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科学
测绘科学

张继贤

双月刊

1009-2307

niu@casm.ac.cn

010-8821781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测绘科学/Journal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高层次测绘类一级学术和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并被国际6大检索机构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风格的理论及其技术、测绘网络和虚拟技术、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3S技术及其集成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矿山测量、海洋测量、激光扫描技术和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与测绘相关领域的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顾及光压模型和采样间隔的GNSS超快速轨道预报

    祝会忠刘思萱黎晨曦唐龙江...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太阳光压是精密定轨的重要误差来源,该文对超快速轨道预报部分的几种光压模型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影响,其中包括5参数ECOM1、9参数ECOM2、7参数ECOM3模型及先验模型Box-wing.结果表明,Box-wing先验模型可以有效提高超快速轨道精度.对于GPS(ⅡF/ⅡR)、Galileo(IOV/FOC)和GLONASS(M/K)卫星,ECOM2+BW模型具有更好表现,非地影时刻超快速轨道6 h预报轨道精度分别为4.97、7.66和7.73 cm.BDS(CAST/SECM)卫星采用ECOM1+BW模型精度为8 cm.添加Box-wing先验模型对卫星进入地影期后的快速轨道精度也有所提升.对不同采样间隔情况下的超快速轨道数据处理耗时以及轨道重叠精度进行分析发现,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数据处理耗时缩短,重叠弧段轨道精度逐渐降低.在兼顾精度与耗时的情况下,超快速轨道产品生成过程中设置处理间隔为600 s.

    GNSS太阳光压模型精密定轨轨道预报采样间隔

    顾及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城市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研究

    肖杰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级地形复杂的大区域及重力数据收集困难的情况下,单纯使用数学模型无法精细描述似大地水准面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顾及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移去-恢复"技术拟合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以某地级市实测数据为例,分别采用多面函数法、移动曲面法和顾及EGM2008、EIGEN-6C4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移去-恢复"方法拟合似大地水准面,并利用实测GNSS/水准数据和该市已有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对各种方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面函数法精度优于移动曲面模型法;顾及地球重力场模型方法较单纯的函数模型法拟合精度更高;在实验区虽然EIGEN-6C4地球重力场模型较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度略优,但对最终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提高并不显著.

    似大地水准面高程异常GNSS/水准EGM2008EIGEN-6C4多面函数

    顾及运动约束的自适应UWB/IMU组合定位方法

    朱飞洋余科根林贻若张继悦...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室内复杂环境下超宽带(UWB)距离测量容易受到信号非视距(NLOS)传播影响以及UWB/惯性测量单元(IMU)组合定位系统不稳定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滤波的改进型UWB/IMU组合定位方法.通过构建运动约束条件并采用卡尔曼滤波,对UWB原始距离测量值进行实时处理,能够有效解决UWB距离测量值缺失、异常情况以及减小NLOS误差.在数据融合阶段,提出基于模糊自适应滤波的数据融合策略,由预测残差向量构造统计量,基于模糊推断系统计算自适应因子,最终实现高精度的UWB/IMU自适应组合定位.典型室内场景的动态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定位轨迹与真实轨迹吻合度高,90%的径向位置误差在0.25 m以内,且其均值仅为0.128 m,定位精度优于其他三种方法.

    UWB/IMU组合定位运动约束NLOS误差自适应因子模糊自适应滤波

    接收机钟增强北斗三实时PPP单向授时方法

    王国芳文刚王一帆关昕...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单向授时过程中易受到短时间数据异常导致的重新收敛问题,该文根据站钟的高稳定特性,提出一种接收机钟增强北斗三(BDS-3)实时PPP单向授时方法.实验选取4个外接高性能的原子钟,连续15 d的观测数据,并接收BDS-3精密单点定位服务(PPP-B2b)播发的实时精密产品,用以分析钟模型对实时BDS-3 PPP单向授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钟模型可有效避免短时间异常情况下重新收敛的问题,可提高实时BDS-3 PPP授时频率稳定度最大提高约75%,授时精度最大提高22%.

    接收机钟模型BDS-3PPP-B2b授时PPP

    老采空区残余变形组合预测研究

    薛永安邹友峰冀哲张文志...
    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余变形对下伏老采空区的重大建(构)筑物安全运维带来潜在风险,可靠的变形预测对保障地下采煤区国土空间安全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残余变形预测模型因建模数据获取困难或模型自身不足而对预测结果影响显著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结构分解的GM(1,1)-BP-RCRM-CM模型.首先采用牛顿插值法对模型训练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使其等间距;然后利用对称滑动平均法将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监测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和扰动项,采用自回归模型进行监测数据序列分解后前端丢失值的端值补充;其次分别采用GM(1,1)-RCRM模型和BP-RCRM模型进行趋势项预测和扰动项预测;最后组合趋势项与扰动项预测结果作为总体预测结果,并采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进行模型拟合精度与预测精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GM(1,1)-BP-RCRM-CM模型在不同监测点位的残余沉降预测中结果一致性较高,符合预测模型随周期递进时预测精度渐次下降的客观规律,预测结果更贴合实际情况,较GM(1,1)-RCRM模型和BP-RCRM模型更稳健.

