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I-RADS V2.1评估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和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的鉴别价值

    蔡二朋左宗叶汤凯张林杰...
    124-129,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V2.1版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和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外周带PCa患者(研究组)和21例局灶性CP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CE-MRI检查,比较两组双参数(bi-parameter,bp)-MRI(T2WI+DWI)、多参数(multi-parameter,mp)-MRI(T2WI+DWI+DCE-MRI)扫描方案的PI-RADS V2.1评分、DCE-MRI扫描定量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诊断方案对外周带PCa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bp-MRI、mp-MRI扫描方案PI-RADS V2.1评分分别为(4.12±0.88)、(4.31±0.7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2±1.14)、(2.52±1.22)分,P<0.05.研究组DCE-MRI定量值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bp-MRI、mp-MRI、Ktrans、Kep诊断外周带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0.780(0.672~0.866)、0.857(0.759~0.926)、0.734(0.622~0.828)、0.818(0.716~0.896),mp-MRI诊断效能较bp-MRI稍高(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t(p)法建立ROC拟合诊断模型,结果显示Kep+Ktrans、mp-MRI+Ktrans、mp-MRI+Kep对外周带PCa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ep+Ktrans的诊断效能与bp-MRI、mp-MRI、Ktrans、Ke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MRI+Ktrans的诊断效能分别高于bp-MRI、mp-MRI、Kep、Ktrans(P<0.05);mp-MRI+Kep的诊断效能分别高于bp-MRI、Ktrans(P<0.05).结论 基于PI-RADS V2.1 mp-MRI、bp-MRI与DCE-MRI定量值Ktrans、Kep对外周带PCa与局灶性CP的鉴别诊断效能相当,且两定量参数联合,或分别与mp-MRI联合能有效提高诊断效能,能够为临床不同适应症患者的诊断提供更多选择.

    外周带前列腺癌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转运常数速率常数

    基于多序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研究

    王丽贺雪平邓炜叶裕丰...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延迟进动定制激发(delay alternating with nutation for tailored excitation,DANTE)和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SPACE)的多序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MR-VWI)对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7例LEAD患者和26例无LEAD患者的病例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在3.0 T MRI设备上接受了T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 spin echo,TSE)、T1w DANTE-SPACE、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T1w DANTE-SPACE和C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MR-VWI扫描.两名放射科医师在双盲条件下分别测量了T1w DANTE-SPACE和T2w TSE序列图像相应位置的管腔面积(lumen area,LA)、管壁面积(vessel wall area,VWA)、平均管壁厚度(average vessel wall,AVW)和最大管壁厚度(maximum vessel wall,MVW)等形态学指标.每位医师在3周间隔后对相同指标进行了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和Bland-Altman方法评估了两种扫描技术以及不同组别之间的T1w DANTE-SPACE形态学测量指标的观察者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了准确性.结果 T1w DANTE-SPACE与T2w TSE成像技术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度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观察者对形态学测量指标的ICC值在0.85~0.99之间.在不同组别中,T1w DANTE-SPACE形态学测量指标的两次测量ICC值为0.90~0.99.Bland-Altman分析显示,观察者间和两次测量间的大部分形态学测量指标均在95%的一致性限度内.T1w DANTE-SPACE技术在LEAD组不同血管节段的形态学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0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5~0.983]和0.905(95%CI:0.835~0.976).当腘小腿动脉段的血管壁厚度为1.00 mm,LA为10.88 mm时,LEAD的敏感度分别为79.2%和85.4%,特异度分别为96.2%和92.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4%和95.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和77.4%.结论 多序列MR-VWI在评估LEAD斑块形态学指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高准确性,支持其在LEAD的MRI检查中的应用.

    下肢动脉病变磁共振成像血管壁成像诊断

    髌下脂肪垫IDEAL-IQ和T2 mapping定量参数与膝骨关节炎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郝天琦张园王国华黄小铭...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及T2值与KOA程度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同日行膝关节X线和MRI检查的受检者(男34例,女65例),依据膝关节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KLG)将受检者分成无KOA组(KLG 0~1级)、轻度KOA组(KLG 2级)和重度KOA组(KLG 3~4级)三组.应用3.0 T MR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IDEAL-IQ)、T2 mapping技术测量IPFP的FF及T2值,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FF值及T2值与KOA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对KOA的诊断性能.结果 随着KOA程度进展,IPFP的FF值相应越低,T2值越高.无KOA、重度KOA和轻度KOA三组间FF及T2值差异显著,三组的FF值分别为73.13%±3.98%,67.42%±2.25%,61.92%±3.24%,T2值分别为81.04(79.61,82.44)ms,82.72(81.44,84.46)ms,86.79(85.32,89.12)ms,两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FP FF值与KLG呈负相关(r=-0.779),T2值与KLG之间呈正相关(r=0.688).应用FF值及T2值诊断有无KO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37、0.837,敏感度分别为71.8%、70.0%,特异度分别为91.7%、82.1%.结论 IPFP的FF值及T2值与KOA严重程度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PFP的病理生理改变,有望作为KOA新的评估手段.

