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感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黄庆安

月刊

1004-1699

dzcg-bjb@seu.edu.cn;dzcg-bjb@163.com

025-83794925

210096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传感技术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的编委委员均来自国内各著名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是我国传感器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传感技术学报》稿源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有关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大型工矿企业设置的专业研究所。《传感技术学报》刊登的论文均有2名国内同行专家审稿通过。 《传感技术学报》的作者有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从事该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专家和学者。 《传感技术学报》主要面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各公共图书馆、情报所(室)、研究所以及厂矿,它对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研究生、博士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动态环境的视觉惯性定位方法

    付明磊卫宁伟金宇强张文安...
    268-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视觉惯性里程计在动态环境下定位精度低和系统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动态环境的视觉惯性定位方法.首先,利用语义分割提取环境中的语义信息,借助环境先验信息识别出动态物体.同时,采用深度生成网络对动态物体区域进行背景修复,生成只包含静态场景的图像,并将生成的图像用于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跟踪,以减弱动态物体的影响.后端构建了紧耦合的图优化模型,将视觉数据与IMU数据相互融合,在滑动窗口中以非线性优化的方式估计位姿.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动态物体对定位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视觉惯性里程计动态场景区域修复

    一种基于循环时空深度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方法

    杨旭升范京哲胡佛张文安...
    27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表面肌电信号解码模型因缺乏时空信息等重要性表征,面临解码精度低、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时空深度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模型,来提高挖掘表面肌电信号的表征能力.首先,设计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并融入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来提取强判别力的时空特征信息.其次,采用通道注意力机制来捕捉时空特征中通道重要性信息,设计基于时空特征的注意力模块以进一步增强时空特征信息.同时,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思想来设计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从多尺度、多角度获取多级特征信息,提高模型对肌电信号的解码能力.最后,将所提出的手势识别模型在大型手势识别数据库Ninapro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对表面肌电信号的表征挖掘能力,为人体手势动作识别的深度学习建模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手势识别表面肌电信号神经网络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

    基于信息流多级结构响应的轮廓检测模型

    李健范影乐
    28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到视觉信息流在视通路多级结构中的处理方式,提出一种图像轮廓检测的新模型.首先,根据初级视皮层(V1区)4B层的简单细胞具有三重感受野结构并对朝向敏感的特性,感知图像方位信息,并经复杂细胞提取获得边缘轮廓响应;其次,根据V1 区 2/3 层细胞的抑制特性,引入稀疏性度量指标和神经元突触动态编码机制对边缘轮廓响应进行抑制,得到纹理抑制响应;最后,利用高级视皮层的融合修正机制,对边缘轮廓响应和纹理抑制响应进行优势互补,得到最终的轮廓检测结果.在RuG40 和BSDS500 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区分图像的轮廓与纹理信息,凸显主体轮廓.所构建的基于信息流多级结构响应的轮廓检测模型对后续基于生物视觉机制的图像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轮廓检测视觉机制信息流分层响应三重感受野突触动态编码

    基于光纤传感检测的局部放电信号去噪方法

    钟靖波高妍王鹏飞张红娟...
    297-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局部放电超声信号检测过程中存在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小波去噪的噪声抑制方法.首先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得到若干频带分布不同的本征模态分量,结合模态的峭度剔除窄带干扰主导的分量;然后利用改进的小波去噪法,将其余有效模态分量中残留的白噪声进一步滤除;最后将剩余分量进行信号重构实现噪声抑制.对仿真局部放电信号去噪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提升信噪比约 12.1 dB,且能够更加完整地保留原始信号波形.此外,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 10 kV电压等级的局部放电模拟系统,采用Sagnac光纤传感检测局部放电超声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去噪性能,对实测信号的噪声抑制比达到了 7.504.

    光纤传感局部放电信号去噪变分模态分解小波去噪

    基于改进YOLOv4-Tiny的机械零件目标检测算法

    杜保帅房桐赵燕成赵景波...
    303-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化生产的普及,机械零件的智能装配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改善传统特征提取算法中检测误差大、精度低等问题,以常见机械零件为研究目标,结合深度学习算法中的轻量级网络为基础模型进行优化,使用YOLOv4-Tiny中的CSP-Darknet53 作为特征提取网络,在特征提取网络后添加改进后的MA-RFB模块,引入多分支卷积和空洞卷积加强感受野.并对颈部网络进行改进,选择PANet代替FPN,并添加注意力模块CBAM,形成CM-PANet对零件目标进行多尺度检测,在自制的零件数据集AP达到 96.47%,检测速度达到 0.001 38 s每样本.相比于原版YOLOv4-Tiny网络AP提高了2.80%,改进后的算法在速度和精度达到了一个平衡,体现了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图像分类轻量级网络深度学习机械零件感受野

