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洪绂曾

双月刊

1007-0435

cdxb@cau.edu.cn

010-62733894

100193

北京海淀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大楼152室

草地学报/Journal Acta Agrectir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草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承办的草学领域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草地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辟有专稿、综述、论文、简报等栏目,为从事草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技术管理干部服务。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统计源期刊,同时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陆生态枢纽:我国沿海滩涂湿地生态服务与可持续利用

    甘露周卫严学兵姚娜...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沿海滩涂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备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调节功能。然而,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导致滩涂湿地面积持续缩减及生态功能退化。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沿海滩涂地的自然演替与变迁特征,详细分析了近年来各省份沿海滩涂的年际面积变化动态,以及海草床、盐沼和植被滩涂等典型类型。同时,评估了沿海滩涂在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调节等方面的现状、挑战及其多维度生态功能。最后,以江苏、山东和广东为案例区域,探讨了在多元利益主体背景下沿海滩涂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滩涂的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与其面积变化密切相关,而气候变化与人类干扰是影响滩涂生态功能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应基于科学规划与适应性管理,推进滩涂湿地的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以支持我国沿海滩涂地的可持续利用。

    沿海滩涂碳汇生态功能气候变化可持续性

    大狼毒主要化感物质对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段蕊罗钦肖雪牛琼梅...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化感物质在其种群入侵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试验采用人为控制添加化感物质溶液、室内培养土壤样品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测定分析添加4-硝基苯酚和2-苯乙胺溶液对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化感物质的添加均会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种水平的物种数目;4-硝基苯酚添加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无显著影响;2-苯乙胺添加会改变土壤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真菌丰富度(P<0。05)。综上,大狼毒2种主要化感物质的添加增加了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不同物质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与4-硝基苯酚相比,2-苯乙胺的影响程度更高。

    大狼毒化感物质添加土壤微生物优势菌相对丰度物种多样性

    指针式喷灌下减氮对饲用燕麦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梁品航范立钊张运龙刘泽宇...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指针式喷灌下减氮对科尔沁沙地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本试验以'领袖2号'燕麦为供试材料,设置60%N(216 kg·ha-1)、80%N(288 kg·ha-1)、100%N(360 kg·ha-1)共3个氮素水平,测定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上氮素含量和土壤无机氮,计算氮素吸收量和氮盈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饲用燕麦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拔节期,60%N燕麦株高最低(P<0。05);在燕麦抽穗期、灌浆期与成熟期,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呈降低趋势。80%N和 100%N的燕麦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 60%N处理(P<0。05),且80%N和100%N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减氮20%可稳定燕麦干草产量。在0~20 cm和60~80 cm土层,100%N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高于60%N(P<0。05);100%N处理氮盈余量显著高于80%N和60%N。因此,科尔沁沙地饲用燕麦最佳施氮量为288 kg·ha-1(80%N)。该研究可为燕麦生物量提升及氮素营养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燕麦指针式喷灌产量氮素吸收

    日本结缕草Zjsgr突变植株在北京地区的耐寒性初步分析

    陆爽刘月月毛佳静徐新雨...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耐低修剪,适应性强,是一种具备多种优良特性的暖季型草种,但持绿性较差的缺点严重影响其在北方的广泛应用。日本结缕草滞绿(Zoysia japonica Stay Green,ZjSGR)基因已被证明可加速植物叶绿素的降解,因此Zjsgr突变植株可能具有良好的滞绿潜能,但其滞绿性获得提升的同时,抗逆性是否下降并不清楚。本研究为验证Zjsgr突变植株的滞绿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北京地区的耐寒性,检测对比了突变株系与同克隆来源对照植株在北京秋季降温后的生理指标,如草坪坪观质量、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说明,突变植株的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植株,且突变植株在降温过程中细胞膜稳定性更好,即电解质渗透率低,初步说明突变植株具有更好的耐寒性,这为其未来在北方地区的推广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培育持绿性和抗逆性多性状改良的优良结缕草株系奠定基础。

    耐寒性日本结缕草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

    高寒沙化地优势植物根际促生菌筛选及初步鉴定

    黄雨璇多姝玮马骢毓周冀琼...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获得优良高寒沙化地优势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丰富高寒沙化地菌株资源库,本研究从若尔盖沙化地广泛分布的10种优势植物根际分离筛选获得112株PGPR。其中溶无机磷菌株30株,溶磷量为73。47~685。45 μg·mL-1;溶有机磷菌株30株,溶磷量为41。92~94。33 μg·mL-1;固氮菌株22 株,固氮酶活性范围为 0。01~10。10 nmol·h-1·mL-1;具有分泌IAA能力的菌株 30 株,IAA分泌量为 9。78~48。97 μg·mL-1。12株综合能力良好的菌株,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6株、沙雷氏菌属(Serratia)3株、贪噬菌属(Variovorax)2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这些菌株为高寒地区适用的微生物资源库构建和制备具有地区针对性的微生物菌肥提供了优质的菌株资源。