    老采空区残余变形组合预测数据分解残差修正

    高阶电离层延迟对PPP-AR对流层参数估计的影响

    张兵良方卓王立诗云李珊珊...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阶电离层(HOI)延迟对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PPP-AR)对流层参数估计的影响.该文使用了香港卫星定位参考网(SatRef)的16个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测站的观测数据估计了对流层参数,并分析不同电离层环境HOI延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太阳风暴和地磁风暴活动期间,HOI延迟对PPP-AR对流层天顶湿延迟(ZWD)最大影响达到4.03 mm,南北梯度相比东西梯度更易受到HOI延迟的影响.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通过GPS/Galileo PPP-AR可以显著降低HOI延迟对ZWD,南北梯度和东西梯度的影响,均方根(RMS)值分别降低了 17%,15%,21%.

    高阶电离层延迟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天顶湿延迟梯度

    多尺度部分卷积混合空间注意力的高分遥感影像分类

    项梁吕伏冯永安
    6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场景类别多且类间相似度高,针对已有的遥感分类模型在相似特征区分困难以及运行速度慢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与部分卷积的快速图像分类网络.首先,该方法通过不同核大小的普通卷积分别抽取不同尺度的 目标特征,实现不同尺度特征的融合;其次,在空间注意力上添加带有权重的通道注意力分支,调整定位目标位置信息的通道权重,扩大了网络宽度,加强了定位重要 目标显著性特征的能力;然后,将Inception网络中的3X3普通卷积替换为3×3部分卷积,构建多尺度部分卷积模块(MPCRes block),拓宽了 ResNet block的宽度并且减小了模型参数量,提升了网络性能;最后,将MPCRes block与FasterNet block进行交叉堆叠,构建更深层次的网络,通过卷积与池化层不断进行下采样,直至将提取到的特征输入到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在AID和VGoogle数据集上对该方法和其他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模型的参数量为18.61 M,FLOPs为2.58 G,在AID数据集两种不同比例训练样本下分类精度分别提高到97.35%和98.99%,在VGoogle数据集两种不同比例训练样本下分别提高到94.09%和97.21%,体现出该模型在遥感场景分类任务中更具有优势.

    影像分类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部分卷积多尺度特征混合空间注意力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洞庭湖洲滩地表形变监测

    谢春逸王琪洁张亚晏东...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洞庭湖区水位波动范围较大,导致基于I nSAR技术形变监测在湖泊洲滩区域会出现严重的失相干问题,该文利用2017年3月-2022年12月间枯水期的Sentinel-1A卫星数据,采用小基线子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方法,获得洞庭湖洲滩地表形变监测结果,揭示其时空变化;研究湖区冲淤变化、降水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洲滩地表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洞庭湖洲滩地区的地表形变时空分布不均,且大部分地区的形变速率在-6 mm/月~6 mm/月之间;②枯水期洞庭湖洲滩地表形变与降水事件呈负相关;③洲滩地表形变主要是由湖内泥沙冲淤引起的,这与降水变化和湖区水体覆盖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SBAS-InSAR洞庭湖洲滩形变监测

    SAR影像与对抗学习融合下的可见光影像云雾去除

    徐妍周杰赵伶俐孙维东...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学遥感影像经常受到云雾遮挡、干扰解译,使得数据利用率低的问题,该文利用SAR影像全天时全天候的特性,提出了一套"雷达-光学"的影像转换算法,以SAR影像为输入,利用对抗网络结合深度学习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对抗学习博弈式学习任意数据分布的特点,实现通过云覆盖区域的SAR影像直接生成相应的无云伪可见光影像.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薄云、厚云、大范围云雾的去除效果均比较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光学遥感影像的可用性.

    合成孔径雷达对抗学习云雾去除

    Okada位错模型和InSAR形变数据反演的鲜水河断层滑动分布

    晏慧能戴吾蛟卢志刚孙凯...
    10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Okada弹性位错模型计算格林函数复杂的问题,该文以鲜水河断层北西段为例,利用InSAR高空间分辨率形变数据精细化反演的优势,结合开源格林函数计算程序,通过建立InSAR形变数据与断层滑动之间的数值联系,并对相邻子断层面的滑动施加拉普拉斯平滑约束,开发一套断层滑动分布反演程序,优化数据处理消除了 InSAR形变数据受植被变化的影响和大气误差,并利用GNSS站点对InSAR形变数据中的误差进行改正处理,反演出鲜水河断层北西段滑动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程序能充分利用InSAR形变数据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实现断层滑动的有效约束以及深部滑动和浅部蠕滑分布的高精度反演,且在鲜水河断层北西段发现了 3个明显的闭锁区,存在级联破裂隐患,可能导致Mw7.0以上的大地震发生.

    Okada位错模型InSAR鲜水河断层北西段浅部蠕滑闭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