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张昌民

月刊

1673-1409

xb_zkb@yangtzeu.edu.cn

0716-8060971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西地区寒武系底部层状硅质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盛贤才肖传桃梁西文刘漪...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鄂西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的沉积转换机制,对鄂西长阳黄家坪、鹤峰白果坪岩家河组底部层状硅质岩通过主微量(含稀土)元素测试开展成因分析.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硅质岩分为2类:Ⅰ类硅质岩具有相对较高SiO2质量分数(平均96.75%),较低的Al2 O3质量分数(平均0.13%)与TiO2质量分数(小于0.01%),Al/(Al+Fe+Mn)在0.36~0.88之间,氧化物双变量图解落入生物成因硅质岩区;富集亲下地壳和地幔元素Ni、Co、Ag、V和热水沉积敏感元素Sb、As、Ba、U等;稀土总质量分数较低,重稀土富集,具有Ce轻度负异常(平均0.74)和Eu正异常(平均1.56),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左倾,应为受热水作用影响的生物成因硅质岩;Ⅱ类硅质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质量分数(平均85.77%),较高的Al2 O3质量分数(平均4.06%)与TiO2质量分数(平均0.20%),Al/(Al+Fe+Mn)在0.63~0.95之间,氧化物双变量图解更接近火山成因硅质岩区;富集亲下地壳和地幔元素Cr、Ni、Co、Ag、V和热水沉积敏感元素Sb、As、Ba、U等;稀土元素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具有Ce轻度负异常(平均0.76)和Eu轻度负异常(平均0.85),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变化平缓,应为受火山作用影响的硅质岩.结合前人报道鄂西地区寒武纪初岩家河组、牛蹄塘组下部火山作用、热水沉积的相关记录,认为层状硅质岩的形成主体应为早寒武世初期兴凯运动在鄂西地区的构造响应,兴凯运动对鄂西地区沉积转换、烃源岩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硅质岩成因岩家河组寒武系鄂西地区

    考虑流体相渗的线性回归岩心饱和度校正方法——以酒东油田白垩系K1g1砂岩油藏为例

    吴伟成战刚罗开平赵延静...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考虑不同流体渗流特性对岩心饱和度测量数据的影响,发现岩心饱和度的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挥发量误差,而传统线性回归校正法将所有误差等同于系统误差,虽然简便但不够严谨.以酒东油田白垩系K1 g1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以线性回归校正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取心、相渗资料,结合多相流体渗流理论,计算地面油、水饱和度的挥发比例和挥发量,对传统线性回归校正法进行改进:在挥发量误差线性回归校正前,将地面测量的油、水饱和度拟合线的斜率还原成地下原始状态.结果表明,研究区岩心饱和度的误差主要为油的挥发损失,校正前岩心饱和度之和最大误差为61.8%,校正后满足岩心饱和度之和为100%的归一化条件.综合考虑挥发量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在满足岩心饱和度校正精度的同时,既发挥了线性回归校正法的简便优势,又使得校正结果更符合地层真实情况.

    岩心饱和度多相流体渗流特性回归校正相渗试验

    基于录井资料的浅层低阻油层随钻识别及评价——以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韩江组为例

    蒋钱涛张伟白林坤韦少校...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勘探作业中往往要求做到即发现即解释,对随钻储层解释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韩江组浅层低阻油层的随钻解释评价精度,探索了利用录井资料进行浅层低阻油层随钻识别及评价的方法:从岩性及沉积环境因素、构造因素和工程因素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韩江组浅层低阻油层的成因;针对韩江组浅层疏松、砂泥岩薄互层、荧光显示低和气体比低的特点,利用三维定量荧光、FLAIR(fluid logging&analysis in real time,实时地层流体录井)及岩石热解色谱等录井新技术,对研究区典型浅层低阻油层进行了识别和评价.评价结果与取样结论一致,对提高研究区勘探效益有一定帮助.

    浅层低阻油层三维定量荧光实时地层流体录井(FLAIR)岩石热解色谱录井技术

    桑托斯盆地超临界CO2流体体积分数识别图版

    侯秋元黄亮程晓钰邵琨...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西深海桑托斯盆地盐下储层岩性复杂,油气层中普遍存在不同体积分数的CO2,地层条件下CO2为超临界流体,其密度接近于液体,黏度接近于气体,这种特殊的流体性质导致利用测井方法识别油气层中CO2体积分数极其困难.在分析超临界CO2流体的物理性质与相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桑托斯盆地多个油田盐下CO2流体在地层温压条件下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应用标准化后的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回归模型确定了桑托斯盆地超临界CO2流体体积分数识别图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超临界CO2流体体积分数的半定量计算,与试油结果符合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桑托斯盆地超临界CO2流体测井识别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回归模型识别图版

