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合地名知识和位置信息的中文地名匹配方法

    姜松言宋国民贾奋励陈令羽...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文地名数据中存在的"同名异地""异地同名"等歧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地名知识和位置信息的地名匹配方法.首先基于特征词的规则匹配模式对地名名称结构进行了解析.然后结合地名的位置信息实现中文地名匹配;同时,基于地名的行政区划信息和实体信息关联多源地名数据,构建地名知识库.最后以兴趣点数据为例,基于名称相似度和位置相似度匹配地名数据中的地名信息,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表达.

    地名知识地名匹配相似度计算数据消歧

    基于HRNet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信息提取

    陈智朗付振华朱紫阳王慧慧...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物图斑变化检测是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土地调查、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土地执法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岭南地区建设结构复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丰富,包含建筑结构细节多种多样,加上成像的季节不同、时间不同等因素导致建筑物变化信息的自动提取十分困难.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HRNet的语义分割模型,通过筛选保留高分辨率的特征层,从而保留更细节的图像信息.此外,结合图像分割二值化对结果进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自动检测的能力.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信息提取HRNet图像分割二值化

    无人机倾斜摄影铁路轨道线高精度自动重建

    王广帅
    133-13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既有铁路测绘上线难、作业效率低及测量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多视图几何原理的铁路轨道线高精度重建方法.首先从无人机影像上提取线特征;然后采用像方测度获得候选匹配线,基于物方距离测度进行Powell优化,获得精确的钢轨线匹配结果;最后,将影像钢轨线匹配结果作为观测值,以钢轨线反投影距离作为测度,最小二乘优化物方钢轨直线段坐标.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实现了影像轨道线自动匹配与高精度平差解算,像方反投影残差优于0.5像素,轨距和高程的内符合精度分别为0.006和0.005 m.解算成果的平面高程绝对定位精度可达到2 cm左右,平差模型收敛性良好,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无人机多视图几何线特征最小二乘优化既有铁路

    机载LiDAR点云密度对DEM精度的影响

    王道杰陈倍孙健辉
    140-14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作为一项先进的遥感技术,是植被覆盖区DEM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同地形坡度条件及点云密度对DEM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辽宁省某市的机载LiDAR数据为基础,选取5种不同地形坡度的点云数据,通过随机、等间距及基于曲率3种不同的点云抽稀方法,按照点云保留率为80%、60%、40%、20%和10%共5个不同梯度的抽稀倍数对原始点云进行抽稀简化处理,生成与之对应的DEM并对其进行精度评价,以此研究地形坡度、点云抽稀方法、抽稀倍数对DEM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EM精度与地形坡度呈负相关关系,即RMSE随地形坡度升高不断增加;基于曲率的抽稀方法在地形坡度>30°时,相较于其他两种方法RMSE较小,具有明显优势;40%的点云保留率是平衡DEM精度与数据存储效率的一个节点,当点云保留率<40%时,DEM的高程RMSE会迅速增大.该研究对于利用机载LiDAR进行大范围DEM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机载激光雷达数字高程模型点云密度精度点云抽稀

    无人艇集群在海道测量中协同控制的实现

    汪连贺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无人艇集群在海道测量航行过程中的一致性问题,本文采用基于一致性理论协同和控制的方法,针对无人艇集群作业开展协同控制研究,在多无人艇协同自组网测量作业中得到了应用.根据不同测量任务,设计满足条件的分布式一致性控制器.将自组网测量系统模型化,对整个编队网络构建模型矩阵及特征方程.通过分析模型矩阵的特征根,得到整个编队网络的关键信息,并加入时间约束,通过求解相应可行解,运用一致性编队控制算法,结合所得编队网络关键信息,最终使自组网编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达到目标状态一致.同时加入避碰机制,使多无人艇相互之间处于安全距离外不碰撞.在无人平台协同作业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无人艇集群一致性理论协同作业组网编队海道测量

