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科学
测绘科学

张继贤

双月刊

1009-2307

niu@casm.ac.cn

010-8821781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测绘科学/Journal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高层次测绘类一级学术和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并被国际6大检索机构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风格的理论及其技术、测绘网络和虚拟技术、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3S技术及其集成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矿山测量、海洋测量、激光扫描技术和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与测绘相关领域的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市地铁沿线地面沉降预测研究

    张金华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铁沿线地面沉降防治的问题,该文建立了基于月度累计沉降量时间序列的滚动预测模式,提出了"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同时根据2013-2020年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监测成果,选取3个表征不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的永久散射(PS)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了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等3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均最高,体现了组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对提升地面沉降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铁地面沉降InSAR沉降预测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

    干旱半干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修复效果评价与归因

    张亚萍李飞跃张成业李军...
    12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干旱半干旱区域不同露天矿排土场植被生态修复情况及其驱动因素,该文以胜利西二矿和神延西湾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序多源数据,采用时序和趋势分析法对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进行全周期精细时空监测;通过参照排土压占前的植被,对排土场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合多元回归残差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主要驱动因子对排土场植被变化的影响,并最终预测了植被未来生长趋势.结果表明,两个矿区排土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生态修复期间显著增加,NDVI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但对植被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发现,神延西湾矿排土场绝大多数区域植被已恢复至压占前水平,修复效果显著,胜利西二矿仅有少部分区域恢复至压占前的水平.两个矿区排土场植被修复的主要驱动因素均为人类活动,其中神延西湾矿排土场植被改善区人类活动平均贡献率高于胜利西二矿.两个矿区排土场大部分区域的植被将持续性改善,神延西湾矿植被未来改善持续性较胜利西二矿更强烈.该文实验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矿区植被恢复建设以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排土场露天煤炭区生态修复定量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干旱半干旱区域

    局部得分检测约束的深度特征提取方法

    刘凯姜三李清泉江万寿...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端到端深度特征提取网络的特征点数量与定位精度难以满足运动恢复结构(SFM)几何解算的问题,该文基于深度特征图的"一图两用"思想,提出联合可变形卷积与局部得分检测的端到端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在特征图提取阶段,利用附加可变形卷积层的轻量级网络提取影像对的多尺度特征图,并在各个尺度进行特征图加权融合生成特征检测图.其次,在关键点检测与描述阶段,不再考虑特征检测图的通道极大值约束,仅由局部得分计算特征得分图,避免描述子向量的数值分布对特征点数量和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基于欧式距离准则及比值测试和交叉验证策略进行初始特征匹配,并结合核线约束优化匹配结果.利用多组地面近景影像和无人机影像进行特征匹配和SFM.重建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够显著增加特征匹配和重建点数量,其增加比例分别达到了 22.2%~41.7%和11.4%~37.7%.同时,SFM三维重建的重投影误差优于1.3像素.

    深度特征特征检测运动恢复结构无人机影像

    一种基于隐式表征的即时实景三维重建与神经渲染方法

    吴双品马劲松佘江峰
    14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神经辐射场训练与渲染速度慢、真实场景渲染视图清晰度低与几何重建效果不佳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隐式表征的即时实景三维重建与神经渲染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组合式的优化采样结构以及光场网络的嵌入外观编码,提升了真实场景的视图渲染质量;利用多分辨率哈希表对隐式特征网格进行位置编码,减少了编码字典大小和特征级别数量,此外采用优化的截断符号距离算法,表征真实场景的隐式几何信息.在标准数据集以及无人机航摄影像数据集上,对比该文方法与其他方法的重建性能.结果表明,综合模型精度、重建与渲染时间,该文方法优于文中的其他方法,能够快速地构建隐式表征模型,并即时渲染高度细节还原的实景视图以及重建高质量的实景三维模型.

