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陈伟

月刊

1001-9154

cdtyxb2001@263.net

028-85095371,85065590

610041

成都市体院路2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发行的文理综合刊物。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栏目。历年来,学报曾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的各种奖项,被评为四川省学术理论类质量一级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自1992年以来,该刊一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在全国首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评选中,又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前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英运动员身体再造的符号解读与图式建构

    赵妍杨冠强王智慧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拓展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边界,以精英运动员的身体再造为切入点,通过揭示其价值认同、符号意涵,建构出内在机理所蕴含的身体图式.研究发现:(1)精英运动员无限接近人类身体潜能的再造过程可以被定义为"意指进阶".(2)精英运动员的身体再造是规训话语表征于运动展演和行为互动的镜像,同时也是社会文化表征于身体价值与观念的镜像.(3)精英运动员身体再造具有形塑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再生产以及塑立文化符号标识三重属性,并在"身体消费"和表征社会变迁的结构化行动中使运动态身体、商品态身体以及社会态身体形成联结.(4)精英运动员的身体再造图式是该群体在以身体实践感为基础,以互动情境链为桥连、以身体仪式嵌入为核心的运作机制中,通过"存在—规训—展演—象征"复合性实践型构的一种特定文化样态.

    身体图式仪式互动情境链身体规训价值认同情感能量

    欧洲中世纪武技文化——基于武技文献的分析

    曾杨朱东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欧洲中世纪武技文献为基础,从实践主体、实践场域和实践内容3个方面对欧洲中世纪武技的基本面貌进行解读.研究认为:中世纪欧洲的各社会阶层都有着使用和教授武技的文化传统,骑士阶层不是唯一的武技实践主体;武技的实践场域分为传习场域和战斗场域,宫廷和学校是欧洲中世纪武技的主要传习场域,军事战斗、骑士比武和决斗是其主要战斗场域.欧洲中世纪武技的实践内容分为技术和技理两部分,技术包含架势和招法,技理则包括6大技术原则:保持运动原则、心理调控原则、度量距离原则、强弱力量原则、充分利用原则、控制对手原则等技术原则.研究欧洲中世纪武技可以拓宽中国武术的研究视野,为新时代下中西武技比较研究提供参考,实现中西武技文化的互鉴互赏、共荣发展.

    欧洲中世纪武技武技文化武技文献

    "象"与"意":云冈石窟武术造像整理与研究

    孟林盛徐子齐赵霞胡雅茜...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三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中的武术造像进行研究,对其数量、题材、布局、美学形态、文化意象进行全方位地梳理、归纳和探索.研究表明:云冈石窟共有163幅武术造像,涉及射箭、拳技、力士托举、持械四种项目,其宏观布局与微观动作等外在之"象",以直观的和不可替代的方式印证了北魏时期中华武艺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佛武合一下的东方硕武之美以及南北朝时代特有的胡汉民族融合之"意".

    云冈石窟石窟造像武术武术造像意象

    SOLO分类理论下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评价的内涵、评价过程与实现路径研究

    夏漫辉刘韬李乐虎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评价的主要依据,可直接反映体育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借鉴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成果得出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观察到的学习成果的结构)分类理论下核心素养评价的主要内涵,认为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评价的过程包括5个方面:学科认知是核心素养评价的起点,学习预期是核心素养评价的中间环节,证据表现是核心素养评价的基础,证据有效性是核心素养评价的关键.文章提出实现学业质量评价的主要路径需要:优化任务场景,强化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的认知;多维视角证据收集,科学评估核心素养;规范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评价程序,实现评价的综合性;建立协同参与机制,确保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评价的常态化;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推进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评价的持续性.

    学业质量学习预期体育与健康课程SOLO分类理论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体育教育公平审思:意义解读、问题防范与发展路向

    覃立黎吉权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作为一项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教育政策,一方面,其发布本身就具有教育平权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它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暗藏了教育公平问题的隐忧.文章对"双减"政策下体育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意义解读、问题防范与发展路向三方面的思考.研究认为,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双减"政策的教育公平意义.该政策的出台是党和国家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公平态势的及时研判,以及对西方社会教育阶层化非公平困境的精准洞察,其目的是响应人民群众呼声,回归教育初心,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次,"双减"政策下的体育教育公平需要防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造成体育教育公平偏差;二是"双减"政策可能对体育中高考的公平性产生重要影响;三是应防范"双减"政策下新旧不公平现象和因素的叠加.最后,研究探讨了"双减"政策下体育教育公平的发展路向:一是加强学校体育主阵地建设;二是兼顾体育教育的公平与质量;三是朝着个体均衡的方向发展.

    双减政策体育教育教育公平学校体育

    新时代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使命:方法论自觉

    胡昌领杨成波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法、哲学以及复杂性科学等研究方法,阐明了中国运动训练理论恪守"构成论规律"方法论的困囿,阐释了突破中国训练理论方法论瓶颈的进路,提出了新时代中国训练理论创新建设的重要命题.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主要载体为《运动训练学》教材,承袭了马特维也夫《运动训练原理》主要思想,创建了中国训练理论体系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理论,至今仍深度契合一般系统论方法论纲领和思想.突破"构成论规律"方法论的困囿,需以当代训练问题为中心,建立多重研究范式的统一视域.重视"向上因果"研究,建立"双因果链"理论解释的方法;从"简单性"到"复杂性",重塑训练理论研究的理论依据;倡导"融贯方法论",构建中国训练理论研究方法论原则.新时代中国训练理论创新建设应重在顶层设计,勇于解惑训练理论中的科学问题,夯实前瞻性基础研究,破解"组分结构"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助推理论创新等.

    新时代中国训练理论方法论自觉构成论规律运动训练

    高强度和大运动量相结合的体能类项目训练模式述评

    周庆玺赵亮刘瑞东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高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的结合效果和应用价值,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科学实用的训练指导.研究表明:(1)短时高强度训练主要集中于增强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代谢,这对于短时、高爆发的运动项目尤为重要,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瞬时爆发力和速度.(2)相对而言,大运动量训练更注重有氧能力提高,对于中长距离的耐力项目有显著效果.(3)高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各有优点,但结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教练员必须深入了解各个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特性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从而为运动员提供更为精准的训练建议.研究结论:高强度与大运动量训练在体能训练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针对不同体能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教练员应综合运用高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能量代谢乳酸阈模式两极化模式高强度间歇训练

    正念对运动员心流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刘冯铂张忠秋刘书强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两项研究探讨运动员正念与心流的相关及因果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1采用心理测量法调查了269名运动员;研究2采用2(干预条件)×2(时间点)的随机对照试验,将66名运动员随机分配到正念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人),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心理测量.采用Bootstrap的方法对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在研究1中,运动员正念水平、心理弹性与心流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与心流间起中介作用.在研究2中,正念训练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各项指标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正念训练组运动员的正念水平、心理弹性和心流在训练后均有显著提高;心理弹性变化量显著中介了组别对心流的影响.结论:正念能显著预测运动员的心流;心理弹性在正念与心流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正念心理弹性心流中介作用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