    生产测井技术在低产水凝析气藏出水层位识别中的综合应用

    侯振永付焱鑫马焕英武林芳...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井出水导致单井产气量急剧下降,降低气藏的采收率.及时有效识别气井出水点,封堵出水层位,对控水增气及提高气藏采收率至关重要.东海地区为凝析气藏,单井产气量高,产水量低(10 m3/d左右),常规生产测井资料无明显出水特征,不能识别出水层位.当储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凝析气藏存在反凝析现象,进一步加大气藏出水识别的难度.生产测井技术是识别气井出水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东海地区油气藏开发中存在的难题,通过对东海地区多口井生产测井资料深入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东海地区的低产水凝析气藏出水层位识别方法.基于东海油气藏特征及地层水类型,提出了通过自然伽马对比法、温度测井法、产出剖面测井与饱和度测井技术结合的方法综合识别出水层位.研究结果表明,当气藏水型为氯化钙等高矿化度地层水时,可以通过对比生产测井自然伽马与裸眼井自然伽马曲线准确识别出水层位;在边底水自然水驱的气藏中,温度曲线可以较好地识别出水层位;饱和度测井可通过监测气藏含气饱和度变化识别出水层位.这3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出水层位识别需结合气藏实际开发情况,选择符合区域规律的方法.

    生产测井凝析气气井出水低产水自然伽马对比温度测井饱和度测井出水层位识别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页岩气多段压裂井产量预测

    李菊花陈晨肖佳林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页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产量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对储层物性和压裂施工参数分析,引入随机森林算法对页岩气多段压裂井产量进行预测.以涪陵页岩气田具有产气剖面的一期产区多段压裂井为研究对象,全面收集测井解释资料、压裂施工资料、钻井资料,采用二级策略降维法明确了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及响应关系,评价了几种产量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测深、垂深、延伸压力、脆性指数、密度测井值和总液量是多段压裂井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影响程度各异;与支持向量机算法和内核岭回归算法这2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产量回归模型具有最优的预测能力,模型决定系数为0.723,测试集均方根误差为0.319,表现了更好的预测效果和泛化能力.

    页岩气井产量预测多段压裂随机森林算法非参数统计

    聚酯纤维-多粒径暂堵剂裂缝暂堵试验

    陈波李勇明刘福建张帅堃...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暂堵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聚酯纤维、单一粒径暂堵剂、多粒径暂堵剂、纤维+多粒径暂堵剂的裂缝暂堵试验,并对比分析了其暂堵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纤维和单一粒径暂堵剂的暂堵效果较差;满足"理想充填"理论的多粒径暂堵剂的暂堵效果优于聚酯纤维和单一粒径暂堵剂;在"理想充填"的多粒径暂堵剂基础上加入聚酯纤维,暂堵压力更高,液体漏失量更小,暂堵持续时间更长,且增大泵注排量能加速暂堵层的形成.该研究能推进压裂暂堵工艺的应用和发展,达到了非常规油气储层缝网改造以及提高油气采出程度的目的.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聚酯纤维多粒径暂堵剂暂堵压力

    水驱特征曲线拟合线段端点坐标的确定及应用

    殷瑞李菊花高文君雷征东...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重点突出无水期和水驱结束时的累计产油量与累计产水量等关键开发指标,克服以往拟合曲线端点取值的随意性,利用12种水驱特征曲线及其反演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变化关系式,并结合水驱油田无水期上限值和最终含水率极限值,直接确定出水驱特征曲线拟合线段端点坐标,方便拟合线段的绘制.为了便于矿场应用,对12种常用、经典的水驱特征曲线,逐一给出其对应拟合线段两端点坐标.Kumkol North-Ⅲ油藏的应用结果表明,拟合直线段一次性成图,非常快捷,值得其他油田或油藏工程软件开发者借鉴.

    水驱特征曲线含水率变化曲线拟合线段端点坐标

    基于VisPy的油藏蒸汽腔形态变化三维动画控制

    刘波涛俞俊杰邓梦秋阳万里...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外一种成熟高效的稠油开发技术,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在国内的应用也日渐成熟.因此,开发SAGD软件以辅助实际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经济价值.而在设计与实现该软件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来准确反映油藏蒸汽腔的形态变化.结合实际SAGD开发软件需求,以PyQT5为GUI开发工具,基于当前较为新颖的高性能三维动画库VisPy,讨论了蒸汽腔三维展示部分中动画控制功能模块的功能需求、技术选型、详细功能设计和实现过程,给出了测试实例和结果.该工作对其他类似系统中设计与实现三维动画控制方案有着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对新兴起的Python 3D可视化库VisPy的使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SAGD蒸汽腔模拟动画控制VisPyPyQT53D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作物氮素QTL定位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王芳张琦蒋伟梅清清...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全球作物氮素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研究现状,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1997~2018年作物氮素QTL定位的SCI论文发文量、引用频次,发文数量前10的国家、机构、期刊、基金资助机构及作者,被引频次前10的文章,总结研究方向、研究热点及国家间合作关系,为今后作物氮素QTL定位研究的方法、技术选择以及研究重点方向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到相关文献270篇,出自1407个作者,总计被引频次6561次,来自10个国家的395个机构,发表于89个期刊,涉及重组自交系、近等基因系、双单倍体等8大类作图群体;总结WinQTLCart、MapMaker等14种作图软件、定位技术及复合区间作图等8种作图模型在氮素QTL定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发现近年来比较常用的研究群体为重组自交系,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为WinQTLCart,应用模型为CIM模型;玉米、水稻和小麦氮素QTL定位研究较多;氮素QTL定位研究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国际间合作普遍,中国处于先进水平.

    作物氮素QTL定位文献计量分析Webof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