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科学院院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陈进

月刊

1001-5485

cjkb@163.net

027-82829904;82829859

430010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长江科学院院报/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长江科学院院报》简介《长江科学院院报》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主办的应用科学型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水(利)科学在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水(利)科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学科进展、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及其应用,还适当刊登其他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国外有关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主要栏目有:健康长江、防洪减灾、江湖泥沙与治理、水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包括工程勘测与安全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岩土力学、工程水力学、水工结构与材料、水利经济、水工仪器设备、科技简报等。本刊创刊于1984年10月,原刊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1987年院名改为长江科学院后,刊名改为《长江科学院院报》。编委会由长期从事长江水利事业的一批老、中、青专家组成。本刊以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发展水利科学,扩大科技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为办刊宗旨,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事业的科研、设计、施工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本刊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TA(英文版)首期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选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杂志,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2006年被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网络数据库收录,1998-2003年被《EI》(美国工程索引)Page One收录。本刊还被收列入美国国际CODEN中心,代码为CKYUE6;被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德国波恩德国科学院图书馆固定收藏;被美国纽约尤里其(Urich’s)国际期刊索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月1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册定价6.00元,全年定价72.00元。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171/TV, 国内邮发代号为38-147,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1-5485,国外代号为0799BM, 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理(北京399信箱)。本刊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邮编:430010联系电话:(027)82829904,82829859 传真:(027)82829904电子信箱:cjkb@163.ne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源区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邵骏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源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其河川径流也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及长江源区5个气象站1960-2022年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分析长江源区年径流和季节性径流变化规律.利用相关分析、交叉小波变换及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径流变化与主要气象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近63 a来直门达站年径流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20 a径流大幅度增加.1960-2000年期间,长江源区各季节性径流变化趋势较为平稳.2000-2022年期间,各季节性径流均呈现出增加的态势并延续至今.对直门达站径流影响最为密切的气象要素主要为降水、气温、相对湿度等.

    径流相关分析交叉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长江源区

    Kriging水动力学代理模型在水库群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徐杨吕昊刘帅方威...
    7-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水动力学模型结合调度模型求解耗时长的难题,使用代理模型模拟水动力学模型以提升求解效率.从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调度实际出发,结合水动力学和代理模型相关理论,建立了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水库群多目标调度模型并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采用投影追踪法对得到的多目标帕累托前沿进行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代理模型的平均模拟误差≤1.5%,能够较为精确地替代原有长耗时水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调度模型给出具有竞争关系的帕累托前沿及合理的折衷方案,对促进梯级水库综合效益发挥提供理论依据.

    多目标优化调度Kriging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投影追踪法梯级水库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松滋口分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段光磊彭严波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滋河是连通长江与洞庭湖的主要通道.自1950s以来,随着下荆江系统裁弯及葛洲坝、三峡等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松滋河分流量呈现阶段性减少.基于系列水文和河道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松滋口分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蓄水后,松滋口年分流比基本稳定在7%左右,没有明显趋势性变化;②当枝城站出现>25 000 m3/s流量时,蓄水后松滋口分流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蓄水后前10 a;③三峡水库主汛期洪水调度影响较小,而汛末蓄水对口门分流产生消极影响;④荆江干流河床冲刷降低了口门处中枯水位,对松滋口分流产生不利影响;⑤芦家河浅滩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持口门段中枯水位发挥了关键作用,口门河段河道采砂在一定时段改善了口门进流条件.

    分流三峡水库荆江松滋口影响因素

    清水冲刷下顺直河道交错边滩演变过程试验研究

    王茜卢金友周银军柴朝晖...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认识清水冲刷下顺直河道交错边滩的演变过程,基于长江中游典型边滩形态参数,采用概化水槽试验对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交错边滩纵向、横向和平面冲淤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工况下,纵向上,沿程呈冲刷态势,流量越大,冲深越大(流量为215 L/s的深泓平均冲深约是流量为46.71 L/s的2.1倍),且大流量下深泓纵向比降变缓;横向上,边滩侧以冲刷为主,冲刷最大的位置在滩边附近,其它部位则呈冲刷—淤积—冲刷的变化规律(如流量为215 L/s时,2#断面边滩以外部分(0,2]h平均冲深约3.5 cm、(2,12]h平均淤高约0.5 cm、(12,21]h平均冲深约0.7 cm);平面上,边滩整体下移,变得细长,淤积主要发生在边滩下游1m范围内.此外,上游异岸边滩的存在初期会促使下游边滩淤积,而后加深下游边滩的冲刷,且对边滩坡脚影响最大.

