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地理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地理信息
测绘地理信息

李清泉

双月刊

1007-3817

geo507@whu.edu.cn

027-68753506

430072

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出版大楼

测绘地理信息/Journal Journal of Geoma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测绘信息与工程》杂志是国家科委批准、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刊物;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一等奖(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教育部);全国优秀测绘期刊二等奖(中国测绘学会);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专业技术优秀精品期刊奖(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读者对象主要为测绘、国土、交通、水利、电信、地矿、勘探、城建规划、冶金、农业、旅游、煤炭、石油、林业等领域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斗与GPS大坝变形监测精度比较分析:以三峡茅坪溪防护坝为例

    童广勤陈远瞩姜卫平卢星海...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峡茅坪溪防护坝为研究对象,对北斗与GPS大坝变形监测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斗与GPS变形监测精度基本相当.其中,24 h时段解平面精度优于0.5 mm,高程优于1 mm,4 h时段解精度平面优于1 mm,高程优于2 mm.使用单一北斗系统能够达到毫米级的观测精度,满足大坝外观变形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

    北斗GPS大坝变形监测三峡枢纽工程

    无验潮测深中的GNSS定位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冉崇宪黄剑飞夏林元李军霞...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测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数据的动态差分后处理(post processed kinematic,PPK),对无验潮测深中的GNSS定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海面环境的多路径效应大于陆地环境,基准站多路径效应集中在0.15~0.3 m,而流动站则主要集中在0.3~0.5 m,对于多路径效应这类难以模型化的误差,可以通过观测环境的优化选择、GNSS接收机的软硬件升级和改良来削弱其影响.(2)粤港澳大湾区电离层较为活跃,尤其是在下午时段,当基准站距离船载移动站较远时,电离层影响的空间相关性明显降低,GNSS-PPK定位方式无法很好地消减电离层延迟,测深结果受到影响较大,可以采取加设距离较近的基准站、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措施来缓解电离层延迟对GNSS定位的影响.

    GNSS-PPK无验潮测深多路径效应电离层延迟

    结合U-net与FPN的地震初至波拾取算法

    何彬周云耀吕永清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确识别初至波以及拾取地震初至波初至时间对于地震的精确定位、地震孕震机制的解释、地震预警等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单纯地依靠地震学专家进行分析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本文将U-net模型编码、解码语义分割的思想与特征图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s,FPN)的思想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初至波初至时间拾取算法,满足高精度识别与拾取初至波的需求.算法模型分为编码、解码两部分,编码部分分为四层,用于捕获特征,通过卷积核大小、步长等参数实现特征由低层级到高层级的抽象和提取.解码部分分为四层,通过对前一层进行反卷积上采样实现.最后,将编码、解码部分对应层级特征图组合,通过两层全连接神经网络实现最终结果输出.与传统算法相比,U-net FPN模型在对初至波初至时间的分类与定位上都有着显著提升.

    初至波拾取U-netFPN

    5G条件下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与应用

    赵鹏厉芳婷张亮梁斌...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北斗+5G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的综述和分析,探讨了其技术原理、关键技术(高精度定位算法、多模式导航融合等)以及应用前景,并对相关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北斗导航系统5G通信定位算法多模式导航融合

    一种可提高室内视觉SLAM的结构线特征选择方法

    姜可詹总谦王鑫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内场景由大量的平面和直线构成,且经常存在纹理单一而少的情况,这会使得产生的点特征稀少且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传统的以点特征为观测值的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容易产生不准确的定位结果.本文针对室内场景,在基于点特征的视觉SLAM基础上,引入线特征作为额外的观测值.针对与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特征对运动估计的几何约束较弱的不足,提出一种能从线特征中筛选出与运动方向不平行的线特征的方法,选择与运动方向不平行的结构线特征参与平差优化,提高室内视觉SLAM的定位精度.实验表明,在公开数据集上,使用本文的方法后,定位精度能在基本不影响实时性的条件下提高15%左右.

