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标准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标准化
《测绘标准化》编辑部
测绘标准化

《测绘标准化》编辑部

季刊

西安市文谊东路334号

测绘标准化/Journal Standardization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阵数字航测影像快速辐射校正方法与实现

    马远征王爽马小芳刘璐...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特别是可编程图形处理单元(GPU)框架计算统一设备架构(CUDA)的不断进步,使得利用CUDA开发影像快速处理应用的需求大幅增加.本文在分析国产大面阵航测相机DMZ Ⅱ辐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UDA的面阵数字航测相机全色子影像快速辐射校正方法,阐述了具体实现步骤和线程配置方法,并利用DMZ Ⅱ相机在某试验区获得的影像数据,开展快速辐射校正算法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中央处理器(CPU)串行编程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提高超13倍的计算效率,且逻辑明确,实现简单,可为开发类似影像快速处理需求的相关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辐射校正数字航测相机面阵影像计算统一设备架构归一化方法

    新疆历史地名数据提取及其空间分析

    张宏飞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历史地名在区域历史环境、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中的现实价值,推动历史地名服务于第三次新疆科考,本文以新疆历史地名为源,通过地图收集和相关文献整理,将地图进行矢量化配准和信息提取,并进行野外调查验证,制作地名点数据集与变化专题图,揭示地名点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历史地名变化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新疆中部和西部地名变化区域分布密集,尤其是在天山北坡片区南部、塔里木河流域西部和额尔齐斯河流域西部.地名点变化的密集度以各个行政区域为中心,沿天山、昆仑山、伊犁河谷等自然地貌向四周逐渐降低.地名点变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围绕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两大环状地带是地名变化热点区域,表现出西部变化多、东部变化少;地名点变化较大的区域是天山山脉南北两侧,这与开发建设有直接关系.

    历史地名数据提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基于数据滤波算法处理地形陡变区域方法研究

    樊小涛杨柳金奇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滤波是多波束数据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地形陡变区域,数据滤波处理常常存在"误判、误删"现象,从而导致地形失真.本文通过分析多波束测深误差来源及数据处理流程,得出影响测深点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利用CUBE算法对地形陡变区域进行精细处理方法,并总结得出CUBE参数设置的特性与要点.通过对金沙江某水域使用多波束采集的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滤波处理通过对CUBE参数的有效设定,可降低人工编辑强度,提高数据处理精度和多波束处理的效率.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深数据CUBE算法异常值滤波

    基于不同状态模型Kalman滤波的建筑物沉降预测研究

    叶俊华张雅如朱伟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物形变预测预报对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形变监测数据构建模型是形变预测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Kalman滤波,基于不同状态模型构建预测算法,并分析验证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以获取最优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本文选取了长安大学地学科技大厦的各期形变监测数据,并结合Kalman滤波算法,分别采用随机游走、常速度、常加速度3种不同状态的估计模型,建立建筑物沉降预测算法,并对不同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常加速度状态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优于常速度状态预测模型和随机游走预测模型Kalman滤波的预测结果,其精度分别提高了 15%和21%.

    Kalman滤波沉降监测状态估计沉降预测

    上海市外滩防汛墙的沉降监测分析

    王远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上海市外滩防汛墙改建工程为依托,收集和整理了从1994年沉降监测以来,到2019年的结构沉降监测资料,然后采用外滩防汛墙墙顶高程测量结果统计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其中心城区近三十年来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外滩防汛墙不同阶段的沉降特征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外滩防汛墙的墙顶标高满足黄浦江外滩防汛墙设计标高的要求.

    外滩防汛墙观测点沉降监测

    基于GF-7立体卫星影像生产5 m格网DEM的解决方案

    田丹赵巍李英利白晓...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分七号(GF-7)立体卫星影像可用于5 m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产,然而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DEM晕渲异常、DEM和立体像对不套合、形态表达失真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了基于高分七号立体像对生产5 m格网DEM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高分七号5m格网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生产

    基于GF-3精细条带数据生产DEM的精度分析

    席梦丹张永洪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因受云、雾、雨等天气影响,无法采用光学卫星影像立体像对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问题,本文利用国产高分三号(GF-3)卫星精细条带数据,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提取DEM,并与冰、云和陆地高程二号卫星(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进行比对验证精度.结果表明,采用GF-3卫星精细条带1(FS Ⅰ)模式的影像,相干性强,精度可靠,提取的DEM精度较高,整体中误差为8.89 m.在耕地、人造地表等区域,中误差优于6.50 m.因此,相对于其他数据,GF-3 FSⅠ数据适合在耕地、人造地表等区域进行干涉测量,该技术方法可为后续DEM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字高程模型冰、云和陆地高程二号卫星精度评价

    Leica TM30测量机器人在跨海水准测量中的应用

    许思德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三角高程测量进行陆地到岛屿间的高程传递精度较低.本文分析了跨海水准测量误差来源,阐述了中间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在此基础上,基于Leica TM30测量机器人,利用改进后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实现从陆地到岛屿的高程传递.以福建黄干岛、乌屿两处岛屿为例,应用跨海水准联测,对测量成果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成果能够达到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同类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角高程测量中间设站二等水准测量跨海水准测量

    广西南宁GNSS接收机检定场稳定性分析

    杨晓磊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南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检定基线场建于2001-2003年,于2018年完成升级改造,是全国唯一有高铁穿过的GNSS接收机检定基线场.该检定场分为中长基线场、短基线场和超短基线场,其中,中长基线和短基线检定场均建设8个观测墩,超短基线场建设7个观测墩.本文通过梳理该检定场过去十年基线长度成果数据,获取每次的数值及精度变化情况,分析改造前后的数据情况,判断广西南宁GNSS接收机检定基线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检定中长基线场短基线场超短基线场

    对外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监管系统研究和实践

    王燕云田时雨梁丽芳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数据的广泛应用,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对外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监管的解决方法.结合河北省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方式、使用现状和保密检查流程,运用透明加密、自动检测等技术手段,开发了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监管系统,用于对外提供数据的安全管控和监管检查.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涉密数据违规上网情况的有效远程监控和联网阻断,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保密检查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