    清水冲刷交错边滩冲淤变化水槽试验顺直河道

    基于WRF-CMAQ的中国典型湖泊大气氮沉降特征

    樊洋成刘萍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WRF-CMAQ模型模拟了 2018年中国4个典型湖泊的不同形态氮(总氮TN、氧化态氮OXN、还原态氮REDN、硝酸盐氮NO3--N、铵盐氮NH4+-N)的大气沉降通量.2018年青海湖、乌梁素海、东湖与太湖全年氮沉降通量分别为3.02、4.38、64.25、21.67 kgN/hm2,大气氮沉降贡献的氮负荷分别占乌梁素海、东湖与太湖总氮负荷的0.9%、22.3%、11.3%,东湖与太湖受大气氮沉降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青海湖和乌梁素海,表明大气氮沉降对发达地区湖泊的影响更应受到关注.通过敏感性试验分析大气氮沉降量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含氮污染物的沉降速率对湖泊氮沉降通量的影响不明显,而含氮污染物排放速率降低20%,可使4个湖泊总氮沉降通量下降11%~22%,表明相对氮沉降速率、氮排放变化是影响氮沉降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厘清大气氮沉降对湖泊总氮负荷的作用并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气氮沉降大气污染数值模拟氮污染湖泊污染

    水电站水库库容特性解析与建模研究

    贾本军汤正阳曹辉郭乐...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库库容特性的函数化表征问题,通过对水库的形态特征进行抽象,构建了描述水库一般性形态特征的三棱锥模型和不规则锥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学积分方法推导出表征水库库容特性的三参数幂函数模型,并根据水库库容特性的数学性质,给出了三参数幂函数的参数取值范围,最后以长江中上游流域37座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性分析和拟合优度评价,证明了三参数幂函数是一种适用性广、可靠性高、物理意义明确的水库库容特性表征函数.研究成果可为水电站水库发电精细化调度提供基础函数曲线支撑.

    水电站水库水库库容特性函数拟合拟合优度分析三参数幂函数

    秦巴山区堵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张晓莹何毅翁学先邵祎婷...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文响应对于研究流域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堵河流域1960-2016年降水量、潜在蒸散发量、径流量数据,采用Pettitt突变检验方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利用8种Budyko假设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堵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①堵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1994年出现拐点,年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量也呈减少趋势,但均不显著(p>0.1).②水文响应对人类活动比对气候变化更敏感,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率在57.69%~72.00%之间,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在28.00%~42.31%之间.③人类活动引起下垫面特征变化是径流衰减的主要原因,土地变化引起的森林增多和植被覆盖增加引起地表变化使径流量减少.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确有影响,以期对堵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径流量Budyko假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堵河流域

    重庆市主城区居民饮用水9种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刘怡陈燕苏婷谭福亚...
    52-6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重庆市主城区饮用水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对居民健康的潜在影响,采集主城区居民末梢饮用水80件、水源地水样3件,室内测定水样中As、Ba、Cr、Cu、Mo、Ni、Sb、Se、Zn含量,并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①重庆市主城区居民末梢饮用水中9种微量元素均值(算术均值,下同)均未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②儿童和成人的总健康风险均值分别为8.72×10-5 a-1和3.56×10-5 a-1,在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标准(10-6~10-4 a-1)内,但儿童总健康风险高于成人.③居民末梢饮用水健康风险主要表现为Cr和As的致癌风险,儿童和成人致癌风险均呈现RCr(8.54×10-5 a-1和3.48×10-5 a-1)>RAs(1.62×10-6 a-1和6.74×10-7 a-1),但均低于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标准(10-4 a-1).因此饮用水中Cr和As是重庆市主城区居民饮用水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物质,需进一步加强这2种元素的监测和管理.

    微量元素健康风险居民末梢饮用水重庆市

    内河溢油污染源逆时追踪数值模拟

    付玉童思陈王啸蒋聘凤...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内河溢油污染溯源问题,从溢油污染应急处置时间尺度出发,以三峡库区典型河段为例,采用拉格朗日油粒子模型,基于Fortran语言从底层开发了溢油扩展漂移及逆时追踪数学模型,模拟了三峡水库典型运行工况下的可能溢油污染过程,对溢油扩展漂移和溢油逆时追踪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溢油污染的扩展漂移过程及追踪寻求出污染源的大致位置,可为内河航道中不明溢油源污染事故的应急调查提供参考.

    内河溢油污染溯源逆时追踪数值模拟

    非黏性堤防溃口发展过程计算模型

    段文刚刘备黄卫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溃决将可能带来严重灾害损失,明确堤防溃口发展速率与水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预测堤防溃决过程和洪水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系列非黏性沙质堤防溃决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到溃口垂向下切速率、横向展宽速率与溃口流量、溃口单宽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堤防溃口发展主要存在垂向冲刷、横向扩展2种形式;溃口发展速率与溃口流量呈正相关,但受入流流量影响,没有适用于所有工况的关系表达式;溃口发展速率与溃口单宽流量间的关系基本不受入流流量影响,下切和展宽速率与溃口单宽流量呈现指数关系;基于此关系,构建了以溃口单宽流量为参数的溃口发展过程计算模型,并对溃口垂向下切、横向展宽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模拟情况与真实的溃口发展过程吻合较好,说明所提出的计算模型科学合理,且计算过程简洁.

    非黏性堤防溃口流量溃口单宽流量下切速率展宽速率溃口发展过程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