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

张昌民

月刊

1673-1409

xb_nxb@yangtzeu.edu.cn

0716-8060970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过程--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例

    孟江辉刘洛夫姜振学高永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红层为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sL4)孔店组一段(Ek1)的一套红色碎屑岩沉积,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研究其油气成藏过程对指导区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研究对象,在构造演化恢复、成藏期次划分和“源相势”控藏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剖析了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南坡红层经历过2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于明化镇组(Nm)沉积期和平原组(Qh)沉积期现今;从馆陶组(Ng)沉积末期至现今,古近系普遍发育超压, Nm沉积末期超压达到最大(10.30MPa),该时期红层储层孔隙度逐渐减小,减小幅度为3%~12%;Nm沉积期以洼陷带的油气成藏为主,而斜坡带的成藏始于Qh沉积期至现今;多数油气藏分布于“源相势”耦合指数大于0.65的地区。

    成藏期成藏过程“源-相-势”控藏红层东营凹陷

    鹿角场李子坝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龙伟周坤陶佳丽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蜀南鹿角场李子坝地区茅口组(P1m)为区内的有效储集层,结合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详细研究了该层位的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深入剖析了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区内P1m沉积时期为台内滩沉积环境,岩性以颗粒灰岩为主,亮晶红藻灰岩、虫屑灰岩等次之;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溶孔、溶洞、构造裂缝等;储层物性较差,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包括岩石类型、古地貌以及构造作用。

    茅口组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储集空间

    绥靖油田杨19区延安组9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李婷张春生刘一慧卢迎波...
    13-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鄂尔多斯盆地绥靖油田杨19区侏罗系延安组9油层组(Jy9)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指导,结合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储层特征。研究表明,区内Jy9储层碎屑岩以灰白色、灰褐色中细粒长石质岩屑砂岩和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局部可见微裂隙;喉道以细喉为主,含少量中喉,分布不均;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2.0%~17.0%,渗透率多集中在8~15mD,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

    绥靖油田杨19区延长组储层特征

    中上扬子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颗粒灰岩类型及储集性能

    陈肯肖传桃冯镇涛艾军...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上扬子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油气资源丰富,石炭二叠纪的碳酸盐岩地层是其主要的储层发育段。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等方法,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地层岩石学特征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等多种手段,对区内灰岩类型及其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根据灰岩的颗粒类型及原始沉积特征,将其划分为生物碎屑灰岩、砂砾屑灰岩、粉屑灰岩、球粒灰岩、鮞粒灰岩、藻粒灰岩等6种类型;灰岩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储集性能以颗粒灰岩和粗晶灰岩最好,其次为细粉晶灰岩。通过对区内不同储集岩物性参数的对比研究初步发现了有利油气勘探区分布。

    中上扬子地区颗粒灰岩岩石类型储集性能

    岩矿在火驱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变化

    刘雅丽何龙李忠权李洪奎...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一维火烧油层驱油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研究火驱温度与时间对岩矿物理化学的影响。研究表明:火驱之后,薄片中岩石颜色变浅,矿物出现裂缝,泥质有机质有烧失现象,加大了孔隙度;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试验可知岩石组分基本不变,但随着火驱温度与时间的增加,高岭石会向蒙脱石及伊利石转变。

    火烧油层岩矿X-射线粉晶衍射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侏罗系头屯河组河道砂体储层识别描述方法

    乔玉雷宋传春修金磊王侠...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是该区重要的勘探层系,主要发育冲积平原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平原相曲流河砂体、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重要的优质储层类型。针对研究区中上述河道砂体埋藏深、多期叠置和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因素造成薄储层描述困难的情况,根据砂体成因,建立了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分析河道砂体储层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地震模型正演并结合地震资料,明确了各类河道砂体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频地震属性进行多砂体识别描述,利用地震切片技术进行薄层单砂体识别,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该区块寻找优质储层和隐蔽圈闭描述提供了有效手段。

    地震属性地震切片薄储层河道砂体头屯河组准噶尔盆地

    时频分析技术在预测残留地层厚度中的应用--以PG地区石炭系黄龙组为例

    彭俊何文祥彭嫦姿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薄层反射的调谐原理,每个薄层产生的地震反射在频率域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特定频率成分,该频率成分可以指示薄层的时间厚度。PG地区石炭系残留地层厚度较薄,地震资料主频在25~30Hz之间,分辨率低,常规的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不能满足石炭系黄龙组(C2h)残留地层厚度预测,特别是地层尖灭线刻画的要求。时频分析技术是采用小波变换,将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根据地震响应的时频变化规律来研究薄层结构和厚度的一种新方法技术,其中振幅谱描绘时间地层厚度变化,相位谱显示地质体的横向不连续性。应用该技术对PG地区C2h残留地层厚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钻探成果符合度较高,应用效果较好。

    时频分析小波变换残留地层厚度石炭系黄龙组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刘晶王惠宁刘晓晶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来确定有利储层,从而提高勘探成功率。地震属性有几百种,不同的工区地质背景不同,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如何选取更适合实际研究工区的属性或属性组合,需要大量的分析和试验。以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砂体储层为目标,结合岩石物理特征、储层标定、模型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成果,提取了对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分析,对目标层的储层参数进行预测,预测效果较好,为该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层预测属性提取

    40臂井径测井结合电磁探伤测井识别套损套变

    石耀郭海敏李恒王明朝...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套损套变是许多油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套管损伤对油气层和开发井安全都有严重影响。目前监测套损套变主要有井径测井、电磁探伤测井等。井径测井只能够反映套管内壁变化,且只能监测单层管柱,而电磁探伤测井虽能够监测双层甚至多层管柱,但其给出的套管壁厚是套管的平均壁厚(视壁厚),无法准确定位套损类型及具体方位。将40臂井径测井与电磁探伤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准确确定套损套变发生的深度、套损类型,而且能够确定套损发生方位,使得套损套变检测更加精确。该方法在吉林油田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套损套变40臂井径电磁探伤壁厚

    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岩性粒级测井分类及应用效果

    何春红章成广唐军居大海...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低孔、低渗致密性砂砾岩储层研究中,岩性粒级的识别与划分一直是储层孔渗性及流体识别研究中的关键。充分运用岩心分析粒度中值资料及常规测井响应参数,研究了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的岩性粒径分布特点;借助粒度参数与自然伽马相关关系,建立了适合粒度中值的相关计算方法;并通过不同粒径粒度中值,结合不同岩性段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值,探讨研究了粒度中值与孔隙度、电阻率、中子等测井响应参数的相关性,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目的层碎屑岩储层识别与评价的岩性粒级分类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粒径分布粒度中值岩性分类模型克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