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烧变岩在中国北方分布广泛,可能与砂岩型铀矿有成因联系,但一直以来研究者对其关注较少.新疆硫磺沟地区侏罗系煤系地层中广泛发育烧变岩.通过野外观察和岩石显微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描述了硫磺沟地区烧变岩的颜色、结构构造及矿物学特征,认为高温变质程度不同的烧变岩在颜色上有差异,以鲜艳的红色(如砖红、赭红、紫红色)、黑色、钢灰色为主,烧变岩的结构构造主要有瓷化构造、渣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西山白土窑剖面烧变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其质量分数介于35.43%~99.83%之间,平均为 75.73%,次要化学成分有 Al2O3,CaO,Na2O,K2O,FeO,MgO,MnO,BaO 等,推测其是与原岩成分有关的铝硅酸盐矿物.微观测试显示,原岩结构、构造遭受不同程度破坏.经历不同程度高温变质作用部分矿物发生变质,形成堇青石、铁堇青石、莫来石等新矿物,且矿物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出现冷凝边、石英塑性流变、蠕虫状构造、压缩拉伸构造等,矿物充填(微)裂缝形成方解石脉或铁质脉.硫磺沟地区烧变岩形成年龄与区域构造隆升时代具耦合关系.在研究区,烧变岩附近常有铀矿点发育.研究认为,表生热液型砂岩铀矿成矿模式适合于硫磺沟地区铀矿富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