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丛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丛刊
长江丛刊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长江丛刊/Journal CHANGJIAN CONGK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必备网络文明素养

    赵春霞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担当精神是指在重大挑战面前敢于知难而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的优秀品质,也是当代青年必备的网络文明素养.网络空间不仅是虚拟的娱乐、交往空间,也是亿万民众共同参与的精神文化家园,更是青年一代学习、生活、娱乐和交往的重要平台.应将网络空间作为当代青年担当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将担当精神作为青年必备的网络文明素养,在担当精神培育中促进青年的网络文明素养生成.

    当代青年担当精神网络文明素养

    网站运营管理中的网络广告问题思考

    张磊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广泛地应用在各领域中,结合各领域的发展需求,互联网技术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促进各领域的稳定发展,充分发挥着自身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尤其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创新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网站平台的构建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专业化的技术与相关知识,最常见的就是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网络运营管理工作中的网络广告问题,通过对其问题的详细分析,明确具体的影响因素与引发问题的原因,具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解决措施,从而提升网络运营管理质量与效率.

    网站运营管理网络广告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广告文案写作研究

    赵玉芳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广告文案写作方式,对广告文案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广告文案写作中存在着亮点少、内涵低、创新力不足等问题.该文从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广告文案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广告文案写作的特点,并提出现阶段广告文案写作质量提高的策略.

    "互联网+"背景广告文案写作问题策略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孟彦争刘彦甲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与历史上的其他发明不同,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个个角落.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及针对此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进行建议和规划,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的优点,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

    网络文化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

    浅谈文献电子化与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

    李伶伶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丰富的知识型著作,图书馆将这些内容聚集起来,以便更多的人能够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汲取广泛的知识营养,是人们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思想上的碰撞与交流.但是图书馆作为实体场所,其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书本都摆到图书馆.因此,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应当利用好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文献的电子化,存储更多的科学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文简要分析文献电子化与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

    文献电子化图书馆藏书建设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

    葛根卓蕾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精准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不断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工作方略进行具体的讨论与研究,旨在更好地运用互联网科技来拓宽精准扶贫工作的路径,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有效的提高,为实现我国全面健康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保障.

    "互联网+"精准扶贫方法策略研究

    元代离异制度研究

    任慧敏王福革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元代离异制度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三种离异形式,即,婚姻违反元代婚姻的某些律令,致其婚姻无效,国家强制判决夫妻离异;婚姻自始有效,但夫妻双方的某些行为导致婚姻解除;夫妻双方自愿"和离".上述三种形式大体反映了元代离异制度.

    元代离异义绝七出和离

    善从何来——先秦儒家的人性论逻辑

    李浩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性论是关切儒家践仁成圣如何可能的逻辑起点,但孔子不言性与天道,使得"践仁成圣"缺乏形上的根据.故孔子之后,《中庸》以"天命之谓性"贯通天人之际,孟子以"性善"确立人性可以为善之根基.而荀子人性论则消解了超越性终极存在,因而"隆礼重法"成为逻辑发展的必然.

    人性论先秦儒家性善性恶

    有"疯"精神的文人革命家章太炎

    杨艺鲁伊能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章太炎一生用过许多很疯狂的行为,有些是生活上的有些是革命上的.那么这种"疯精神"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文人,章太炎先生的"疯"精神是否和他的文学研究有联系?那么作为有革命家和文人双重身份的人我们在评价时应该侧重他的哪方面成就呢?结合对人文学院马强才教授的口述采访,本文主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疯"精神革命精神文学与革命事业

    交织在平静温和中的人生悲歌——集体无意识下的《萧萧》

    丁笑涵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萧萧》以湘女萧萧的故事为缩影,展现了一代一代深陷童养媳制度下的湘女凄苦悲剧的一生.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观点是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处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萧萧的故事即是在集体无意识中诞生的成千上万个萧萧的悲剧.

    《萧萧》集体无意识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