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技术评估左心衰合并肺高压的临床价值

    贾涵钱雯朱晓梅周艳丽...
    72-7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定量分析左心衰合并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left heart failure,PH-LHF)患者的心肌应变参数并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评估PH-L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215例确诊为左心衰(left heart failure,LHF)患者的临床和CMR参数,根据心脏超声测量的收缩期肺动脉压将患者分为两组,即LHF组(n=129)和PH-LHF组(n=86).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CMR参数包括心血管形态参数、心室容积功能参数以及心室心房应变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MR参数中PH-LHF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CMR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PH-LHF患者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室间隔角、左心房最大直径及面积、初始T1值均高于LHF组,而左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右心室心脏指数低于LHF组.PH-LHF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周向应变以及应变率、右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左心房主动应变、被动应变、总应变均不同程度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R参数中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左心房主动应变和左心房最大直径是PH-LHF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模型、CMR模型、联合模型诊断PH-LHF的AUC值分别为0.773、0.777、0.828,并且DeLong检验显示当加入CMR参数后,临床模型诊断效能提升(0.773 vs.0.828,P<0.05).结论基于CMR-FT技术的心肌应变参数可以定量评估心室心房应变,反映PH-LHF患者的心肌功能以及运动情况,多参数CMR在诊断评估LHF是否合并PH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增益价值.

    左心衰肺高压诊断价值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左心室应变左心房应变磁共振成像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变量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敏感性

    赵青苏桐代婷王锐...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变量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敏感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8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并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173例)和验证队列(75例),所有患者在行NAT前均接受mpMRI检查.采用Miller-Payne(MP)分级系统评估NAT疗效,MP 1~2级视为对NAT反应不敏感,MP 3~5级视为对NAT反应敏感.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图像勾画肿瘤区域并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变量,包括年龄、月经状态、分子亚型、化疗方案、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增值指数,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变量和Rad-score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和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Rad-score(P<0.001)、ER表达状态(P=0.001)、化疗方案(P=0.031)与乳腺癌NAT疗效敏感显著相关.Rad-score与ER表达状态、化疗方案所构建的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在训练队列中AUC为0.845(95%CI:0.780~0.910),验证队列中AUC为0.820(95%CI:0.718~0.923).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对NAT敏感性方面有较高的区分度(C指数:训练队列为0.842,验证队列为0.822),校准曲线显示一致性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较高的总体净效益.结论mpMRI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病理变量的联合模型及列线图能准确预测乳腺癌对NAT的敏感性.

    乳腺癌影像组学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新辅助治疗敏感性

    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对哺乳期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研究

    杨喆璇赵鑫谭世芳程美英...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哺乳期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术前乳腺MRI检查的65例哺乳期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这些病例分为恶性组31例,良性组34例.每位患者选取一个主病灶进行Kaiser评分和ADC值测量,将Kaiser评分大于4的病灶根据其ADC值进行二次评分,得到新的预测指标Kaiser+.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Kaiser评分和Kaiser+评分的诊断效能,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通过DeLong检验对三者的AUC进行比较.结果ADC值的AUC为0.81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09~0.927];Kaiser评分的AUC为0.881(95%CI:0.791~0.971);Kaiser+评分的AUC为0.910(95%CI:0.931~0.990);Kaiser+评分与ADC值的AUC(0.910 vs.0.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Kaiser评分与ADC值的AUC(0.881 vs.0.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Kaiser+评分与Kaiser评分的AUC(0.910 vs.0.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Kaiser+评分相较于ADC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哺乳期乳腺良恶性病变,为临床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哺乳期乳腺癌鉴别诊断Kaiser评分表观扩散系数磁共振成像

    不同病理亚型子宫肉瘤MRI征象及其与绝经状态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黄炳尧李宣毅谢宇孙洪赞...
    94-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US)不同病理亚型MRI征象及其与患者绝经状态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U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17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18例,未分化US(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9例,腺肉瘤(adenosarcoma,AS)24例;包括41名(60.3%)绝经患者和27名(39.7%)未绝经患者;常见的MRI征象包括坏死、出血、肿瘤边缘不规则或结节状、盆腔淋巴结增大或腹膜转移.通过应用x²检验或Fisher检验,对MRI征象在不同绝经状态和不同病理亚型中的分布差异进行分析,对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多亚组数据,应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验证.结果盆腔淋巴结增大或腹膜转移在不同绝经状态US患者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出血、肿瘤边缘不规则或结节状在不同绝经状态US患者中的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处于绝经状态,肿瘤边缘不规则或呈结节状在各病理类型的鉴别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绝经状态下ESS和AS、UUS和A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Bonferroni校正),未绝经状态下ESS和A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Bonferroni校正).坏死、出血、盆腔淋巴结增大或腹膜转移在各病理类型的鉴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中AS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增大或腹膜转移的比例高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RI征象中,肿瘤边缘形态变化对于区分不同US亚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子宫AS常常展现出规则、清晰的边缘,而ESS、UUS和部分的LMS则呈现出肿瘤边缘不规则或结节状.尚未绝经的子宫AS患者相较于绝经患者,更可能出现淋巴结或腹膜的转移.

