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合多尺度视网膜图像增强的动态云检测

    陈法融房松松
    62-6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检测是气象卫星各类定量遥感产品的基础,无论是以云图为基础的天气分析还是以去云为前提的各类大气和地表参数反演、沙尘火情等灾害检测,都需要对遥感影像中的云进行准确识别,尤其是薄云和云边缘等细节识别.针对静止气象卫星(以Himawari-8为例)精细化云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视网膜图像增强的动态云检测算法.该算法基于云层与背景信息辐射特征不同的原理,构建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晴空辐射背景场,通过多尺度图像增强和最大类间差方法对辐射差值进行云细节信息的增强和提取.利用2021—2022年的75景MODIS云检测产品作为验证数据进行算法精度验证,整体上算法精度达到91.13%,召回率为94.02%,精确率为86.71%,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稳健性,且已经较好地支撑了近两年的定量遥感产品业务化应用.

    云检测视网膜图像增强背景场静止卫星

    基于熵和转移矩阵分析北京地铁15号线地面沉降时空特征

    田秀秀王彦兵李晨霞李小娟...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基于PS-InSAR技术获取地铁15号线地面沉降信息,采用信息论方法计算研究区2003—2019年的熵值,然后通过转移矩阵分析地面沉降的转化规律及其与熵值变化的关系.发现2003—2020年,研究区受地质构造影响差异沉降明显,年均地面沉降速率区间为[-100.17,1.19]mm/a;2016年前信息熵不断增加,地面沉降差异性较大,之后信息熵逐渐降低,沉降一致性较好;熵值大小与地面沉降的发育程度有关,沉降严重区熵值较高,沉降稳定区熵值较低;熵值增大时各沉降类型的转出率高,此时地面沉降系统不稳定,熵值减小时各沉降类型的转出率低,沉降系统较稳定.

    地铁15号线PS-InSAR地面沉降信息熵演化

    深度学习支持下的地图图片典型地理目标检测

    王铮符校杜凯旋刘纪平...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图图片中典型地理目标识别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YOLO网络和采用focal loss替换交叉熵损失函数的RetinaNet网络),然后将地图图片分别输入两种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和测试,最后对目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etinaNet网络模型对地图图片进行目标检测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且运行速度依然可达秒级.该地理目标检测方法的高准确度与高效性可在地图审查时节约大量人力、时间成本,为地图内容智能理解及互联网地图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地理目标检测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YOLO网络RetinaNet网络

    基于夜间灯光影像的太原市城市扩张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张娜张会霞李艾琴
    79-8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规律,本文选取1992、1997、2002、2007、2012年5期的DMSP/OLS数据和2017、2019年2期的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太原市建成区范围,通过对太原市建成区形态扩张指数的分析,得出城市扩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建成区从1992—2019年太原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49.73 km2,扩大了2.7倍,且建成区增长的面积主要集中在太原市的东南部.②2002—2012年和2017—2019年进入加速型扩张模式,扩张的速度快;1992—2019年太原市重心偏移距离为5676.42 m,平均偏移速度为202.73 m/a,重心位置总体向东南方偏移.③太原城市扩张的驱动力主要是受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和政策规划因素的影响.本文为太原城市规划和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夜间灯光影像建成区提取城市扩张特征分析

    不同地貌条件下AW3D30 DEM数据空洞修复方法的对比分析

    周小宇赵尚民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DEM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生产过程中数据空洞的出现严重制约了其适用性.因此,对DEM数据空洞修复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选择太原市4个不同地貌条件下的河谷、盆地、丘陵和山地试验区作为空洞区,利用ASTER GDEM数据和直接镶嵌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及三角洲表面镶嵌法对AW3D30 DEM数据进行修复,对不同方法的修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区域,反距离加权插值法修复效果最好,三角洲表面镶嵌法次之,直接镶嵌法最弱;在起伏度稍大的河谷、丘陵和山地区域,三角洲表面镶嵌法的修复效果最好,空洞区域内部的纹理特征明显,空洞边缘区域过渡平滑,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最弱.

