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成都理工大学

刘家铎

双月刊

1671-9727

hxq@cdut.edu.cn

028-84078973

610059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 ISSN 0256-2197, CN 51-1153)、《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 ISSN 1005-9539, CN 51-1460/P)。现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进入国内三种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即:(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第三版(2000)和第四版(2004)的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核心库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此外,本刊还是"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先后11次在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其中获一等奖4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这项奖励等同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收录本刊全部或部分论文的科技文摘期刊和数据库主要有:(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4)中国地质文摘;(5)中国石油文摘;(6)古生物学文摘;(7)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8) EI; (9)РЖ;(10)Chemical Abstracts;(11)Petroleum Abstracts;(12) Bibliography and Index of Geology;等等。主要栏目有:地质与矿产,油气地质与勘探,水文与工程地质,核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与应用化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体系中的应用——以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为例

    李芬柴建华严清高江小均...
    1032-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与典型稀有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伟晶岩以及变质沉积岩的Li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花岗岩δ7Li值与变沉积岩变化范围基本一致,暗示了花岗岩起源于深部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作用.部分花岗岩δ7Li值比变沉积岩略高,指示了部分熔融过程中可能涉入了来自下地壳的脱挥发分流体.伟晶岩和花岗岩总体一致的Li同位素特征,表明伟晶岩与花岗岩具有亲缘性.在晚期花岗质岩浆流体出溶、富水伟晶岩熔/流体分离等演化过程中,7Li大量进入流体系统,可能是造成富Li伟晶岩相对贫Li伟晶岩δ7 Li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尽管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上的应用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随着高精度Li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和Li同位素的推广应用,Li同位素将成为探索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重要的地球化学手段.

    Li同位素花岗岩伟晶岩稀有金属松潘—甘孜—西昆仑

    喜马拉雅北缘丁木错地堑第四纪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李楠刘陇强朱利东杨文光...
    1048-1056,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喜马拉雅北缘丁木错地堑第四纪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机制,探讨了其与区域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丁木错地堑第四纪湖积物中主要发育负载构造、火焰构造、液化砂岩脉、拉伸软布丁构造和滑塌变形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并可见微正断层、同沉积断层和阶梯状断层伴生产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发育明显受控于丁木错活动正断层,显示地震触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综合丁木错地堑第四纪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组合类型、分布特征与构造背景表明其为古地震事件的产物.丁木错地堑第四纪古地震事件反映了丁木错断裂的构造活动性,结合近年来沿丁木错断裂地震活动的增加,表明该区仍具有潜在地震活动的风险.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丁木错地堑古地震事件第四纪喜马拉雅

    多设备多参数联动的滑坡预警方法

    王豪何朝阳巨能攀马志刚...
    1057-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滑坡监测预警工作中,传统的单设备单参数方法准确率较低且存在误报现象.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预警结论,针对拥有多套监测设备的滑坡体需要建立多设备多参数联动的滑坡预警方法.多参数预警方法使用多个参数指标预警模型来综合处理各个设备的监测数据,考虑各个模型权重得出多个设备的综合预警等级.多设备协同预警方法将多套设备根据其空间分布划分成不同组,基于滑坡机理确定各组设备的权重,以监测设备的特征属性进行权重修正.在综合考虑每个设备的预警结论的基础上,分析滑坡整体变形演化情况,并得出同一时段滑坡整体预警级别.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得滑坡各个部位及整体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并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以四川省小金县沙龙乡苍松村黄水沟滑坡为原型案例测试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单参数单设备预警方法,该方法将预警次数从32次下降到11次,误报次数从5次下降到1次,预警准确率从84%上升到91%.本方法可以提高滑坡预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定防灾决策和防灾减灾.

    滑坡监测预警监测设备监测参数预警模型

    廊坊地面沉降区黏性土渗透系数计算

    齐剑峰李晨吴锋波郭海朋...
    1070-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黏性土层属于地下含水层系统的弱透水层,具有阻滞水流和溶质迁移的作用,如何获得弱透水层的水力参数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黏性土渗透系数是地下水渗流过程、固结计算的重要水力参数.通过钻孔取样和土工试验,获得廊坊沉降区埋深75 m以浅的52组黏性土样的土工测试数据,测试数据表明:该区埋深75 m以内黏性土渗透系数变化范围为(0.001 5~0.350 0)×10-6 cm/s,对黏粒质量分数的变化更敏感,随着黏粒质量分数增大,渗透系数呈减小趋势.结合对黏性土物质组成结构的分析,利用土的物理指标推导了有效孔隙比的计算公式,进而对柯森-卡门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计算效果表明:K预测/K实测的值控制在0.25~8.25之间,并与该区其他位置黏性土的实测数据和以往推荐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提出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可供其他地区参考.

    渗透系数黏性土有效孔隙比廊坊沉降区经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