    电子剪切散斑3CCD传感图像特征去噪优化检测方法

    杜朝卫雅芬
    310-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CCD(Charge-Coupled Device)光学传感器采集电子剪切散斑干涉图像特征由于散斑指数高、峰值信噪比低,导致剪切散斑图质量差、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子剪切散斑 3CCD传感图像特征去噪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电子剪切散斑技术在三维物体表面变形检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采用 3CCD图像传感器替代单CCD图像传感器,引入同态滤波降噪处理图像,设计一种相位干涉技术,结合Canny检测算法,实现电子剪切散斑去噪优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 3CCD传感器结合去噪技术的电子剪切散斑智能检测方法,图像散斑指数更低、峰值信噪比更高、检测时间更短,分别为 0.023 4、19.5 dB、16.2 ms,并且三维物体表面变形测量误差在 0.09 mm内,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实际应用价值.

    光学传感器电子剪切散斑检测同态滤波相位干涉3CCD降低误差去噪优化

    一种物联网入侵检测和成员推理攻击研究

    项睿涵潘巨龙李玲艺方堃...
    317-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物联网节点计算能力弱、存储空间不足和敏感数据易受攻击等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差分隐私的轻量级入侵检测模型,使模型更好适应物联网苛刻的资源环境.首先,使用MinMax算法对原始流量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其次,设计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流量特征并进行分类;最后使用差分隐私算法对模型可能遇到的成员推理攻击进行防御.新算法在UNSW_NB15 等入侵检测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所提模型准确率达到 98.98%,精确率达到 98.05%,模型大小控制在 200 KB左右,相比于DAE-OCSVM算法准确率提高了 2.81%,适用于物联网资源有限环境下要求的高精度入侵检测;同时,针对模型可能遇到的成员推理攻击进行研究,算法在融入差分隐私算法后降低了 20.96%的成员推理攻击.

    入侵检测物联网卷积神经网络差分隐私成员推理攻击

    基于局部密度聚类的WSN多Sink节点部署研究

    李翠然吕安琪谢健骊孙振刚...
    326-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能量受限,网络生命周期短的问题,在考虑网络成本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局部密度聚类的多Sink节点优化部署算法.首先,基于多属性因子构建聚类决策函数确定Sink节点部署位置,完成传感器节点聚类;然后,根据下一跳节点与Sink节点间距离最短准则搜索并形成数据传输路径;最后,以网络生命周期成本比最大化为依据确定最优的Sink节点数目,实现多Sink节点优化部署.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具有较高的网络生命周期能效比.

    无线传感器网络Sink节点部署局部密度聚类网络生命周期

    认知物联网中继传感节点最小功耗布置方法研究

    周淦淼陈平华
    33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联网数据传输过程中,中继传感节点能量不足或者能量消耗过多将导致部分节点失效,降低物联网的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认知物联网中继传感节点最小功耗布置方法.根据中继节点结构特征、有向加权图,建立数据传输功耗的数学模型;以最小功耗布置为目的,制定数据流向、通信容量、数据最大传输次数的约束条件,阻止中继节点逆向传输,使节点满足通信容量范围的同时,避免出现逐条传输数据的事件;引入贪婪算法布置中继传感节点,实现中继传感节点最小功耗布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中继传感节点布置最大功耗为17.58 J;在传感节点分布密度为370 个/m3 时,中继节点布置数量为 126 个;在 11.9 s内即可完成 150 个中继节点的布置.

    传感节点中继节点节点布置认知物联网最小功率数据流向

    基于光纤的传感物联网吞吐量最大化中继节点选择

    马青云刘海鸥
    339-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继节点是传感物联网通信的中转中心,其选择的合理性对保证物联网通信稳定和信息吞吐量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基于光纤的传感物联网吞吐量最大化中继节点选择方法.构建传感物联网模型,在平面中任意布局节点,利用所在点数据整合全部节点,在目标光纤传感器基站中找出主瓣,识别光源节点传输的信号.计算节点能量平均数,在自适应状态中将能量的分母最小化.在候选节点选取可将已知的光信道状态完整传输给其他节点的中继节点,基于统计独立分布获得系统平均接收信噪比,选择光纤传感器天线完成吞吐量最大化中继节点选择.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节点数量为22 时的中断概率趋近于 0;在光源节点功率 30 dBm时,网络吞吐率达到 98%.

    光纤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中继节点选择网络吞吐量光纤信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