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Sentinel-2卫星影像反演骆马湖叶绿素a浓度

    梁文广陈伟王金东吴勇锋...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 2023 年 6 月15 日采集的骆马湖水质参数、光谱数据和同期Sentinel-2影像数据,构建了基于数学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水质反演模型,并对骆马湖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了定量反演.通过对比分析,选定了性能最优的模型分析骆马湖Chl-a浓度状况.研究发现,Chl-a浓度与Sentinel-2影像B5 和B9 波段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且经波段组合处理后,相关性进一步提升.在Chl-a反演模型中,FA-SVR模型相较于传统数学统计回归模型及其他机器学习模型(FA-RF、FA-XGBoost)表现出最高的精度(R2=0.86,RMSE=2.77,MAE=2.10).反演结果揭示,骆马湖东北部近岸区域的Chl-a浓度较高,这可能与北部水域存在鱼塘养殖、水体富营养高有关.本文突显了机器学习技术在提升水质遥感反演精度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为湖泊水质监控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骆马湖Chl-a浓度遥感反演机器学习萤火虫算法

    基于机载高光谱遥感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质监测

    赵峰谭琨潘琛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机载航空高光谱影像数据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一河三湖"重点水域水质参数进行了反演研究.试验获取了示范区内全谱段高光谱影像数据,通过对机载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获得水体离水反射信息;在飞行时刻同步采集了水体样本与水体光谱,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特征选择方法,选择最优波段参与反演模型的构建,并完成水质专题制图.模型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 均达0.6 以上,同时与水质监测站数据误差小于10%,实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水质精确监测,证实了机载高光谱遥感对于水质参数的反演应用价值,为示范区发展赋能高质量.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机载高光谱水质参数定量反演

    兴化市河网水葫芦信息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张俊杰王冬梅石一凡梁文广...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葫芦作为我国十大入侵植物之一,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其在平原水网地区已泛滥成灾,严重影响水生生态及河道行洪安全.本文以兴化市为例,基于 2017-2021 年Sentinel-2 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算法自动提取河网水葫芦分布,计算兴化市 59 条主要河流水葫芦平均覆盖度,建立水葫芦暴发情况等级分类方法,并对兴化市水葫芦覆盖区的NDVI值进行时空异质性探测.试验结果表明,2017-2021 年,水葫芦面积占比在 0.05~0.2,最低值为 0.084,最高值为 0.176;按暴发等级划分有重度暴发河流9 条、中度暴发河流 34 条、轻度暴发河流 16 条;时空异质性探测指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在 2020 年下半年达到峰值 1.025.通过时空异质性探测水葫芦时空变化情况,可为水葫芦的暴发监测与合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水葫芦暴发指标等级分类时空异质性

    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协同下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

    杨学文刘小慧叶萍萍王旭峰...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 2009、2012、2015、2018、2021 年统计、国土调查和影像数据,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协同分析黄河流域(甘肃段)57 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①2009-2021 年,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等级低和较低的县级行政区数量明显减少,等级高和较高的数量增加;②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为不理想的区域集中位于陇中及陇东,水资源承载力为中等理想、较理想和理想的区域集中在玛曲、碌曲、卓尼及夏河县等甘南高原区域;③研究时期内,黄河流域(甘肃段)大部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为稳定或提高,这也反映了近 20 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水源涵养能力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熵权法TOPSIS模型黄河流域(甘肃段)

    《地理信息产业蓝皮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4)》出版

    《测绘通报》编辑部
    24页

    面向实时水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的分布式处理框架研究

    陈江龙宋炜炜李嘉豪韦群兰...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质监测数据的迅速积累和增长,给水质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水质监测与分析面临的实时性差、数据显示不直观、数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构建了用于实时水环境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的分布式处理框架WaterSpark.使用改进的加拿大环境部长理事会水质指数(CCME-WQI)和Spark机器学习库(MLlib),进行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WaterSpark在实时水质传输、清洗归档、高效计算分析等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及时准确地捕获和分析大规模水质数据,分布式数据集和集群能够应对不断增长的水质数据,保证性能的可扩展性,支持更多的水质指标和更大规模的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分布式处理框架水质指数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

    基于ICESat-2光斑尺度外推建模的不同森林类型地上生物量反演

    杜洁史硕刘晨曦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地上生物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手段可以快速完成连续、大规模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与制图,建立外推模型且更加精准地估算是遥感反演森林生物量的关键.本文以湖北省崇阳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数据与不同类型森林地上生物量建模,结合多光谱Landsat8 卫星影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完成该地区 2013-2023 年森林生长季30m分辨率时间序列地上生物量制图.结果显示,ICESat-2 ATL08 数据可以较好地估算光斑点生物量,针叶林R2=0.872,阔叶林R2=0.806.试验验证了星载激光雷达对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的估算能力,对未来大区域尺度森林生物量及碳汇时空变化格局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地上生物量ICESat-2遥感估测森林类型

    融合GNSS和GRACE/GFO数据反演西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

    刘鹏段虎荣张成浩王金驰...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单一使用GNSS或GRACE/GFO等技术反演区域陆地储水量变化存在的不足,本文借鉴分解-重构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融合GNSS和GRACE/GFO反演区域陆地储水量变化的方法.利用来自中国陆态网西南地区的90 个GNSS测站时间序列数据,融合GNSS和GRACE/GFO反演了中国西南地区2012-2022 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并通过空间分布分析对比其他融合方法及降水数据,验证了本文融合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融合反演结果在空间分布上综合了GNSS和GRACE/GFO的优点;在时间尺度上,GNSS、GRACE/GFO的反演结果均滞后于降水 2 个月,而融合反演结果仅滞后于降水1 个月,且相应的相关系数也高于GNSS、GRACE/GFO反演结果.因此,本文方法为融合多源数据以获取更可靠的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提供了一种参考.

    GNSSGRACE/GFO融合反演陆地水储量变化中国西南地区

    基于GRACE和GLDAS的河南省2003-2022年地下水储量变化研究

    王锐彭艳艳刘杰郝成元...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是中国水资源相对短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下水的过度消耗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3-2022 年GRACE、GRACE-FO卫星重力数据及 GLDAS 陆面同化数据,采用奇异谱插值法和时序分解法,分析了河南省近 20 年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近 20 年地下水呈"V"形变化特征,变化速率呈现由西南至东北逐渐递减的阶梯式分布;2015 年前后变化速率分别为-15.53、8.88 mm/a,东北部地区地下水由亏损转为盈余状态;对比反演结果与降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数据发现,降水与地下水变化密切相关,但不是地下水长期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异地调配地表水供给受水区生产生活用水而置换地下水抽采,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亏损,是地下水止跌回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果为了解近20 年河南省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更好发挥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GRACEGLDAS河南省地下水储量

    基于NDVI-Albedo特征空间的大同煤田荒漠化遥感监测

    肖育雷张宇飞杨文府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荒漠化是威胁区域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开展荒漠化监测是荒漠化防治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以山西大同煤田为例,利用NDVI-Albedo特征空间构建2000-2021 年荒漠化差值指数(DDI),监测其荒漠化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荒漠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2021 年,大同煤田荒漠化由严重向轻度转换,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面积显著减少,而轻度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整体而言,有57.75%的区域荒漠化呈显著改善趋势,但同时有 0.03%的区域荒漠化呈加剧趋势.地理探测结果表明,植被是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子;植被与降水、高程等自然因素交互后的影响显著增大,与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人类活动因素交互后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荒漠化大同煤田NDVI-Albedo特征空间时空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