较大优越性.该方法对软土场地多参数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压缩模量机器学习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规范法

    基于GF-2遥感影像和改进后PSPNet模型的丘陵地区耕地图斑提取方法

    颜玲李少达李彩瑛陈薇...
    269-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丘陵地区耕地地块具有边界模糊、覆盖物种类多样、大小和空间位置分布不规则等特点,传统分类方法难以快速准确提取耕地信息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省金堂县竹篙镇和高板镇为研究区域,利用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和改进后的PSPNet语义分割网络模型进行耕地图斑提取研究.在模型训练中,引入CBAM注意力模块以提高整个网络的特征提取和表达能力,采用余弦退火学习率以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结果表明,改进后的PSPNet模型在丘陵地区耕地提取精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提高,耕地识别精度达到了 95.69%,比标准PSPNet模型提高了 1.07%,比Unet++,DeepLabv3+和支持向量机方法方法提高 了 1.32%,1.75%和6.33%.基于改进后的PSPNet模型具有更强的特征提取和表达能力,可以更准确地提取丘陵地区的耕地信息,为农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促进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丘陵耕地PSPNet模型CBAM注意力模块余弦退火学习率GF-2遥感影像

    坝肩岩体质量LDA-KNN分类模型

    荀鹏李娟魏玉峰李常虎...
    281-290,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岩体质量分级评价对工程的安全、设计、经济效益等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岩级划分方法中存在不确定性,人为因素干扰和忽视了传统定性分级中对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在工程实际中搜集样本建立数据库,从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岩体完整性系数(Kv)、结构面间距(D)、岩石质量指标(RQD)等合适的评价指标,通过引入 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降维方法和K近邻分析(K-Nearest-Neighbor,KNN)相结合的多分类模型,实现了岩体的非线性分级预测.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实现了岩体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分级,并解决了多指标判断时信息冗余,复杂程度高的问题.与其他判别方案相比较,模型得出的结果准确率高,符合工程实际,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体现出较强的预测判别能力.该研究为水电站大坝坝肩处的平硐岩体质量划分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预测方案.

    岩体结构岩体质量分级线性降维K近邻算法分类模型

    粗粒土力学特性的大型三轴试验及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模拟

    刘重宏巨能攀周新许烈...
    29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究粗粒土的力学特性,并揭示细观力学组构与宏观变形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综合室内大型三轴试验及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技术,建立还原大粒径块石含量及形状的粗粒土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柔性围压加载,考虑Rigid Block刚性块优化块石的细观模型,采用PFC程序对粗粒土试样开展了大型三轴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粗粒土试样的宏观变形特征及细观力学组构特性.试验研究表明:该试样呈现出应变强化效应,在围压柔性加载下,试样侧向鼓胀变形,试样中部发育"X"形剪切带,竖直方向接触力链逐渐加强,呈现贯通趋势.结合宏观变形特征和细观力学组构综合分析,发现试样在竖直方向由压缩引发的变形程度较试样径向方向由剪切破坏所引发的变形程度更为显著,且竖直各向异性变化程度大于水平各向异性变化程度,这表明细观力学组构与宏观变形特征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三轴试验粗粒土离散元—有限元耦合细观组构

    杭州淤泥质粉质黏土小应变硬化土模型参数试验及工程应用

    孟瑞军
    303-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应变硬化土(HSS)模型被广泛用于软土地区分析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淤泥质粉质黏土是一种高灵敏性土,对基坑开挖工程有很大影响.本文介绍HSS模型13个参数及其确定方法.选取杭州淤泥质粉质黏土,开展标准固结试验、三轴固结排水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和弯曲元试验等一系列室内试验,确定杭州淤泥质粉质黏土HSS模型参数的取值及其比例关系.依托杭州2个典型工程案例,分别建立基坑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并对比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杭州淤泥质粉质黏土 HSS模型参数取值合理性.该研究可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地层基坑开挖数值模拟HSS模型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小应变硬化土模型基坑工程淤泥质粉质黏土室内试验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