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医学影像到临床诊疗:2023年心血管磁共振进展

    连心桥张华莹赵世华陆敏杰...
    184-190,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具有无创、无辐射、多参数成像的优势,能够实现对心脏形态、功能和组织学信息的"一站式"评估,在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医疗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3年CMR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组织特征成像、心肌应变分析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更多临床适应证,并逐步完成标准化应用转化;非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等领域的CMR应用在新版指南中备受重视,且优质循证证据不断涌现,鼓励其更多地参与到心血管临床管理之中.本文将从技术和临床应用两方面系统性回顾其中代表性成果,以期为现阶段医疗实践提供实时有效的指导.

    磁共振成像心血管磁共振组织特征成像心肌应变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非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

    MRI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李书念谭红娜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及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均不敏感,预后较差.目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其标准治疗策略之一,但个体差异及肿瘤异质性使得不同患者的疗效差别较大,故早期准确客观评估NAC疗效对TNBC患者后续治疗的方案制订及预后判断尤为重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定量成像技术,可准确反映肿瘤实质以及其微环境的变化,是目前监测肿瘤治疗疗效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基于MRI的影像组学能够深度挖掘NAC前后TNBC的影像特征,获取更全面的肿瘤信息并应用于NAC疗效的评价.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就影像组学在TNBC NAC疗效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本文就MRI及影像组学在TNBC患者NAC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TNBC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乳腺肿瘤三阴性乳腺癌磁共振成像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

    MRI影像组学在乳腺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李晓光田静张春来谢宗玉...
    196-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女性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提供准确高效的诊断、风险分层和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是实现乳腺癌精准医疗的重要步骤.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高通量的图像定量分析方法,旨在从临床医学图像中提取可挖掘的高维数据.目前来自影像医学不同领域的各种研究都展现出影像组学在提高乳腺癌临床决策方面的潜力.本文就近几年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新辅助化疗疗效、腋窝淋巴结状态、Ki-67表达、预后评估及复发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阐述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优化治疗决策、促进乳腺癌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生境成像诊断预测预后

    基于磁共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分级评分方法应用现状

    何宏陈思宇胡富碧
    204-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被推荐为LARC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NCRT能显著改善预后,但LARC患者对此治疗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准确评估N C RT的疗效对于临床决策和个体化医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血清肿瘤标记物、内镜、直肠腔内超声、CT/MRI等,但各有局限.近年来,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magnetic resonance tumor regression grade,mrTRG)系统因其无辐射、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和动态连续观察的优点而受到关注和推荐,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着重探讨LARC患者NCRT后mrTRG的应用价值及其现状.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磁共振成像肿瘤退缩分级

    功能MRI定量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研究进展

    杨澳周鹏
    210-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可降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部分患者在nCRT后可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这类患者采取"等待观察"策略,可避免手术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从细胞水平反映肿瘤微环境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较常规MRI可更为准确地评估LARC患者对nCRT的反应.本文围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其衍生序列和灌注成像定量评估LARC患者nCRT后pCR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比较了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 exponential model,SEM)、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模型在当前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线索和思路,旨在为准确识别pCR的LARC患者提供较为可靠的定量指标.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完全缓解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MRI研究进展

    韩赢孙美玉
    216-220,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被认为是早期EC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前对于LVSI进行准确评估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常规MRI仅能通过形态学对LVSI进行评估,MRI功能序列可以通过定量参数评估LVSI状态.本文介绍了多模态MRI在LVSI评估中展现出的临床价值,旨在通过查阅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多模态MRI评估LVSI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通过多模态MRI评估局灶性或弥漫性LVSI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磁共振成像多模态扩散加权成像酰胺质子转移加权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

    影像组学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刘娜吴慧刘嘉睿高凯华...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预后差、易复发的特点,主要原因为其诊断时多已处于晚期、易发生腹膜转移,以及易对一线化疗药物铂类产生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应更多考虑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化疗药物将在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多个方面使患者受益.影像组学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多有针对卵巢癌化疗耐药及预后的研究,本综述旨在对卵巢癌的术前预测、化疗反应评估、铂化疗耐药以及预后预测方面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述,以期指导临床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从而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多组学数据融合的方法,将影像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相结合,期望本综述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的参考和启示.

    卵巢癌影像组学铂化疗耐药预后磁共振成像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磁共振定量评估研究进展

    刘玥李红万兵田第娇...
    227-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IFI)是一种比预期更常见的髋关节外撞击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与梨状肌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混淆.MRI既可测量与IFI相关的径线、角度,还能定量或半定量评估相关骨骼肌的面积、体积及信号,已成为IFI的首选检查方法.运动范围MRI有助于减少体位因素对解剖形态学参数的影响,提高了评估IFI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动态MRI和三维MRI的联合应用,能在获取实际运动过程中IFI相关解剖结构功能信息的同时,更真实地反映解剖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可通过测量水分子扩散和微循环灌注、脂肪浸润、物质代谢等股方肌、髋外展肌的微观水平定量指标,使IFI的精准诊断及预测、运动功能监测等成为可能,有望成为IFI临床诊疗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将阐述多种MRI和fMRI技术在定量评估IFI的应用研究,总结其优点及缺点,为临床全面、精准评估IFI的发生、进展及转归提供参考.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动态三维成像骨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