    DEM数据空洞修复三角洲表面镶嵌法直接镶嵌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地貌条件太原市

    结合NASA DEM和AW3D30 DEM的太原市DEM数据融合

    刘娇赵尚民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以DEM数据为例,将输入数据与参考数据配准至同一像素位置,然后分别将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作为参考指标,在不同坡度等级的区域内,通过权重系数从0至1的遍历探寻最佳加权融合系数,从而确定融合方案并进行NASA DEM与AW3D30 DEM的数据融合,最后对融合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配准前,NASA DEM沿x、y、z方向的位移分别为-2.65、2.41、0.60 m,AW3D30 DEM位移分别为1.04、7.51、-3.33 m;配准后,原始数据各项误差均减小,且NASA DEM的系统误差基本消失.融合DEM相较于NASA DEM,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了25.0%和36.8%;对于AW3D30 DEM,误差降幅分别为86.5%和13.2%.

    NASADEMAW3D30DEM最小二乘法配准加权融合太原市

    基于哨兵数据相干性的洪水淹没范围确定方法

    武燕茹廉旭刚高玉荣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涝灾害会造成农田淹没、居民住宅损毁等危害,因此对洪水淹没范围进行实时、准确监测可有效进行灾后治理.利用光学传感器提取洪水淹没范围时,不能穿透云层,因此无法获取有效地面信息;而SAR使用微波波段,不受天气影响,在夜间也能成像.因此,SAR成为洪水灾害灾情评估的有力工具.本文利用2021年9月23日、10月5日、10月17日3景SAR雷达影像Sentinel-1A数据,计算相干性系数,设置阈值为0.2,提取水体淹没范围,分析其扩张范围及变化趋势,并根据生成的形变图分析水位抬升变化,验证了基于雷达数据的相干系数阈值提取方法监测洪水淹没范围,以及采用InSAR技术准确提取水体边界与分析水位上升趋势的可行性.

    SAR雷达影像数据相干性系数阈值选取淹没范围水位变化

    结合信息量与AHP模型的阳泉市矿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郭佳赵之星刘志奇李晋东...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泉市矿区地质环境复杂,人类活动频繁,存在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本文在充分调查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风险评价体系,运用信息量法和层次分析法,选取了交通、居民地、矿山等8项指标开展易发性区划;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叠加降雨因子,实现了矿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采用人口、建筑、交通因素构建了承载体易损性模型;并结合危险性和易损性构建了矿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带主要分布在存在矿山活动的赛鱼、蔡洼街道且靠近人口聚集的地方,其影响范围较大,应及时采取监测预报等措施.

    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风险评价

    基于空间变异修正普通克里金的矿区复杂地形高精度建模

    于广婷刘同文王琦潘懋...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克里金法是构建矿区三维地形模型并揭示地表沉陷形变场动态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但普通克里金法存在平滑效应的问题,导致估计值的空间变异程度小于实际,无法真实反映矿区复杂地表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本文结合矿区实际地形采样数据,提出了一种空间变异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并将其应用于矿区复杂地形的高精度建模,并与已有方法在建模精度和空间变异性复现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变异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能够很好地处理平滑效应对建模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建模精度和空间变异性复现能力,在矿区复杂地形高精度建模应用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建模工具用于矿区复杂地形沉陷形变场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矿区复杂地形高精度表面建模普通克里金空间变异修正

    CF耦合LR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王璇师芸陈浩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自然灾害频发的西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本文考虑了高程、坡向等10类因素,利用确定性系数(CF)模型和确定性系数耦合逻辑回归(CF-LR)模型对城固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F模型和CF-LR模型的灾害比均呈递增状态,高、极高灾害点密度分别为4.75、5.97个/km2,且两种模型的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835,验证集ROC和AUC值分别为0.862、0.891.两种模型均能有效评价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且CF-LR模型具有更高的评价精度.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逻辑回归模型相关性系数确定性系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