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科学院院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陈进

月刊

1001-5485

cjkb@163.net

027-82829904;82829859

430010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长江科学院院报/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长江科学院院报》简介《长江科学院院报》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主办的应用科学型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水(利)科学在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水(利)科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学科进展、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及其应用,还适当刊登其他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国外有关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主要栏目有:健康长江、防洪减灾、江湖泥沙与治理、水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包括工程勘测与安全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岩土力学、工程水力学、水工结构与材料、水利经济、水工仪器设备、科技简报等。本刊创刊于1984年10月,原刊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1987年院名改为长江科学院后,刊名改为《长江科学院院报》。编委会由长期从事长江水利事业的一批老、中、青专家组成。本刊以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发展水利科学,扩大科技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为办刊宗旨,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事业的科研、设计、施工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本刊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TA(英文版)首期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选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杂志,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2006年被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网络数据库收录,1998-2003年被《EI》(美国工程索引)Page One收录。本刊还被收列入美国国际CODEN中心,代码为CKYUE6;被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德国波恩德国科学院图书馆固定收藏;被美国纽约尤里其(Urich’s)国际期刊索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月1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册定价6.00元,全年定价72.00元。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171/TV, 国内邮发代号为38-147,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1-5485,国外代号为0799BM, 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理(北京399信箱)。本刊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邮编:430010联系电话:(027)82829904,82829859 传真:(027)82829904电子信箱:cjkb@163.ne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HEC-HMS模型的三峡区间洪水模拟

    王雨潇刘波王文鹏吴光东...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区间面积在长江上游的流域面积占比5.6%,但在三峡入库洪水组成中,区间形成的洪水占比可达10%以上,可见区间暴雨洪水是水库防洪安全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采用2007-2011年三峡入库流量,上游边界寸滩和武隆站实测流量资料,建立了基于HEC-HMS的三峡区间洪水模拟模型,用于分析区间暴雨洪水与入库洪水的关系.根据入库洪水来源组成分析和资料特点,提出分类调参、分期检验的区间洪水建模方案:对以上游来水为主型洪水,率定汇流参数;对区间降水贡献较大型洪水,率定产流参数;对2012年以后的模拟洪水过程,以三峡水库运行实录发布的洪水过程线为比对基准.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良好,率定期和验证期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在±20%以内,峰现时间误差<3 h;经与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比对,模型适用于模拟2012年后的三峡入库洪水过程.以20160626场次洪水为典型,分析该场区间洪水对入库洪水的峰值贡献率达27.2%,使得峰现时间提前16 h.研究成果可用于三峡区间洪水的影响研究,也可作为区间流域洪水模拟模型建模方案的技术参考.

    三峡区间洪水过程模拟HEC-HMS模型参数率定

    长江科学院开展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调查采样工作

    长江水利科技网
    83页

    墩头角度对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的影响

    韩雷吕春玮王正君张帅康...
    84-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竖缝式鱼道隔板、导板的墩头角度是影响其池室水流结构的因素之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RNG k-ε方程,主要通过改变隔板与导板墩头在迎水面与背水面角度的方式,来研究竖缝式鱼道的水力特性.在不同墩头角度情况下,通过对比相应鱼道池室内的水流流态、流速、紊动能等数据,获得较为适宜的鱼道隔板设计型式.试验结果表明:隔板和导板迎水面墩头角度逐渐增大时,均会导致池室主流逐渐靠近池室一侧边壁;在主流未受到池室边壁的影响时,水流流速整体呈下降趋势;导板迎水面墩头角度变化对池室水流结构影响更大.研究成果可为鱼道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隔板导板墩头角度数值模拟鱼道设计

    长江中游城陵矶—武汉河段稳定航深计算方法改进

    单敏尔刘鑫李瀛张伟...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道稳定航深计算是充分利用航道水深资源的前提条件,改进稳定航深的计算过程对估算航道水深潜力有重要的意义.为计算长江中游城陵矶—武汉河段航道最大稳定水深,改进了稳定航深估算法中的河相关系参数、水深修正系数及分流比计算过程,同时综合考虑分汊河段和非分汊河段的稳定航深,最后确定了城陵矶—武汉河段在不同流量、不同河宽下的稳定航深.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构建城陵矶—武汉河段流量Q与河相系数α、形状系数k、河相指数p、河宽B的经验关系,可简化改进稳定航深估算法的稳定航深计算过程.②城陵矶—武汉河段在98%设计通航保证率流量下,150、200、250 m航宽尺度下基于自然禀赋的稳定航深分别为5.98、5.64、5.30 m;在20 000 m3/s流量下,150、200、250 m航宽尺度下的稳定航深分别为12.56、11.89、11.22 m;在30 000 m3/s流量下,150、200、250 m航宽尺度下的稳定航深分别为16.81、16.16、15.49 m.

    稳定航深改进计算河相关系水深修正系数分汊河段长江中游

    软土地区基坑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现场试验及工作机理

    郑刚王玉萍程雪松余地华...
    98-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倾斜桩支护大幅提高了无支撑支护结构的适用深度,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绿色低碳、变形控制好等特点,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单排倾斜桩,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均较少.针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基坑开展了现场试验,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从前排斜桩、桩顶连梁及桩间土体作用3个方面深入探究了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工作机理,进一步分析了直斜桩长度和排距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竖直双排桩,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支护性能显著提升,前排斜桩主要发挥"斜撑"作用,连梁主要起到将直斜桩及冠梁连接成一个空间刚架的作用,桩间土体能够提高桩土摩阻力,进而有效减小前排倾斜双排桩变形.研究成果有助于前排倾斜双排桩的推广和应用.