    高寒沙化地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特性

    基于表型性状的花苜蓿核心种质构建

    黄伟业李润泽唐芳杜柯...
    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保存和研究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本研究以113份野生花苜蓿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测定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 2 种遗传距离、3 种取样方法、8 种系统聚类方法和 6种取样比例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通过对比核心种质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探寻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并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变异系数、方差、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不加权类平均法+25%的取样比例"是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核心种质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多样性指数的符合率均达到90%以上,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于原始种群,表明构建的28份苜蓿核心种质均匀分布在原始种质范围内,能够有效代表原始种质。本研究为科学利用和深入挖掘花苜蓿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质资源。

    花苜蓿种质资源核心种质表型性状取样策略

    青藏高原特有种—黄缨菊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靳佳瑞刘玉萍苏旭刘涛...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对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6个不同自然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进化趋势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黄缨菊6个自然居群的染色体倍性均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 9,不存在额外染色体。(2)着丝粒类型仅有m型,核型公式均为 2n=2X=18=18m;染色体类型除居群P002和P004无S型外,其余四个居群均具有L,M1,M2 和S四种类型。(3)核型类型仅有 1A型,平均臂比处于1。13~1。39,长度比介于1。61~1。78,核不对称系数居于54。76%~55。69%,其中居群P004的平均臂比和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进化程度较高。(4)遗传距离为4时,居群P001和P002聚为一支;遗传距离为1时,居群P003与P004及居群P006与PH52分别聚为两支,各分支内居群间亲缘较近。本研究首次探讨了黄缨菊的染色体核型特征以及居群间的进化趋势和亲缘关系,可为黄缨菊属乃至菊科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及系统进化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也可为黄缨菊基因组的测序组装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关键代谢途径基因的挖掘提供数据基础。

    黄缨菊居群染色体核型进化趋势聚类分析

    甘肃岷县猫尾草叶斑病及其危害

    申琴徐秋蕊李应德段廷玉...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猫尾草(Phleum pratense)是一种多年生丛生型禾本科牧草,兼具抗寒耐湿、优质高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病害是限制猫尾草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缺少对猫尾草病害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以甘肃省岷县猫尾草为对象,调查了梯牧草枝孢(Cladosporium phlei)引致的猫尾草叶斑病发病动态,评定了病害危害损失。结果表明:梯牧草枝孢叶斑病主要在猫尾草生长中后期发生,田间发病率最高可达83。2%,病情指数达42。2。叶斑病显著影响了猫尾草的产量和品质,致使猫尾草鲜重显著减少50。6%,锌元素含量显著减少35。21%,以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58。09%,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色氨酸、甘氨酸与精氨酸含量显著减少了 42。45%~67。47%,干重、粗蛋白含量和绿原酸含量分别损失了34。0%,45。7%和23。29%。综上,本研究发现梯牧草枝孢引致的猫尾草叶斑病是影响岷县猫尾草生产的重要病害,亟需研发防治技术。

    猫尾草梯牧草枝孢叶斑病严重度饲草品质

    入侵植物银胶菊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影响

    王汉之马小明方雪梅殷瑞...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植物入侵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营养限制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金沙江乌东德电站库区入侵植物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为研究对象,乡土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为对照,分析它们根围(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差异。结果显示:银胶菊根际土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和β-1,4-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活性及速效磷养分含量显著高于狗牙根,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glucosidase,NAG)则相反(P<0。05);银胶菊根际和非根际矢量角度(>45°)和长度均显著高于狗牙根(P<0。05),表明银胶菊土壤微生物受碳和磷的共同限制,且限制程度均高于狗牙根。综上,银胶菊入侵使根际土壤碳磷水解酶活性明显提升,且显著加剧了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碳、磷限制。

    入侵植物酶化学计量学根际养分循环金沙江

    丛枝菌根真菌及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朱凡高王幼珊张颖李红...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菌种和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了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即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r)、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2种接种方式(菌剂、砂子与蛭石混匀的D接种方式和蛭石装至穴盘穴位2/3处,接种菌剂、砂子,再覆蛭石的H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接种柳叶马鞭草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及丛枝丰度显著高于其他菌种。Ce在H接种方式下的株高、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光化学反射率指数显著高于D接种方式。相关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和丛枝丰度与柳叶马鞭草的株高、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AMF菌种及接种方式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指标,以H接种方式下的Ce效果较好。其研究结果能为AMF在柳叶马鞭草育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丛枝菌根真菌柳叶马鞭草幼苗生长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