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典型自然资源要素提取

    马锦山贾国焕张赛张炯...
    123-12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特性,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0.3和1 m多源高分辨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典型自然资源要素提取.结果表明,0.3 m遥感影像提取耕地、林地准确率均在85%以上,召回率在89%以上;1 m遥感影像提取耕地林地准确率在90%以上,召回率在91%以上,研究成果可用于西宁市自然资源典型要素智能提取.

    高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遥感解译

    基于冠层高度模型的遥感影像玉米倒伏范围提取

    赵莲于亚杰梁治华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提取玉米倒伏范围是准确进行田间管理、玉米产量损失估计的基础,无人机获取遥感影像机动灵活,是作物倒伏测量的热门手段.本文提出利用无人技术基于冠层高度差的玉米倒伏范围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提取玉米背景土壤分布;然后提取玉米的高度;最后基于玉米高度,通过SVM和OSTU自动阈值法提取玉米倒伏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SVM法3个样本分类精度分别为88.84%、89.52%和90.80%;OSTU自动阈值法分别为94.61%、89.74%和97.20%,稍优于前者.本文基于作物高度为结构特征参数,提取作物倒伏,机理明确且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无人机成像不稳定的影响.

    无人机遥感影像倒伏冠层高度模型SVMOSTU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贵州省耕地占用遥感监测

    王红雷严文璞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耕地资源相对有限,播面增长空间小,耕地占用对区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及时监测土地占用,对农田保护、减小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可以在耕地占用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地表结构的复杂性,高精度的耕地占用监测面临较大困难.为提高监测精度,本文研究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监测贵州全省的耕地占用情况.首先,利用多类型、高频次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贵州省全域范围内的大量样本,据此挖掘遥感图像中的耕地占用信息;然后,联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构建耕地变化监测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从遥感图像的光谱、空间和时相信息中提取耕地变化情况;最后,选取典型区域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监测出贵州省占用耕地区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监管手段.

    耕地乱占用深度学习变化检测遥感影像贵州省

    高精度BDS+GPS变形监测技术在特高压线路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李龙苗程广李响张鹏...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BDS+GPS变形监测技术对特高压线输电杆塔的高精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BDS+GPS高精度定位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前后历元的一致性,给出稳健的GNSS观测数据预处理策略;兼顾监测算法的高精度及快速响应,利用实时滑动窗口时段解的解算策略对高压线输电杆塔的位移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采用B/C架构研发BDS+GPS变形监测软件,具有数据采集、数据解析、数据解算和前端展示功能.精密导轨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水平RMS小于3 mm,高程RMS小于5 mm,满足厘米级、毫米级变形监测需求.

    BDS+GPS高精度变形监测特高压线路

    多尺度人口空间大数据聚合模型在地图可视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李亚云忻静丛婧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海量人口和建筑物数据导致的地图渲染时间长、页面卡顿无响应等技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人口空间大数据聚合模型,通过研究海量数据逐级嵌套的树型逻辑架构和可视域内的空间关系,实现了超大城市多尺度行政区域的人口空间数据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并在多源异构属性融合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更好地满足了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

    人口普查海量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多尺度空间

    基于北斗的超长距离跨河高程测量技术研究与实践

    梁永刘朝松
    151-15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常用的跨河高程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测距三角高程测量、GNSS测量.常规水准测量视距较短,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对场地条件要求非常高,要求测点间相互通视并同步对向观测,测量精度受风力、大气折光、距离远近影响较大,随着测量距离的增加,垂线偏差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导致精度降低.当跨距超过3500 m时,没有相关标准规范可以遵循,对于跨度10 km以上的超长距离跨河高程传递测量,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本文研究对超长距离跨江工程进行高程测量的方法.首先介绍基于北斗跨河水准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以沪渝蓉高铁崇太过江隧道跨长江高程传递为例,阐述在跨河水准测量实施过程中水准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外业测量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等.实践结果表明,在地势较平坦、高程异常变化率相对平缓的测区,通过布设强制观测墩、优化设计控制网网形、采用双测线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内外符合精度指标均可满足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本文成功实现了10.2 km超长距离跨河水准测量技术在沪渝蓉高铁崇太过江隧道二等水准传递应用,对类似工程项目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超长距离跨河水准高程异常变化率二等水准测量

    地上地下一体化线性工程选址论证研究与应用

    刘超吕三和周圣川乔新...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线性工程因线路长、范围广、自然环境复杂的特点,导致规划论证阶段难以快速掌握沿线自然条件的问题,本文以实景三维数据作为地上空间基底、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作为地下空间基底、专题数据作为数据要素底板,构建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三维空间场景,并基于三维场景制定了线性工程三维选址论证分析的流程方法.以青岛规划高速公路为例,三维选址论证分析可快速掌握沿线的地上实景现状、地下地层断裂构造及各类专题要素等情况,有效提高了线性工程选址论证的效率和质量,为线性工程提供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三维选址论证新模式.

    地上地下一体化线性工程选址论证实景三维三维地质模型

    基于新型智慧城市视角的地质灾害监测——以广州市为例

    刘国超彭卫平刘伟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广州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笔者结合近年来地灾监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从感知、调度、共治的角度浅谈对于广州地灾监测的一些思考.感知方面:广州市地貌结构复杂,北部丘陵台地作为地灾易发区,建议构建重点区域天-空-地三查体系,及时识别潜在风险源.预警调度:广州市地灾的发生与降雨有很强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耦合性,建议在广州市雨窝、降雨集中区构建精细化气象预警网格,提高监测预警精准度;针对地灾监测预警存在的重监测、轻预警现象,建议构建基于数据-知识双驱动的预警模型,实现高精度可解释的地灾预测建模;针对疑难边坡,建立专家研判系统,实现精准"把脉",精准"治疗".共建共治:加强跨部门跨层级合作,加强新建工程项目地灾评估,消减地灾存量,控制地灾增量.

    新型智慧城市地灾监测气象预警地貌结构地灾易发区专家系统

    创新创业训练与智慧城市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李少英张新长吴志峰陈澄静...
    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如何将其嵌入授课过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伴随城市管理的日渐智慧化,本文提出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智慧城市课程融合的教改框架.以"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成果为教学产出导向,引导学生综合智慧城市技术和案例,发现智慧建设的痛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创业热情,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创新创业训练智慧城市课程改革实践成效

    基于改进YOLOv5的无人机影像道路裂缝检测方法

    朱伟刚汪伦陈田邹博文...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路裂缝的出现对道路使用寿命和人车安全带来明显影响,需及时检测出道路裂缝.针对无人机影像中裂缝目标小、图像背景复杂导致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本文以无人机采集裂缝图像作为研究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模型的深度学习道路裂缝检测方法.在YOLOv5模型骨干网络中分别加入CBAM、SimAM、CA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裂缝的识别能力及检测精度,通过消融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YOLOv5模型上融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算法,改善裂缝特征提取能力.研究表明,改进后的YOLOv5网络模型相比于原模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均值平均精度(mAP)提升20.6%,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可为道路裂缝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裂缝检测YOLOv5注意力机制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