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科学
测绘科学

张继贤

双月刊

1009-2307

niu@casm.ac.cn

010-8821781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测绘科学/Journal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高层次测绘类一级学术和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并被国际6大检索机构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风格的理论及其技术、测绘网络和虚拟技术、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3S技术及其集成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矿山测量、海洋测量、激光扫描技术和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与测绘相关领域的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视干涉图相关分析InSAR对流层误差校正

    李超凡刘志卫刘官鑫
    9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重轨InSAR测量中对流层延迟误差难以去除的问题,以InSAR地形测绘为例,结合子孔径分解技术与小波多分辨率相关分析方法,提出了 一种子视干涉图相关性分析InSAR对流层延迟校正方法.利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单基线ALOS-1 PALSAR数据进行DEM提取实验,并以ICESat-2地面测高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校正对流层延迟后的InSAR DEM精度提升30%,显著提升了 InSAR技术的测高精度;无需依赖任何外部水汽数据,新方法仅采用单基线InSAR数据,实现了对流层延迟误差探测与去除,为提升未来重轨星载SAR系统的测量精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对流层延迟子孔径分解小波相关性分析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PolInSAR森林模拟和特征参数分析

    卢丽君郭玄烨邱志伟李俊峰...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PolInSAR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散射机理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开展PolInSAR技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森林参数估计和反演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欧洲空间局发布的PolSARPro软件中为PolInSAR森林模拟定制开发的PolSARprosim模拟器为基础,对模拟过程中的地形模型构建和森林位置图生成步骤进行改进,以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对森林场景的PolInSAR影像的模拟,实现了对平地、迎坡面和背坡面的完整三维地形场景的模拟.基于此模拟器生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的PolInSAR影像对的后向散射系数图、干涉相位图和相干系数图,均符合真实三维场景下的SAR的几何特性变化规律.通过对模拟的结果分析发现PolInSAR影像对的体相干系数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干涉相位和垂直波数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它们的灵敏度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规律.针对森林高度的反演研究发现,当考虑地形坡度对垂直波数的影响时,除了在较大的垂直波数条件以外整体的森林高度反演误差均比较稳定.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森林模拟特征参数地形坡度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红树林快速提取方法

    奥勇吴彦芸张龙唐冰倩...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红树林光谱同时包含植被和湿地信息,采用卫星遥感影像难以实现红树林快速精确提取的问题,对比分析Sentinel-2影像上红树林在红边与短波红外波段与其他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特征后,提出了 一种用于红树林快速准确提取的新型红树林提取指数NDMI.以广西防城港市珍珠湾为研究区,将该指数与4种常用红树林提取指数进行对比,并在钦州湾、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NDMI可增强短波红外波段反射率同红边波段反射率间的差异性,与其他常用指数相比能更有效地将红树林同其他典型地物进行区分;采用Sentinel-2遥感数据,并结合NDMI指数可在不划分潮间带的前提下快速有效地提取红树林信息,且短波红外波段中的B12波段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8.6%和0.924 9.该研究为红树林遥感提取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新方法.

    Sentinel-2红树林潮间带红树林光谱曲线特征NDMI

    多尺度轻量化的光学遥感影像云检测方法

    慈金龙钱建国谭海徐文文...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对光学遥感图像云检测精度低、误判和漏判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通过本文提出的轻量化LM-DeeplabV3+框架,并结合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以更大的感受野和多个空间尺度来提取特征,从而实现云检测任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轻量化L-MobileNetV2卷积神经网络作为主干模型.与传统的Xception模型相比,这种轻量化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参数量,从而提高了模型的训练速度和推理时间.为了弥补主干模型轻量化后捕获图像特征的细节方面的不足,在主干网络后引入CA坐标注意力模块,这个模块能够更好地关注特征图中不同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图像中云的相对位置,有助于提高模型对图像特征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云检测的精度.同时还提出了一种PPM-ASPP模块,该模块能够在多个不同尺度上提取特征,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的云.实验效果评价表明:本文所用的遥感影像云检测方法训练时间少、误判低、云检测精度高,适用于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影像云检测任务.

    云检测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卷积网络LM-DeeplabV3+框架坐标注意力

    改进特征提取网络的6D目标姿态估计算法

    李鹏陈杰勇王珂邓元明...
    14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弱纹理目标和遮挡目标难以进行实时准确姿态估计的问题,在DenseFusion的框架上提出改进特征提取网络的6D目标姿态估计算法:①在图像特征提取阶段加入跳跃连接方法及注意力机制模块,使得深层特征与浅层特征有效融合,提高特征信息的丰富性和有效性;②在点云特征提取阶段使用PointNet进行点云的初始特征提取,采用K近邻法和全局池化,获得更丰富的点云特征信息;③将图像特征和点云特征进行密集融合进行姿态估计和优化.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LineMOD数据集和Occlusion LineMOD数据集上的表现都优于DenseFusion算法,且改进的图像特征提取网络和改进的点云特征提取网络不论是单一使用还是叠加使用均能有效提高姿态估计的准确率.

