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洪绂曾

双月刊

1007-0435

cdxb@cau.edu.cn

010-62733894

100193

北京海淀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大楼152室

草地学报/Journal Acta Agrectir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草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承办的草学领域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草地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辟有专稿、综述、论文、简报等栏目,为从事草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技术管理干部服务。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统计源期刊,同时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寇伟良杨文权李霄刘家庆...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苔藓是高寒草甸中重要的植物群落组成部分。为探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高寒草甸不同坡度(平地、缓坡、陡坡)苔藓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没有苔藓结皮的土壤为对照,研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藓结皮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中有机质(20。4%~100。7%)、硝态氮(64。9%~161。5%)、铵态氮(93。8%~236。1%)、速效钾(24。3%~50。7%)和全氮(47。0%~67。0%)等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中鞭毛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坡地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苔藓结皮覆盖后的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也受到坡度的影响,细菌多样性在平地中最高,缓坡地中多数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且真菌多样性也为最高。因此,苔藓结皮可以改善高寒草甸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维持和演替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和坡度有关。

    高寒草甸苔藓结皮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

    藏东南林线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朱思洁张波付芳伟丁慧慧...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于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为探究林线过渡带这一特殊区域内乔木、灌木和草甸等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藏东南色季拉山阳坡的方枝柏林线过渡带为研究区,采用干筛法研究了急尖长苞冷杉林、方枝柏林、雪层杜鹃林和草甸4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土壤理化指标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粒径>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0。25 mm的团聚体含量;草甸和灌木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始终高于乔木林,0~10 cm土层中方枝柏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差,10~20 cm土层中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差;土壤的多种理化性质共同作用于土壤团聚体的组成,进而对其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土壤pH值越低、容重越小、有机质含量越高、毛管持水量越大或孔隙度越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就越好。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高海拔山区土壤质量和结构提供了数据支撑。

    植被类型林线过渡带干筛法团聚体稳定性

    干扰对亚高山草甸和冻胀丘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影响

    陈炜昊张国瑞许驭丹杨韦轲...
    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芦芽山作为华北地区亚高山草甸和冻胀丘的典型分布区,在多重干扰下面临着严峻的退化压力。本研究以芦芽山冻胀丘和草甸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在植物、土壤以及微生物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完整冻胀丘和健康草甸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方面无显著差异,受损后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P<0。05),土壤含水率、容重和pH值发生显著变化(P<0。05),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改变,真菌仅群落结构受影响。但冻胀丘凭借土壤含水率较高的特性,能一定程度减缓干扰对植物功能群和生物量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真菌群落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亚高山草甸和冻胀丘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结构,实现其生态恢复和适应性管理。

    亚高山草甸冻胀丘功能群地上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

    末次刈割对3种秋眠级紫花苜蓿根颈抗氧化性的影响

    梁庆伟杨秀芳娜日苏于雪然...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科尔沁沙地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末次刈割时间对其越冬能力以及越冬期根颈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以8月11日和10月13日为末次刈割临界期,每间隔15 d进行一次刈割,测定越冬率,定期挖取苜蓿根颈测定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末次刈割时间和品种对苜蓿越冬产生影响,试验品种抗寒性表现为'WL168HQ'>'佳盛'>'WL298HQ'。半秋眠型品种表现出秋眠性与抗寒性的独立关系,且刈割对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影响低于对抗寒性弱的品种。末次刈割时间对苜蓿根颈POD,SOD活性和MDA含量影响显著,而对CAT活性无显著影响。因此,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建议8月末前完成末次刈割,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可延长刈割期至9月中旬。

    苜蓿秋眠级末次刈割抗寒性越冬率抗氧化酶

    牦牛和藏羊暖季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组分碳、氮的影响

    吕卫东董全民孙彩彩刘文亭...
    12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碳、氮是植物生长主要的养分来源,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青海省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https://ghcd。agiot。cn)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不同组分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藏羊单独放牧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混合放牧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对微生物生物量氮而言,单独放牧和混合放牧均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放牧对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无显著影响。放牧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大于对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的影响。从微生物生物量的角度分析,高寒草地以混合放牧为优,单独放牧会加剧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碳限制。本试验确定了不同放牧方式下高寒草地土壤不同组分碳、氮含量,可以为该区域草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放牧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微生物生物量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2014-2023年土壤碳库研究可视化分析