    基坑前排倾斜双排桩现场试验工作机理软土地区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镉污染红黏土的室内试验研究

    陈筠黄洋向川龙钰...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镉(Cd)污染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和环境污染的修复效应,以活性炭为载体,菌种选取巴氏芽孢杆菌,开展基本物理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和重金属形态提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巴氏芽孢杆菌对镉离子有较强的耐受性;对比单加微生物或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修复效果更显著;14%活性炭微生物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29.7 kPa,较镉污染土提升174.7%;修复21 d后,10%活性炭微生物土样的镉离子浸出浓度降低到0.002 mg/L,较镉污染土样降低99.8%;修复后,土中的镉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和残渣态转化.总的来说,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镉污染红黏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活性炭的掺量以10%为宜.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镉污染红黏土的治理提供参考.

    红黏土巴氏芽孢杆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镉污染土壤修复电镜扫描

    在役边坡耐久性弱化及整体稳定性影响分析

    王华俊马永政卿翠贵叶文亚...
    114-12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役边坡长期耐久性能弱化及对整体稳定性影响问题,首先依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原理,建立边坡支护结构耐久性弱化分析模型,结合室内耐久性加速试验进行验证分析,接着基于混合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法(HD-DA)扩展了锚杆单元连接不同位移模式块体的算法,利用该扩展型混合DDA法结合有限元法以分析耐久性弱化边坡稳定性问题,建立了总体计算基本框架.最后以浙江省某沿海公路边坡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边坡多型支护结构物在30~60 a内有锈胀开裂及断裂失效的可能性;假定锚杆不失效时边坡安全系数随年限增加存在一定降幅,而在考虑锚杆陆续失效时边坡安全系数降幅明显,需要提前采取加固措施.此外还表明混合型DDA法建模灵活、模拟结果合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边坡耐久性边坡稳定性支护结构混合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法(HDDA)有限元边坡安全系数

    三元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土的基本特性和机理分析

    张洁雅杨帆曹家玮董晓强...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资源化利用工业固废的胶凝活性以求减少水泥使用量,设置10%和20%两种固化剂总掺量,并以纯水泥固化土作为对照组,将赤泥、电石渣和磷石膏3种工业废渣部分代替35%、45%、55%的水泥.研究每种配比方案下固化土的强度、电阻率、抗渗性和浸出液pH值变化规律,并结合SEM、FTIR和XRD谱图揭示三元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土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工业废渣代替水泥存在最优替代率问题,当固化剂总掺量为10%和20%,且三元废渣占比<45%时,力学性能优于零废渣纯水泥固化土,废渣占比达到55%时力学强度低于纯水泥固化土,且固化剂总掺量和养护龄期越大强度越高;无损化的电阻率测试技术对于强度的预测具有较高精度,浸出液的pH值随龄期的增大而降低,含废渣固化土的pH值低于零废渣固化土,不同掺量和龄期固化土的pH值均小于腐蚀性鉴别限值;三元废渣协同水泥固化土的抗渗性优于零废渣水泥固化土.微观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中生成了钙矾石、水化硅酸钙和碳酸钙等水化产物,三元工业废渣掺入能产生更多的胶结物,使固化土结构更加致密.

    三元工业废渣水泥固化土微观机理固化剂强度电阻率抗渗性浸出液pH值

    基于图表法的岩质斜坡永久位移快速计算方法

    李丞张永进曾科徐兴倩...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质斜坡地震稳定性的快速评价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传统上,大多数研究采用图表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快速评价岩质斜坡的地震稳定性,目前缺乏快速计算岩质斜坡临界加速度的方法.如何构建临界加速度模型是计算斜坡永久位移的前提条件.为此,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平均界解)和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岩质斜坡临界加速度的新方法.对概化岩质斜坡进行数值建模,基于1 960次的案例计算结果,绘制了岩质斜坡临界加速度图,通过2次拟合统计分析,构建了岩质斜坡临界加速度与斜坡几何条件和强度参数的函数表达式,并将本文方法与Newmark模型和数值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精度比Newmark模型更接近数值解.所开发的岩质斜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高效、便捷,不仅能够用于单体斜坡地震稳定性的快速计算,还可以为计算区域尺度内大量斜坡的永久位移提供技术支撑.

    岩质斜坡图表法有限元极限分析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临界加速度Newmark模型永久位移快速计算

    干湿循环作用下渠道膨胀土裂隙演化规律及强度特性

    杨涛姜海波赵海蛟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渠道边坡裂隙演化特征与强度衰减规律,对北疆某渠道膨胀土开展了不同压实度的干湿循环试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膨胀土表面裂隙参数,利用直剪试验测得膨胀土抗剪强度,并分析黏聚力随裂隙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作用下,黏聚力的衰减速率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总体呈减小趋势,裂隙率的增加速率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而减小;裂隙相对面积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最后,拟合获得不同压实度膨胀土黏聚力与表面裂隙率之间的关系式,通过确定膨胀土表层裂隙率可计算出其黏聚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揭示剧烈干湿变化诱发的膨胀土渠道边坡失稳破坏提供了重要依据.

    输水渠道膨胀土干湿循环裂隙演化抗剪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