    子宫肉瘤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未分化子宫肉瘤腺肉瘤绝经状态磁共振成像

    基于T2加权MRI瘤周和瘤内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上皮性卵巢癌FIGO分期

    王心怡魏明翔陈双庆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2加权MRI瘤周和瘤内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的准确性与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中心一)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二)共189例EO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87例为FIGO Ⅰ/Ⅱ期,102例为FIGO Ⅲ/Ⅳ期.中心一的患者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中心二的数据作为外部验证集.基于肿瘤边界勾画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分别向外扩展2 mm、4 mm、6 mm、8 mm和10 mm以获得多重瘤周信息.从瘤内及各瘤周ROI分别提取1223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最小冗余最大相关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比较各瘤周外扩范围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效能,以选择最优的外扩范围构建瘤周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瘤内模型及临床模型.通过列线图将三者结合构建联合模型.将各模型应用于外部验证集,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评估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对比模型之间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在2 mm的外扩范围下表现最优,其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0.840.在外部验证集中,联合模型诊断性能最佳,其具有最佳的准确度(74.2%)、特异度(80.8%)及AUC(0.837).基于DeLong检验,联合模型显著优于瘤周模型(P=0.047).结论基于T2加权MRI的瘤周、瘤内影像组学方法,有潜力有效预测上皮性卵巢癌的FIGO分期,其中联合瘤周瘤内影像组学及临床信息的模型表现最佳.该模型有望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状况并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卵巢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影像组学瘤周磁共振成像

    电针与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估

    潘劲统孟凡琦盘中贤余学问...
    107-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电针与干细胞移植在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将48只造模成功的成年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电针组、干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电针组大鼠接受环跳和足三里的电针治疗.干细胞组大鼠于损伤处神经外膜下微量注射3μL含有约5×105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盐水悬浊液.对照组显微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使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DTI和磁共振T2加权脂肪饱和序列(T2-weighted fat saturation,T2WI-FS)、组织学评估、免疫组化分析监测神经结构的变化(包括神经直径、髓鞘厚度及形态改变、轴突连续性的恢复).运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omatic functional index,SFI)和步行轨迹分析方法评估神经的运动功能.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实验组间大鼠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值)、DTI指标[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SFI值的差异性.运用Bonferroni检验校正不同时间节点下多重检验的阈值结果.结果急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第1周,所有组大鼠的FA值显著下降,随后逐渐升高,直至第4周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RD值在手术后1周内显著上升,随后逐渐下降,同样于第4周时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电针组和干细胞组大鼠在术后不同时间点(2~4周)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且电针组的恢复最为显著(P<0.001).T2WI-FS显示在术后的1、2、4周,电针组及干细胞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在神经水肿消退速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01);神经直径与T2值在手术后1周内显著升高,此后逐渐下降,在第4周时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甲苯胺蓝染色与SPRR1A轴突染色均指向电针组的神经纤维连续性恢复最快,其次是干细胞组.结论电针在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可与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当,并在减轻水肿及炎性反应方面极具优势.DTI参数FA和RD值是髓鞘完整性的成像标志物.

    大鼠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电针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成像间充质干细胞

    不同肠道准备方式对直肠癌患者超高b值DWI图像质量的影响

    郝勇飞李婉清赵婉婷王虹...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MRI检查前采用不同肠道准备方式(番泻叶肠道准备和单纯限制饮食)对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超高b值DWIb2000(b=2000 s/mm2)和常规b值DWIb1000(b=1000 s/mm2)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番泻叶肠道准备组和单纯限制饮食组共203例直肠癌患者的DWI(DWIb1000和DWIb2000)图像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评估组间肠道准备质量指标(包括直肠扩张程度、直肠内容物性质、直肠肠腔气体量、肿瘤层面肠腔气体量)和DWI图像的磁敏感伪影程度(整体伪影、肿瘤区伪影).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间肠道准备质量评分和DWI图像伪影评分的差异.肿瘤区DWIb2000伪影评分≤3分被定义为肿瘤区DWIb2000临床显性伪影,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区DWIb2000临床显性伪影的相关因素(肠道准备方式、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环周占比、直肠后系膜厚度).结果两名独立观察者间在图像质量指标评估中具有良好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0.70].番泻叶肠道准备组的肠内容物性质、直肠肠腔气体量、肿瘤层面气体定量评分均高于单纯限制饮食组(P均<0.05).番泻叶肠道准备组的DWIb1000和DWIb2000的整体伪影和肿瘤区伪影程度均显著低于单纯限制饮食组(P均<0.05).在相同的肠道准备方式中,DWIb2000的整体伪影及肿瘤区伪影程度均显著高于DWIb1000(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肠道准备方式是肿瘤区DWIb2000临床显性伪影的独立相关因素(OR=3.463,95%CI:1.738~6.901,P<0.001).结论与单纯限制饮食相比,番泻叶肠道准备可以改善肠道准备质量,减少DWI的磁敏感伪影水平,提高直肠超高b值DWIb2000和常规DWIb1000图像质量.

    直肠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伪影泻药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少见的影像表现

    张斌斌戴娜杨迎霍健伟...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症,其常见的影像学特征已被影像科医师熟知,成为诊断AIP的影像学依据.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除了常见的影像表现,AIP还可出现主胰管扩张、胰腺囊性病变、胰腺周围血管受累、胰腺钙化与胰管结石、类固醇治疗后短期内显著胰腺萎缩、合并恶性肿瘤等少见的影像表现.为进一步提高对AIP影像表现的认识,本文介绍这些AIP少见的CT和MRI表现.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胰腺囊性病变胰腺萎缩恶性肿瘤

    成人弥漫性内生型脑桥胶质瘤伴椎管内播散一例并文献复习

    王丹阳蒋盈盈白玉萍甘铁军...
    129-132页

    弥漫性内生型脑桥胶质瘤脑干胶质瘤脊髓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于旭东谭艳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鉴别诊断、术前病理分级、基因分型、术前规划、术后疗效评估对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差异成像的技术,能够清楚显示脑胶质瘤内引流静脉及出血产物.本综述介绍了SWI的基本技术原理,以及SWI在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影像组学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将为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脑胶质瘤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肿瘤内磁敏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