    虚拟现实神经辐射场隐式表征实景三维神经渲染

    复杂场景下灯杆和电力立杆病害细粒度检测

    戴激光王劲翔吴玉洁王妍雯...
    15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路灯和电力立杆病害的局部特征微弱、类内差异大、模型参数量大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路灯和电力立杆病害细粒度检测的Pole-YOLO算法.根据立杆表现为长条形的管状结构,引入动态蛇形卷积,解决模型难以关注局部微弱的特征,缓解识别中断的情况;针对病害的类内多样的特征变化,将可变形卷积融入C2f模块,以适应任意尺寸病害特征,增强特征提取能力;并使用WIOUv3损失函数,提高对小 目标病害的学习能力.最后,使用分布移位卷积降低模型参数量.在自制的立杆病害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ole-YOL O方法的精确率、召回率、F1-Score和平均精度mAP@0.5分别达到了 84.2%、79.8%、81.9%和83.7%,可以满足城市场景的立杆病害的实时检测.

    立杆病害检测目标检测细粒度分类街景影像

    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公园的降温效应研究

    杜凯丽范家喻陈学刚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该文基于Landsat 8影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乌鲁木齐中心城区14个公园对周围热环境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公园内部的低温区域分布广泛,形成了显著的冷岛效应;所有公园对周围的热环境均存在降温效应,但不同公园的降温幅度和降温范围不同,平均降温幅度为7.44 ℃,最佳降温范围为200 m;公园内部平均温度与公园形态呈不显著相关性,水体面积与公园内部平均温度和降温范围相关性最显著,绿地面积与降温幅度相关性最显著.研究发现公园是缓解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为优化西部干旱区城市公园景观格局提供了参考.

    城市公园地表温度公园景观格局降温效应乌鲁木齐市

    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评价

    江黎明张兴辉卢思佳曹传新...
    17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不满足城市空间精细化治理的客观需求,该文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综合考虑不同公园绿地属性差异,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公园绿地综合服务能力评价与吸引力评价模型提出阈值可变化方法,解决其固定阈值问题.并对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可变阈值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方法使搜索阈值精细化、动态化,更能精准真实地反映居民日常游览公园绿地的出行实际,对未来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与建设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搜索阈值步行可达性公园绿地

    基于知识图谱的自然语言式地名查询方法研究

    李诚毛曦路文娟王继周...
    187-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自然语言地名查询时存在的对查询意图理解不准确,查询过程中地名错查、漏查等歧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自然语言式地名查询算法.基于地名数据进行统计分类,并建立了相应的地名知识图谱,为查询提供了数据支撑;在分析常见的空间查询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自然语言式空间查询的解析方案,提高了查询的智能性;针对地名简称、别名以及未录入词分别采用考虑字面相似度、位置信息、专通名影响的地名语义相似度算法,解决了地名查询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错查漏查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查询方法能理解多数情况下用户提出的查询语句并返回给用户较为准确的结果.

    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相似度地名排歧

    众包地图道路要素融合判别聚类方法研究

    石作琴李健刘昌锋王建文...
    196-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靠高精度定位建图成本高、更新慢、不适用于大范围,而只基于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建图累积误差高,且传统的聚类方法在数据偏移等输入不好时容易导致聚类错误的问题,该文采用基于众包的方法生产高精度地图,包括车端SLAM和云端地图学习两个模块,致力于构建多源异构成图的关键能力.在传统DBSCAN聚类算法的基础上,优化核心种子聚类方式,分析不同类型的道路要素的数据特性,灵活地使用不同的判别要素代替传统的距离判定,并在长安汽车实际采集的众包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文方法更加适用于较全面的道路要素聚类,不受道路类型的限制,也更加符合实际的工程需求.

    众包数据GNSS轨迹DBSCAN聚类高精地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时空特征

    周玄德邓祖涛窦文章梁滨...
    20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受到外界干扰的风险性有效评价问题,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该文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案例地,采用景观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模型,结合地统计分析和转移矩阵等方法,探讨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景观表现为分离度下降和优势度上升的变化特点,其中草地景观分离度降低了 14.48%,湿地景观优势度增长了 31.06%;1990-2020年间,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风险总体呈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整体下降了 11.28%,以2000年为转折点;近30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风险等级趋于高等级向低等级转移,其中生态风险降级的面积共计27 447.19km2;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显著,呈现从中央到边缘逐渐增高的梯度变化趋势,其中以生态风险稳定区为主,改善区次之,恶化区最少,黄河源园区的生态风险恶化最为严重.

    景观格局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特征三江源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