    周泽张春平曹铨俞旸...
    13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碳库在全球碳循环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为了解土壤碳库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本文基于2014-2023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8659篇论文,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分析了有关土壤碳库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被引频次、研究机构、主要作者和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近十年间国内外关于土壤碳库的研究论文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发文量为492。95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中文文献为《土壤碳库构成研究进展》,被引次数为265次,被引频次最高的英文文献为"Total Carbon and Nitrogen in the Soils of the World",频次为2480次;中英文文献的主要贡献者为我国的科研机构和人员;研究热点聚焦在土壤碳库的组分、稳定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趋势逐渐从碳组分研究转向碳库稳定性控制和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探讨。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碳库稳定性调控、碳中和策略以及全球变化对碳库的影响。期望本文能够为土壤碳库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土壤碳库文献计量VOSviewerCiteSpace研究热点

    氮肥配施调理剂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及莜麦产量的影响

    杨金翰田小明胡晨阳索文康...
    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氮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物理结构及有机碳组分和莜麦(Avena chinensis L。)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不添加(CK)、80%氮肥(N80)、100%氮肥(N100)、80%氮肥+调理剂(PN80)、100%氮肥+调理剂(PN100)5个处理,研究其对土壤物理结构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和莜麦产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氮肥基础上添加调理剂能够通过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7。2%~30。6%)、降低土壤容重(3。4%~13。5%),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促进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2。8%~73。4%),增加莜麦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其中,80%氮肥+调理剂(PN80)处理能够在产量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促进有机碳组分的积累。该结果明确了调理剂对土壤物理结构及有机碳组分和莜麦产量的作用方式,这为当地莜麦绿色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调理剂土壤物理结构土壤有机碳组分莜麦产量相关性

    钙生境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生长特性影响及其耐钙综合评价研究

    万晓梅杭红涛张运飞郭国玲...
    15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耐钙胁迫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本研究选取14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配制不同Ca2+浓度的霍格兰营养液模拟钙生境进行种子萌发试验,通过测定发芽指标、形态指标、生物量指标,基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紫花苜蓿品种间种子萌发期的耐钙性。结果表明:在0~320 mmol∙L-1钙浓度下,大多数紫花苜蓿品种的发芽率、胚芽长等指标随钙浓度提高先略微上升后呈下降趋势,且钙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其中在120 mmol∙L-1 钙浓度下各品种间发芽率产生显著差异(P<0。05),可视为拐点浓度;最适宜的发芽浓度为 0。4~4 mmol∙L-1,半致死浓度为120~160 mmol∙L-1,致死浓度为160~200 mmol∙L-1。通过聚类分析将14个品种的抗钙能力划分为 5 个类群。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耐钙能力最强的品种为'WL525HQ',最弱的为'WL656HQ'。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WL525HQ'品种在高钙胁迫下具有较强的耐钙性和生存能力,建议将该品种作为岩溶区紫花苜蓿牧草种植推广的首选品种。

    紫花苜蓿岩溶钙生境种子萌发耐钙评价

    晋北赖草草地土壤呼吸对养分添加和改变降水的响应

    许雯丽卞嘉琛林茂韩菲...
    170-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二大碳通量,其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碳平衡。然而,养分添加和改变降水的交互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自养呼吸(Ra)和土壤异养呼吸(Rh)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晋北赖草草地为研究对象,依托氮磷钾添加+增减雨试验平台,采用深-浅环法区分Ra和Rh,结合相关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探究养分添加、改变降水及其交互作用对Ra和Rh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养分添加+增加50%降水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呼吸(Rs)、Ra和土壤CO2 累积排放量;Ra与植物生产力和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而Rh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呈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pH和土壤NO3--N间接调控养分添加和改变降水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本研究强调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能仅考虑养分添加或降水变化的单独效应,更要综合全球变化多因子的影响。

    土壤呼吸养分添加改变降水赖草草地

    光伏区异质环境下土壤理化特性及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杜孝东李伟齐向阳孙智宇...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光伏区异质环境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荒漠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根据光伏板空间布局将取样位置划分为光伏板间、光伏板前檐、光伏板下方、光伏板后檐以及光伏板外(对照组)5种处理,并对其不同土层的土壤理化特性及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伏板处理区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其中1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62。35%;总体上,pH值、电导率和全氮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光伏板处理区的0~30 cm土层土壤pH值范围在 8。51~8。75,电导率范围在 364。40~538。07 μS·cm-1,全氮范围在 1。58~2。03 g·kg-1;除 20~30 cm土层前檐N∶P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土层C∶N,C∶P和N∶P无显著性差异;光伏板处理区部分取样位置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高于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C∶N和SOC,C∶P和SOC,C∶P和C∶N,N∶P和TN,N∶P和C∶P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综上,光伏区异质环境能够改善该地区荒漠草地土壤理化特性,为今后草地植被的恢复和后续草种补播提供了有利参考依据。

    光伏区土壤理化特性化学计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