    特征提取特征融合6D姿态估计

    多源数据的湖南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

    饶雨晨孙承志
    15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对地区生态的深刻影响,急需深入分析其变化规律的问题,基于湖南省2000-2020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结合同期气象数据,通过Hurst指数、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湖南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并提出一种注意力机制的CNN-GRU植被覆盖度预测模型.2000-2020年湖南省的植被覆盖度总体上显示出波动性的增长趋势,21 a间植被覆盖度增长率为0.004 8/a;Hurst指数小于0.50大于0.35的区域占湖南省面积的56.66%;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GRU植被覆盖度预测模型RMSE的值为0.071 0,MAE的值为0.059 5.结果表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具有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植被覆盖度且未来植被覆盖度将呈现微弱下降趋势,本文提出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GRU植被覆盖度预测模型在评价指标上优于GRU模型以及CNN-GRU模型.

    植被覆盖度时间序列注意力机制CNNGRU

    结合超体素与种子点优化的LiDAR建筑物点云分类方法

    廉飞宇张良周涵宇邓继伟...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载LiDAR城市点云建筑物和相邻植被容易错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O PTICS改进超体素分割的机载LiDAR建筑物点云分类方法.通过融合体素内部点云特征差异与密度特性构建自适应权值,提出W-OPTICS算法对初始种子体素进行偏移,使得优化后种子体素兼具空间局部相似性和高密度特性,解决在建筑与相邻地类邻接处种子点随机选取导致的跨边界错分问题,结合主成分分析算法聚合关键特征后,通过支持向量机实现建筑物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针对Vaihingen数据集,本文方法的完整率、正确率、检测质量分别达到95.0%、94.0%、89.6%,相比原始超体素方法分别提高1.7%、4.2%、5.3%,建筑物与相邻地类错分和漏分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针对实测点云数据,本文方法各项精度指标优于经典超体素方法与TerraSolid自动分类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在建筑物分类上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点云建筑物OPTICS种子点优化分类策略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陈品昊钟凯文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土地利用对热岛效应影响的复杂性问题,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8可见光和近红外数据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并采用其热红外数据反演地表温度,通过缓冲区分析法探究土地利用与热岛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趋势,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土地利用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如下:①长江以南热岛强度较大,交通枢纽及其周围工业园区热岛效应显著;2014-2022年,热岛向城市边缘地区转移扩散;②2014-2022年,不透水面和林地增幅为6.1%和3.0%,水体和耕地-草地减幅为0.2%和9.0%,不透水面扩张主要侵占耕地-草地;③土地利用交互作用对热岛效应的驱动力大于单一类型,不透水面对热岛效应的影响最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建设"美丽古都"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辅助信息.

    城市热岛效应土地利用地理探测器地表温度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水库DEM构建方法研究

    杨瑾崔海涛肖洲杨建英...
    184-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库水下地形获取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长时间序列影像和水位数据构建水库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以密云水库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收集了 2014-2023年370景Sentinel-1和297景Sentinel-2影像,结合SNIC分割和OSTU阈值算法进行面向对象的水体范围提取.根据影像采集当日的水位,采用K-Means方法将影像集聚类为45组,对每个分组内的水体提取结果进行合并,得到45个水位下的库容曲线.通过库容曲线提取了 467 601个高程点,采用创建TIN的空间插值方法构建5 m分辨率的DEM,基于DEM计算的库容与密云水库管理处观测库容基本吻合(R2=0.999 8),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密云水库"水位-面积-库容"关系模型和水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密云水库呈现"西南深、东北浅""白河入口深、潮河入口浅"的特征,水位与面积呈强线性相关关系(R2=0.994 7)、水位与库容呈明显的二次多项式关系(R2=1),根据建立的关系式计算面积相对误差约2%,计算库容的相对误差小于1%,可为水库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有效数据.

    Sentinel-1/Sentinel-2水位不规则三角网(TIN)DEM密云水库

    联合PS/DS InSAR监测三河市及交通线路形变

    吕潇然方昊然罗桂纯郑立夫...
    195-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河北省三河市缺少充足地表相干点及道路形变研究的现状,利用2021年10月—2023年10月Sentinel-1升轨影像,联合DS/PS的时序InSAR技术,计算河北省三河市地表形变场,提取三河市道路和铁路两类交通基础设施的形变特征,定量论证联合DS/PS方法的C波段SAR数据在交通基础设施形变监测上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三河市地表呈现一个大沉降漏斗及多个小沉降漏斗的空间分布模式.最大的沉降漏斗位于燕郊地区,呈"X"型展布,最大沉降速率为39 mm/a,沉降速率表现为先缓慢后增大的趋势.同时,三河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其他公路和铁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形变呈不均匀分布,形变路段主要发生在燕郊地区.联合DS/PS得到的相干点密度约为仅使用PS得到的相干点密度的5~12倍,并且有超过80%道路段的相干点密度满足高覆盖等级,联合DS/PS的时序InSAR算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 C波段SAR数据在交通基础设施形变监测上的能力.

    三河市地面沉降交通基础设施形变InSARC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