    结构线定向灭点室内视觉SLAM

    稳健的CRTSⅢ轨道板关键面提取算法

    贾仕强张同刚陈婷婷李文君...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CRTSⅢ轨道板关键面提取易受和关键面相连的离群点(OCTKP)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大值准则的轨道板关键面提取方法,为承轨台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撑.轨道板关键面为各承轨台的承轨面及其左右挡肩面,均为平面.该方法通过首先通过提出的最大值判断准则将大部分OCTKP排除在外,以避免这部分点对单位权中误差计算的影响,然后再采用基于IGG Ⅲ方案的稳健平面算法获取轨道板的关键面,并用模拟数据确定了判断OCTKP的阈值.采用实测点云进行试验,基于最大值准则的轨道板关键面提取方法能准确获取CRTSⅢ轨道板所有关键面,这些关键面的平均姿态偏差为0.09°,平均距离偏差为7.8 mm,满足了承轨台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确定的需要.这些关键面中权值非零的点到拟合平面的平均距离为0.1 mm,与直接采用IGG Ⅲ方案的稳健平面提取方法相比,点到待拟合平面的距离精度提高了83.3%.

    CRTSⅢ轨道板关键面提取最大值准则和关键面相连的离群点IGGⅢ点云

    基于GPT3和傅里叶函数构建长三角地区ZHD模型

    李黎许思怡高颖卢厚贤...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GPT3模型的对流层干延迟(GPT3-ZHD)存在明显周期性误差的问题,以2016—2020年长三角地区的7个GNSS站数据为参考,分析GPT3-ZHD残差的季节性周期变化,并利用多阶傅里叶函数建立一种新的ZHD改进模型,同时分析基于改进模型的PWV反演精度.实验结果表明:1)与GNSS相比,GPT3-ZHD和GPT3-PWV的Bias均值分别为-0.49 mm和2.72 mm,RMS均值分别为2.06 mm和11.08 mm;2)基于GPT3和傅里叶函数改进的ZHD模型Bi⁃as和RMS均值分别为-0.01 mm和0.52 mm,比GPT3模型分别提升0.48 mm和1.54 mm,精度改进明显;3)基于GNSS-ZTD、GPT3-Tm和改进ZHD所得PWV的Bias和RMS均值分别为0.46 mm和0.52 mm,比GPT3-PWV分别提升2.26 mm和10.56 mm.总体而言,基于GPT3和傅里叶函数的ZHD改进模型精度优于GPT3-ZHD,并可有效应用于长三角地区的实时高精度PWV反演.

    GPT3模型傅里叶函数对流层延迟可降水量

    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坐标时间序列分析

    魏以宽邹崇尧陈钧周星宇...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算了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北斗坐标时间序列,并对坐标时间序列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北斗和GPS坐标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及案例,从而为省级连续运行基准站快速更新维护提供一种参考方案.

    GNSS北斗GPS时间序列分析大地基准维护

    北斗数据质量分析软件设计、实现与分析

    余雷庞先明晏卫国杨瀚融...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质量分析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数据处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北斗自动化变形监测等工程应用服务质量的技术基础.本文设计实现了北斗数据质量分析软件BDQA(BeiDou Quality Analysis),并验证了其处理能力.结果表明,BDQA软件处理效率较高,并行处理BJFS等10个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跟踪站24 h数据的耗时为15 s.在软件可靠性方面,以贵州汪官水库7 d观测数据为对象,BDQA处理水平与Anubis相当,两者处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在实时处理方面,对汪官水库数据采用4 h解模式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水库北斗数据质量较高,MP2、MP6数值上均小于10 cm,且相对稳定,MP2、MP6时间序列的标准差均小于1 cm,这也反映了该水库北斗测站的观测质量满足高精度、自动化变形监测的实施要求.

    北斗数据质量分析软件实现水库变形监测

    基于天顶轴速度零点的行人步数检测

    刘俊求夏林元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峰值检测算法适用性较低和深度学习方法算力要求较高的问题,研究和完整阐述了步态规律和数据特征,通过分析步态规律提出了基于天顶轴速度零值的行人步数检测算法.通过将载体坐标系下的加速度计数据转换到地理坐标系下,使用经验模态分解、趋势项剔除等方法提取出每一步中的有效天顶轴速度零点,统计有效零点的个数作为步数.在多种行走状态下的实验表明,相比改进的峰值检测模型,本模型的准确率与可靠性有明显提升,在行人过快或过慢行走时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步数检测多行走状态加速度计天顶轴速度经验模态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