    低纬度高海拔地区BDS/GPS/GLONASS非差非组合PPP性能分析

    张东升张玉英李国柱赵子龙...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简述非差非组合理论模型以及参数估计的基础上,结合IGS/MGEX精密轨道和精密钟差等产品,对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云南地区进行了BDS/GPS/GLONASS系统非差非组合PPP性能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在该地区单系统定位模式下可视卫星数为BDS>GPS>GLONASS;组合模式下,BDS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可视卫星数基本都大于GPS跟GLONASS系统组合,可视卫星数依次为GRC>GC>RC>GR,PDOP值依次为GR>RC>GC>GRC.其中,组合模式下可视卫星数基本是单系统可视卫星数的2~3倍,表明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BDS系统的贡献大于其他两系统.多系统组合能够获得更好的卫星几何构型,较单系统有显著的优越性.在定位精度上,7种组合模式下定位精度基本能达到厘米至毫米级.

    低纬度高海拔非差非组合PPP定位精度

    HNGICS站ITRF2014框架下三维变化分析

    高彦涛赵海良丁来中郭凌飞...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河南省内地表沉降问题,利用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HNGICS)分析全省域内地表形变,对比时间基线为10 a的HNGICS基准站ITRF2014框架下三维坐标,获得河南省内三维速度场,分析河南省内地表形变规律与地质环境相关.结果表明:河南省内整体平面位移变化较小,平面变化10 mm以内的基准站16个,在10~20 mm之间的站点15个,整体趋势表现为由西向东,南部水平位移优势方向为东偏北方向30.7°,平均运动速率为0.87 mm/a;北部平原水平位移优势方向为东偏南方向82.6°,平均运动速率为1.6 mm/a,省域内地表存在明显的相对运动;竖直方向上,东部平原地区平均沉降速率为11.0 mm/a,山区平均沉降速率为1.4 mm/a,山区沉降速率远小于平原地区.

    HNGICS地表移动三维速度场地表沉降地下水超采

    地理空间数据结合手机信令等多源数据刻画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王梅红侯笑宇司连法贺风...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支撑,结合手机信令、POI等多源数据刻画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方法.首先将信令数据与地理信息区块绑定,根据时间特征和地理区块的社会属性,识别居民的基本职住娱信息;然后综合民生POI点、出行特征拓展关键词、图谱等多源数据,运用工作日通勤分析模型和节假日出行特征提取模型,识别用户的通勤距离、通勤方式、日均通勤频次、周均工作时长、节假日出行场景、出行频次、驻留时长等内容,并形成涵盖职住娱信息的出行特征类标签集.以成都市为例,采集连续1个月的手机信令数据和同时期的POI等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成果作为反映城市实际人口规模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城市人口地图大数据产品的重要内容,为政府部门、商企用户开展相关分析业务提供数据支撑.

    地理空间数据手机信令城市居民出行特征通勤分析

    面向新工科的行业特色测绘工程专业转型升级实践

    高井祥陈国良王潜心李增科...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提出高校新工科建设目的之一是培育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测绘技术发展趋势逐步从模拟测绘、数字测绘、信息测绘到智能测绘,测绘仪器和手段的发展对测绘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人才培养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量专业改造升级为例,深入探讨了新工科形势下行业特色测绘工程专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推动测绘专业从传统老专业向"空-天-地-井"新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

    新工科行业特色测绘工程专业建设转型升级

    基于LiDAR点云的复杂钢结构模型重建

    徐福斌曲相屹王健刘秀涵...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基于全站仪等单点测量技术难以获取钢结构整体信息,且测量速度慢、模型重建精度低.针对此问题,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钢结构模型重建领域,提出了基于LiDAR点云的复杂钢结构模型重建方法.首先,基于标靶球和钢结构面信息实现多测站点云的高精度配准,并通过半径滤波算法去除噪点,以得到完整的激光点云数据;然后,对复杂钢结构单体模型进行分割,以实现各个部件的模型重建;最后,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精度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得到的模型精度较高,与实际尺寸差值均小于1 cm,为复杂钢结构的三维模型重建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LiDAR点云复杂钢结构半径滤波模型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