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巢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巢湖学院学报
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学报

巢湖学院

杨松水

双月刊

1672-2868

chxyxb@yahoo.com.cn

0551-82361424

238000

安徽省巢湖市半汤路育才新村1号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双百”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着重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师范教育及教材法等方面的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学术性,教育科学性和开拓创造性特点,为提高本校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为面向基层培养中学教师,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秩序构建:环巢湖地区民间灯彩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根源

    李舒晴林凯韩荣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灯彩是环巢湖地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探寻环巢湖灯彩的外显个性特征与内涵共性本质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构建起贯穿于灯彩的视觉艺术、活动程序和文化渊源中的秩序性特征.以乡村空间为基础的环巢灯彩在传统节庆各具特色的仪式展演中,间接地构建起跨越边界的社会空间秩序,无形中实现了乡土、村镇现实生活的秩序化和规范化,客观地反应了环巢湖区域文化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对环巢湖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具有积极意义.

    秩序构建环巢湖地区民间灯彩艺术特征文化根源

    安徽庐江方言语气词研究

    苏瑶郭辉
    8-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根据语法意义的不同,将庐江方言语气词分为三类: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与疑问语气词.庐江方言语气词特色鲜明,有四大特点:数量总体多于普通话,十分丰富;用于陈述句的语气词少于普通话中用于陈述句的语气词,说明庐江人民不常用平调表达感情,易采用有变化的升调或降调传递语气;语气词和语气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语气可以用不同语气词来表示,不同语气可以用同一语气词表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语气词与其所在的江淮官话区保持较高的相似性,但是部分语气词较为独特,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研究考察了部分庐江方言语气词来源,并指出了其语法化路径.

    庐江方言句末语气词语用功能来源语法化

    大历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析

    胡哲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与劳动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对基本矛盾,始终贯穿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过程中,表征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立足于大历史观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对劳动价值论与资本的辩证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空间探析.时间与空间相交织,不仅能充分彰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理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征,也能实现对资本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批判与超越.正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得以最终确立.在新时代,合理运用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大历史观劳动价值论真理性实践性发展性

    网络自嘲:青年群体自我污名化下的情绪传播

    李晓梅陈敏君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社会急速变迁的大背景下,社会竞争加剧,青年群体面临新的成长困境.网络自嘲作为青年群体抵抗主流价值观和自我情绪纾解的一种方式,不断形塑流行的网络亚文化.本研究通过情绪传播这一独特视角发现,青年群体通过双重对立的情绪表达,藉由以"戏仿、诱发和共在"为特质的情绪传播机制,建构情感共同体追求身份认同,进行自我污名化的情绪传播.尽管网络自嘲已经成为青年群体进行自我调适的新方式,但依然折射出青年负向自我认知的心理危机,需要引起社会关注并予以合理引导.

    网络自嘲青年群体亚文化情绪传播自我污名化

    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权利裁判实证研究——基于91份裁判文书分析

    董祥龙戚枝淬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案外人针对期房执行异议被裁定驳回后所提起的诉讼.此诉讼的关键在于,案外人就正在执行中的期房是否享有可排除执行的权利.当前,关于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裁判规则,在立法层面仍显模糊,司法实践中也面临众多问题.文章从91份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判文书入手,梳理审判实务中的裁判标准、审查路径以及裁判依据,全面审视司法裁判的现状,发现诸如期房权利类型不明确、物权期待权规则滥用、期房权利顺位规则不稳定等问题,皆为当事人纠纷之源.针对既有问题,提出完善策略,旨在为立法机关改善期房执行规则提供建议,为司法机关在期房权利裁判实践中提供参考,以期为期房权利主体提供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

    期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权利裁判物权期待权

    借名买房协议执行排除效力的司法困境与民法进路

    钱程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解释的原则性规定以及各地指导意见的不统一,导致借名买房协议执行排除效力的司法实践陷入困境.既有的事实物权说有违反实在法规定之嫌,而债权说直接以合同的相对性论证借名人对出名人只享有债权存在逻辑的断层.应在借名买房行为的复合结构基础上明晰借名买房协议执行排除效力的理论进路:首先讨论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主体并明确案涉房屋物权归出名人所有;进而明确借名买房协议有效时,借名人享有的是要求出名人在条件具备时变更不动产登记以转移房屋所有权的债权;借名买房协议无效时,借名人享有的是要求出名人返还购房价款等费用的债权;最后将借名人享有的债权与申请执行人享有的权利进行比较,若借名买房协议无效或申请执行人享有物权,则该债权无法排除执行;若借名买房协议有效,需法官进行综合考量.

    借名买房协议排除执行司法困境民法进路

    从执正驭奇到正复为奇——以欧、黄为例看北宋诗歌理念的转变

    卞雪岩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剖析北宋诗坛的变革过程,特别是探究欧阳修与黄庭坚两位诗人如何解决北宋诗坛诗风浮华与"前人诗已作尽"的困境,试将欧阳修与黄庭坚的诗作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他们各自提出的诗法理论和创作实践,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影响、共同推动北宋诗风的转变.欧阳修与黄庭坚在诗法上各有所长.欧阳修主张"执正驭奇",他践履韩愈,强调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与变化;而黄庭坚则以杜甫为宗,提出"正复为奇"的诗学观念,注重在规范的基础上实现突破.二人的诗学观念和实践,不仅推动了北宋诗风的转变,也使宋诗形成了与唐诗截然不同的风貌.通过对二人诗歌理念的比较,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北宋诗坛变革过程的理解,而且对于认识宋诗独特风貌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执正驭奇正复为奇北宋诗歌理念

    《再生缘》"异托邦"的隐性表达

    朱铠莹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弹词《再生缘》并非只是一个"架空"历史背景、虚构空间的女性幻想之作.作者陈端生虚拟了一个以历史为基础却超越历史现实的元代背景,构造了 一个明君贤臣的错位时空;并从自我出发"分化"了两个性格迥异、且反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主人公孟丽君与皇甫少华,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镜像模式.而这埋藏于文本中的"异托邦"式的隐性表达,是身为才女的陈端生利用清代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身份优势的一次大胆的自我表达和空间突破.

    《再生缘》陈端生异托邦

    宋代馆客群体研究——以《夷坚志》为中心

    唐叶露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馆客,即宋代家庭学堂的教师.一方面,馆客家境贫寒,依附主家,在教育活动之外还参与到主家的文化娱乐、社会交往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士人把馆客当作一项过渡性职业,故其也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性.馆客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以寄主家庭为中心的特点,他们推动了宋代平民教育发展,有助于儒家文化传播,也以其士道德标准为地方教化树立榜样.洪迈所撰《夷坚志》中有不少关于宋代馆客的记载,为详细了解宋代馆客群体提供了生动材料.

    馆客宋代《夷坚志》

    1926-1927年的徽州兵灾与自救活动

    许俊文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6年,孙传芳领导的"五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有三支联军残部先后过境或驻防徽州,期间对当地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冲击.徽州社会遭遇了咸同兵燹以来最严重的破坏,不仅对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影响颇重,甚至传承已久的徽州文化都受挫明显.为此,徽州本地人和旅外徽州人一方面力所能及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一方面多方呼吁各方介入与孙传芳接团的谈判工作,力求将损失降至最低.1926-1927年徽州兵灾反映了变动社会秩序下北洋军阀的流入对传统社会的冲击,也反映出不能保境安民的北洋军队必然被革命军队和富有正义感的民众汇成的革命力量淘汰.

    徽州兵灾旅外徽人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