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0—201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源涵养时空变化

    陈竹安刘子强危小建刘明钊...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源涵养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InVEST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0—2019年产水和水源涵养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探究了高程、坡度与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多年平均产水深度为971.04 mm,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299.298 mm;②2000—2019年水源涵养深度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幅度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③水源涵养功能呈地域分布,重要区和极为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林地,一般重要区分布在鄱阳湖平原;④水源涵养与高程和坡度呈正相关,高值多出现在高海拔和坡度较大的地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InVEST模型水源涵养时空变化空间格局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基于GEE的鄱阳湖湿地植被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朱江涛艾金泉陈晓勇牛春妹...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鄱阳湖湿地植被长期变化的科学问题,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遥感大数据平台和CART分类回归树算法提取鄱阳湖2000—2017年涨水期、丰水期、退水期和枯水期的年时序植被分布范围,阐明其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水位数据分析湿地植被与水文情势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枯水期、涨水期、丰水期和退水期鄱阳湖湿地植被平均面积分别为846.35、679.03、172.35、508.63 km2.②2000—2017年,不同水位期鄱阳湖湿地植被总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并有向湖心演变的趋势.③鄱阳湖植被面积受水位影响显著,水位与植被面积呈负相关,降水异常(如极端降水或严重干旱)是导致植被面积明显偏离平均面积的主导因素.本文结论有助于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诊断,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和修复政策的制定具有科学参考意义.

    湖泊湿地湿地植被时空变化水文响应

    中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

    王宇白耿佳周宇宇周泽宇...
    14-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北方地区地域辽阔,干旱面积分布较广,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是典型的气候敏感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然而,该区域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响应的规律还不清晰,研究这些规律对加强北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历史高分辨率生态环境质量数据(CHEQ),以及气候指标、夜间灯光等遥感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重标极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北方地区2001—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①2001—2018年CHEQ指数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②近18年来,北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区域仅为18.66%,而退化面积比例为40%;③生态环境质量与气温和人类活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起主导作用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90%.本文在弥补现有研究不足的同时,可以为快速掌握北方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下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生态环境质量CHEQ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中国北方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张博刘长星王璇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Landsat影像、气温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偏相关性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了1999—2018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变化趋势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1999—2018年陕北黄土高原年际FVC呈改善趋势,其平均增速为0.0049/a(P<0.01),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4.43%;②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系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较敏感;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其中气候变化对植被FVC的影响范围为-0.0010/a~0.0036/a,而人类活动对植被FVC的影响范围为-0.0461/a~0.0490/a;④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气候变化对水体增幅影响最大,对针叶林和阔叶林增幅影响最小,而人类活动变化对人类占用地增幅影响最大,对阔叶林增幅影响最小.

    陕北黄土高原偏相关性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云贵高原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张学鹏张凤娇陈伟李广超...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云贵高原地区在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s)如何变化问题,本文基于当量因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云贵高原地区ESVs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是农田转为建设用地与水体.②在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后,生态系统得到了改善,ESVs在38年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累计增加94.91亿元,森林的生态调节能力及产生的价值总量在2180亿元以上,最少的为荒漠,约为0.1亿元.③ESVs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西南地区较高、中部较低.④1980—2018年ESVs表现为显著空间正相关,莫兰指数大于0.46,有明显的聚集特征.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云贵高原时空分析

    融合Transformer结构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网络

    冯炜明张新长孙颖姜明...
    36-4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全局上下文信息捕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孪生结构、跳跃连接结构及Transformer结构的TSU-Net.该模型编码器采用混合CNN-Transformers结构,借助自注意力机制捕获遥感影像的全局上下文信息,增强了模型对于像素级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任务的长距离上下文建模能力.该模型在LEVIR-CD数据集和CDD数据集进行测试,F1得分分别为90.73和93.14,优于各对比模型.

    深度学习遥感影像变化检测TransformerTSU-Net

    利用高分辨率水文模型提高GRACE卫星的空间分辨率

    刘红亮张刚强张大胜尹文杰...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GRACE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粗糙的局限性,本文以高空间分辨率的PCR-GLOBWB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加权、乘权及误差分配降尺度方法,将GRACE卫星在河北省的水储量变化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由0.50°提高至0.05°.结果表明:加权降尺度方法不仅保留了GRACE数据的原始空间分布特征,还刻画了局部细节特征;误差分配降尺度方法结果较为理想,但在格网交界处的信号存在跳跃现象;乘权降尺度方法表现最差,与GRACE存在明显差异.经实测数据验证可知,加权降尺度方法与实测值拟合程度最好,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81.本文为获取河北省高空间分辨率地下水储量数据提供了有效保障.

    GRACE卫星PCR-GLOBWB降尺度地下水储量河北省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场景变化检测的相似度方法

    黄宇鸿周维勋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场景变化检测流程复杂且严重依赖分类结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场景全局与局部相似性的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将同一区域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裁切成固定尺寸的图像块,构造场景对图像库,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次,构建融合场景全局与局部相似性的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场景相似度学习;然后,利用训练的相似度学习网络提取训练集场景相似度,并通过阈值遍历的方法得到最佳的相似度阈值;最后,基于相似度阈值将测试集场景对划分为变化场景和未变化场景,得到最终的变化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总体精度为0.94,Kappa系数为0.88,优于传统的分类后变化检测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场景变化检测方法.

    遥感影像场景变化检测特征相似度卷积神经网络

    城乡生态质量对经济快速增长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响应——以合肥为例

    王建苏涛朱菲夏俊...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以合肥为例,选用2002、2010、2020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利用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并引入城市扩张强度、城市重心转移模型等,探讨了城乡生态变化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响应.结果表明:2002—2020年合肥市主城区与周边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恶化趋势,其中周边乡镇MRSEI均值由2002年的0.747下降至2020年的0.495,降幅为33.7%,主城区MRSEI均值由2002年的0.669下降至2020年的0.491,降幅为28.73%;周边乡镇生态质量下降幅度高于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大于主城区,生态破损更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由主城区向周边乡镇放射性分布,生态环境变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周围,而城市扩张的区域与MRSEI评价结果显示的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基本重合,生态环境变化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建设用地扩张MRSEI生态质量合肥扩张强度

    改进的高光谱解混初始化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魏磊丁来中王文杰高彦涛...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光谱影像中存在大量的混合像元,极大地限制了高光谱影像的定量应用,高效且精准地进行像元解混尤为重要.端元矩阵的初始化、算法本身的代价函数及其迭代规则,三者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获取的最终端元光谱和端元丰度的不同.在不同条件下,选取适当的初始化方法、代价函数和迭代规则,使得高光谱解混结果更优尤为重要.本文改进了一种基于欧氏距离和光谱信息散度的分块初始化方法(IBISS),改进后方法在中低信噪比情况下优于其他初始化方法.同时针对初始化、算法本身这两个方面进行大量试验,结果表明:①分块初始化优于全局初始化;②梯度迭代NMF算法相比于乘性迭代NMF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但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③乘性迭代分块NMF算法相比于乘性迭代标准NMF算法能够获取更好的端元丰度信息;④梯度迭代分块NMF算法不适用于随机初始化后的光谱解混过程.

    高光谱影像非负矩阵分解光谱解混初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