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感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黄庆安

月刊

1004-1699

dzcg-bjb@seu.edu.cn;dzcg-bjb@163.com

025-83794925

210096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传感技术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的编委委员均来自国内各著名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是我国传感器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传感技术学报》稿源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有关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大型工矿企业设置的专业研究所。《传感技术学报》刊登的论文均有2名国内同行专家审稿通过。 《传感技术学报》的作者有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从事该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专家和学者。 《传感技术学报》主要面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各公共图书馆、情报所(室)、研究所以及厂矿,它对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研究生、博士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有紧凑结构的芯片声表面波拓扑延迟线设计与分析

    孙毅鹏王济乾孟伟王越飞...
    1473-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表面波(SAW)延迟线常用于现代射频信号处理、陀螺仪、传感等领域,特别是在雷达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声表面波延迟线作为宽带通信、电子对抗、多相调制等雷达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其结构存在简并化、紧凑化的迫切需求.然而,传统的基于电声叉指换能器的声表面波延迟线器件主要采用速度更低的衬底材料或者运用多个叉指换能器的方式实现延迟时间的增加,这会导致机电耦合系数降低,且器件结构复杂,器件尺寸大.因此,利用拓扑保护边缘态的抗弯曲特性构建了一种片上声表面波延迟线,实现了声表面波的传输路径折叠,并对声表面波的速度进行了调制,实现了在极为紧凑的结构设计下较长的延迟时间.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器件体积和叉指换能器配置下,延迟时间比传统延迟线增加了4 倍以上,并且还保留优化拓展空间.这种声表面波拓扑延迟与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兼容,可以简便地集成到MEMS器件和集成电路中,为先进人造声子晶体材料在器件集成化领域应用奠定了设计基础.

    多物理场仿真声表面波延迟线声子晶体

    可穿戴离子检测及电促渗系统研究

    王正孙莉李胜民邹迎曙...
    1478-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汗液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健康监测的资源,含有丰富的生理信息,可以进行实时无创监测.然而,人在久坐或者睡眠时无法获得足够的汗液进行采样分析,若要实现汗液成分的长期原位监测并不容易.基于以上两点问题,主要通过电化学传感器与可穿戴传感技术相结合,以非侵入的方式监测汗液中的 Na+,并开发测试了一套集成的可穿戴平台,用于实时采集和分析汗液中Na+的浓度.本系统Na+在浓度为 20 mmol/L~160 mmol/L 的测试范围内,灵敏度达到 61.6 mV/decade.除此之外,可以根据受试者自身出汗量情况来调节系统刺激出汗的相关参数,从而能够减小长期电促渗药物刺激对于受试者的影响.

    汗液检测穿戴式设备电化学传感器电促渗

    用于24GHz毫米波车载雷达线性串联馈电贴片天线阵列互耦抑制的解耦结构设计

    刘晴天肖涵邓舒文高仁璟...
    1485-1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线结构是毫米波雷达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天线性能决定着雷达的探测能力.针对24 GHz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线性串联馈电贴片阵列(LSFPA)天线阵元间存在互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缺陷地和倒T形寄生元件的新型解耦结构.该解耦结构在线性串联馈电贴片阵列天线的两个最大的贴片下蚀刻两个尺寸相同的圆形缺陷地结构以调整阻抗匹配,在两个最近的和两个次近的贴片间插入尺寸不同的倒T(T1 和T2)形寄生元件以减少贴片间的耦合.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有解耦结构的串联馈电贴片阵列天线,在中心频率 24.5 GHz处互耦减少了 36 dB,与无解耦结构的线性串联馈电贴片阵列天线相比,设计的解耦结构有效地减少了天线阵元间的耦合.

    毫米波雷达阵列天线解耦结构隔离度

    基于微波平面传感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薄涂层厚度测量方法

    金淇李真
    1491-1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经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制造,其表面涂层厚度直接影响部件性能,因此准确测量涂层厚度至关重要.基于材料微扰原理,提出一种利用微带线平面谐振器测量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表面涂层厚度的方案,该传感器具有尺寸小、成本低等优点.电磁仿真结果表明,谐振频率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试验在复合材料表面放置薄膜来模拟涂层,结果与仿真一致,且谐振频率偏移与厚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多项式进行表征.利用拟合曲线对覆盖层厚度进行预测,误差在实际厚度的±3%以内,而且对较厚覆盖层的预测也比较准确,表明所提出的传感器用于厚度测量的适用性较广.

