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功(教育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功(教育版)
成功(教育版)

董玮

半月刊

1671-3052

zgcgzz@126.com

027-87685171 87208253

430070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78号长江传媒大厦2210室

成功(教育版)/Journal Success
查看更多>>纵览全球教育风云,聚焦中国教改热点;见证区域发展进程,把脉教学管理态势;诠释教育成功真谛, 推动教育和谐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古典诗歌的情感美

    刘晶
    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最好方式,它用富有音乐性和想象的语言,表达内在的各种情愫,凸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中国文学史上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诗言情,情感美应是诗歌美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炽热的爱国情、执着的爱情、绵绵的思乡情、真挚的友情等,这些崇高而伟大的情感美,使这些诗歌流传至今、百读不厌.

    古典诗歌情感美

    电视新闻故事化存在的误区探析

    黄国晖
    285-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新闻故事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诚然,这一趋势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打破了单调的报道方式,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前所未有的提高了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趋势的产生发展,并以电视新闻故事化存在的误区为重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新闻故事化电视新闻故事化误区探析

    《黄色墙纸》中本我与超我的碰撞

    张文
    287-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对小说《黄色墙纸》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在这部约6000字的短篇小说中,作家本人代表“超我”,黄色墙纸后的女人代表寻求自由的“本我”,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代表“自我”.作品通过表现本我与超我的碰撞,即女主人公对墙纸态度的转变(讨厌-观察-撕掉),以展示现代女性在强制孤独中压抑的精神状态.

    《黄色墙纸》本我超我压抑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本细读与艺术特征分析——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二)

    钟一鸣
    289-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文学的再创造活动.但这种活动的实现,需有两点作为前提:一是审美想象能力,二是对诗歌语言感受能力.作为教者,应注意对学生审美想象能力和诗歌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应将重心放在这两点上.

    古典诗歌文本细读艺术特征教学思考

    孤独与寂寞的天才——评《床上的艾丽丝》中艾丽丝一角

    刘婉茹
    290-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桑塔格在《床上的艾丽丝》中书写了女人的悲哀与愤怒.社会给女人派定的角色,不容她们彰显自我.剧中主人公艾丽丝无法忘掉过去,又无法面对现实,便把自己囚禁在病床上.她的孤独与寂寞是整个社会女性的普遍感受,她的孤独命运是天才女性共同的命运.本文尝试用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分析小说女主人公艾丽丝在规训社会全景敞视机制运作下的思想、行为方式,揭示小说中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方实质上是一个规训社会,在这个规训社会里,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并改造人们,以使其“驯顺”.但是规训权力也会遭到规训对象的反抗,此时,维护社会安定行使惩罚权成为必然.艾丽丝最后的悲惨结局正印证了全景监视机制式的社会中任何犯罪都没有逃脱的可能.

    《床上的艾丽丝》艾丽丝规训权力反抗惩罚

    叔本华论人生痛苦

    孟令丽
    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叔本华的哲学,尤其是关于人生痛苦的哲学,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世界自古就充满痛苦,所以现世的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笑对人生.

    叔本华悲观主义现实意义

    维护职工利益做好职工互助保险工作

    王小平
    293页

    军事物流一体化下军事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杨华明
    294页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分析:现状、瓶颈与对策

    张鹏
    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光伏产业崛起迅速,成绩斐然,但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成为光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此,本文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尽快制定国内光伏产业统一标准、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推动国内光伏产业应用市场快速启动等建议,以促进我国光伏产业进一步发展.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瓶颈对策

    浅议英汉称谓用语所映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韦红
    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博大精深,称谓语是任何民族、国家语言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民族、国家的称谓语体系都有所差异,这反映了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本文就此为立足点,分析了汉语与英语称谓语的不同,并对其背后折射的文化差异做了详细阐述.

    英语汉语称谓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