    膝关节骨关节炎髌下脂肪垫磁共振成像定量测量

    基于解剖MRI的大脑皮质表面影像组学重建方法研究

    张之凡王训恒厉力华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脑皮质表面影像组学计算方法,为脑影像研究提供丰富的、可靠的脑区局部特征.材料与方法 基于21组重复测量健康被试与222例多动症相关被试的大脑T1WI磁共振数据集提取皮层厚度、灰质体积、平均曲率与皮层表面积四种表面形态指数.使用Desikan-Killiany(DK)脑图谱和球面局部投影,实现三维皮层表面脑区的二维平面化.利用Pyradiomics对四个形态指数分别提取968个二维影像组学特征.结合重复测量数据集与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以ICC信度值作为影像组学特征评估的标准,综合评价不同形态指数、不同影像组学特征类型与不同脑区间的复测信度差异.结合多动症数据集,预测患者的注意力缺陷指数、过动指数两种症状指标.结果 对于不同形态指标,灰质体积、皮层表面积的影像组学特征可重复性较好,与皮层厚度与平均曲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类型影像组学特征,基于皮层厚度的一阶特征和灰度共生矩阵特征与其他类型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脑区,左右脑内嗅皮层、左右脑颞极与右脑额极提取的特征相较其他区域复测性降低(P<0.05).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的表面重建方法所提取的脑影像组学特征均具有较高的可重测性(ICC均值>0.76).在对多动症两种症状指标的预测中发现,左脑海马旁回、额上回与颞上回与多动症症状显著相关(|r|=0.33~0.52,P<0.05).结论 基于DK脑图谱与表面形态学指数构建脑影像组学特征是可行的,所提取的新型特征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并在注意力预测等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多动症注意力预测表面形态指数球面局部投影影像组学特征磁共振成像

    脑腱黄瘤病一例报告

    陈春晖雒攀董文洁卢婷...
    151-153页

    脑腱黄瘤病腱黄色瘤磁共振成像头颅

    视觉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作用机制的功能MRI研究进展

    王彧陈楠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反馈训练(visual feedback training,VF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及其他各种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但其对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随着功能MRI的发展,研究发现VFT与大脑网络间和网络内的功能连接改变及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有一定相关性,为揭示其促进运动功能康复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就VFT对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作用机制的功能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VFT在SCI患者运动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神经影像学证据.

    脊髓损伤视觉反馈训练运动功能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镜像神经元系统

    胶质瘤氨基酸PET/MR多模态影像的肿瘤体积及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李笑然卢洁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脑肿瘤,基于结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成像导航肿瘤手术切除是常规治疗方案.然而结构MR成像难以精准显示肿瘤的体积及空间分布,导致的肿瘤术后残留会缩短患者生存期.氨基酸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多模态影像显示的胶质瘤体积及空间分布存在重叠及差异,本文通过综述氨基酸PET与MR的结构、血流灌注及分子成像显示的胶质瘤体积及空间分布差异,探讨了多模态影像的肿瘤空间分布异质性,比较不同模态影像显示肿瘤空间分布的准确性,辅助临床制订PET/MR导航胶质瘤手术的最佳多模态影像组合,实现肿瘤最大化安全切除,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并且为未来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介导PET/MR影像空间分布表征提供思路.

    胶质瘤氨基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多模态影像肿瘤体积肿瘤空间分布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在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茹高阳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弥漫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脑原发恶性肿瘤,术前精准分级、分子分型预测等对于制订适当的治疗策略和预测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组学使用高级特征分析从医学图像中提取数据并构建预测模型,捕捉病变微小的变化,从而提高临床诊断、评估预后和预测治疗反应的准确性.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可以从大量原始数据中自动学习和提取多层特征,而不是手工提取的浅层特征,由于DL已被充分证明能够准确地找到非常深入和抽象的特征,这使其成为医学图像分析领域中广泛研究的课题.随着计算能力的进步,基于DL的人工智能已经彻底改变了各个领域.本研究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与DL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分子分型、生存预测及治疗评价中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胶质瘤患者提供精准诊疗.

    弥漫性胶质瘤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精准治疗

    多模态MRI在眼底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中的研究进展

    季禹程琪傅文文吴晓蓉...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眼底疾病是眼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复杂性和对视力的严重威胁,深入研究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随着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在眼底疾病的研究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通过这一技术,我们逐渐认识到,眼底疾病并非仅仅局限于眼部的病理变化,而是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改变.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多模态MRI技术对眼底疾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旨在提高对眼底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机制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眼底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结构磁共振成像扩散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灌注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在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刘洁欧阳烽吕联江徐紫荷...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亚洲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卒中患者常常面临严重的预后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迅猛发展、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等在医学影像中的广泛研究及应用,AI在疾病的检出、精准评估等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AI在头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vessel wall imaging,HR-VWI)中斑块的分割、明确斑块的性质、相应的脑血管事件预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介绍近年AI在该疾病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卒中风险分层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磁共振成像动脉粥样硬化影像组学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