    平面谐振器材料微扰碳纤维复合材料涂层厚度测量谐振频率

    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双通道磁弹性免疫传感装置

    韩孟书王倩男曹云梅袁仲云...
    1498-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检测仪器昂贵且上手难度大,不仅提高了微机电检测系统的操作门槛,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场合和适用人群,磁弹性传感器正是面临这种难题的微机电系统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用STM32F407 作为硬件系统的主控芯片,联合Android移动开发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双通道磁弹性免疫传感装置.用Metglas合金 2826 制成的同参数磁弹性传感器对D-二聚体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免疫传感设备不仅可以得到与传统检测仪器——矢量网络分析仪 3656A 相当的结果.其能够在 0.25 μg/mL 到 2.5 μg/mL 对 D-二聚体进行检测,检测限可达45 ng/mL,并且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便携和对用户友好的优势,有发展成为新一代家庭健康检测设备的潜力.

    生物传感D-二聚体检测磁弹性免疫传感磁致伸缩效应便携式传感

    光栅光阀型闭环直流电流互感器及温度修正方法研究

    甘战谭劲王典浪张瑞...
    1505-1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直流电力系统电能计量、电量监测、控制与保护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微功率光控信号源的闭环光反馈光栅光阀(GLV)型直流电流传感方案,集成一种基于保偏光纤温度双折射效应的全光纤温度传感器,实现GLV探头的实时温度监测,进而实现系统温度误差修正.完成了样机研制及测试(额定电流In=500 A),结果显示,在10%In~110%In范围内,系统比差(RE)波动小于±0.2%;0~1200 Hz范围内,谐波测量误差小于-0.693%;-40℃~85℃范围内,误差修正后的RE波动范围为-0.186%~0.084%;阶跃响应上升时间小于125 μs.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满足GB/T 26216.1-2019规定的0.2级的误差限值要求.

    直流电流互感器光栅光阀闭环温度

    光谱变化中基于Schatten-0范数正则化的高光谱和多光谱图像融合

    许萌潘汉
    1510-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光谱和多光谱图像融合旨在获取同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高质量图像.然而,针对光谱变化中的高光谱和多光谱图像融合问题,全变分正则化方法仅仅是在空间梯度域对图像局部特性信息进行建模,没有考虑高光谱图像光谱信息间的高阶相关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引入 Schatten-0 正则项,实现对光谱信息高阶相关性的建模,提出基于Schatten-0范数正则化的高光谱和多光谱图像融合方法.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求解光谱变化中的融合问题.其中,Schatten-0正则项对应的子问题采用硬阈值迭代收缩算法求解.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更具有实际价值、更一般化的高光谱和多光谱图像融合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图像融合Schatten-0范数正则化光谱变化交替方向乘子法

    电子鼻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可燃气体检测的研究

    房瑞山薛莹莹陈畅明向奕...
    1518-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将格拉姆角场与深度残差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电子鼻气体识别算法,可以提高燃气中常见混合危险气体的识别准确度.通过对电子鼻的气体样本数据都进行格拉姆角场(Graham Angle Field,GAF)变换,使得上位机接收到的二维传感器响应数据,经过升维后成为可以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中的三维数据形式,从而发挥了CNN特征提取能力强、模型收敛快和识别准确率高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干扰气体存在下的情况下,对CO和CH4 的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93.04%和92.43%,通过与多种主流算法进行对比和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抗干扰性高、检测准确率高的优点,为实际环境中干扰气体存在时的可燃气体高可靠性和特异性检测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智能识别算法.

    电子鼻气体识别模式识别卷积神经网络

    基于改进光度立体的圆柱电池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胡锦超吴静静
    1525-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圆柱电池外观人工检测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改进光度立体的圆柱电池表面缺陷检测系统.首先针对单一光源照明下电池表面图像中划伤、凹凸等缺陷灰度差异微小的问题,通过设计一种四个方向光源照明装置,提高缺陷图像对比度;其次根据微弱缺陷深度变化显著的特点,提出基于改进光度立体的三维形貌重建方法,快速重建电池表面深度图像;并结合深度信息的方向差异性,提出多通道图像融合算法,提取和融合深度特征和表面曲率特征,增强微弱缺陷对比度;最后设计基于YOLOv5 网络的多级融合模型完成缺陷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检测系统对于电池表面缺陷检测精度可达到 99.8%,稳定性和实时性良好,在实际工业场景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光度立体视觉多通道图像融合YOLOv5检测圆柱电池微弱缺陷

    多维信息感知地标匹配的PDR定位算法

    李栋秦宁宁
    1535-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行人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室内定位系统的累计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维信息感知地标匹配的PDR定位算法(PDR positioning algorithm based Multi-imensional Information Perception Landmark Matching,MIPLM).算法利用行人在室内走廊环境下的众包轨迹,并基于突出性路口结构,从位置、航向、影响范围以及WiFi特征指纹等方面构建多维信息感知地标库.给出的自适应地标检测算法,结合航向约束轨迹相似度匹配模型,更新行人位置和航向,避免了本地化匹配过程对空间位置的强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地标构建及匹配算法,所提算法更好地反映了行人活动与室内空间结构的相关性,且在未知起始位置时,算法能够快速收敛并提供较高的定位精度,对于室内行人连续定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室内定位行人航位推算多维信息感知地标匹配轨迹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