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材料与冶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材料与冶金学报
东北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报

东北大学

左良

季刊

1671-6620

huji@chinajournal.net.cn

024-83687664

110819

沈阳市文化路东北大学114信箱

材料与冶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反映我国冶金和材料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国外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新理论和新技术。开展学术研究和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轧制温度对SPHC热轧带钢氧化铁皮的影响

    杜宇航王克柱展英姿杨贵玲...
    27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场SPHC热轧带钢表面的麻点/坑缺陷,研究了干燥空气中SPHC热轧带钢在实际粗轧至精轧温度范围(830~1080℃)内的氧化行为,利用显微镜对氧化铁皮表面的起泡现象、氧化铁皮横截面的厚度与结构进行分析,预测了氧化铁皮厚度随氧化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当氧化温度为830~1080℃时,SPHC热轧带钢的氧化过程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铁皮厚度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氧化温度830~930℃时,Fe3O4层占比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板坯受氧化铁皮影响较小;当氧化温度为930~1030℃时,Fe3O4层占比大于FeO层占比,氧化铁皮出现起泡现象;当氧化温度为1011℃时,氧化铁皮的增厚速率达到最大,此时氧化铁皮的变形性也最差,带钢极易产生麻点缺陷;适当增加粗轧后的除鳞水量、降低精轧开轧温度,以及关注初始道次轧辊表面质量,可有效避免SPHC热轧带钢表面的麻点/坑缺陷。

    热轧带钢氧化铁皮高温氧化氧化动力学轧制温度

    前箱熔体温度对8011铝合金铸轧板坯组织性能的影响

    李蒙刘敬平祝庆
    285-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稳定提高双零铝箔用铸轧坯料质量,使用电解铝液配料生产规格为7。0mm×1300 mm的8011铝合金铸轧铝板卷,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及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前箱铝熔体温度(680,690,700,710℃)对8011铝合铸轧板坯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箱熔体温度的升高,铸轧板坯晶粒的尺寸呈略微增大再急剧变大的趋势,其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呈先缓慢降低后急剧下降的趋势;当前箱熔体温度控制在680~700℃时,可获得综合力学性能较佳的铸轧板坯,其平均纵向抗拉强度和横向抗拉强度分别不低于141。87 MPa和138。84 MPa,平均纵向断后伸长率和横向断后伸长率分别不低于29。8%和26。4%。

    前箱熔体温度8011铝合金铸轧板坯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冶金渣耦合改质及其金属资源碳热还原提取

    石硕王楠曹博文黄涛...
    292-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冶金渣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提出了一种转炉渣与铜渣耦合改质的新工艺。利用高温实验研究了转炉渣与铜渣的耦合改质及碳热还原过程中物相重构规律和元素分离特征,并考察了碱度[w(CaO)/w(SiO2)]、还原温度及碳氧摩尔比[n(C)/n(O)]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炉渣与铜渣的交互作用提高了改质渣中铁氧化物的活度;在碱度为1。25、还原温度为1550℃、碳氧摩尔比为1。2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回收得到Fe,Cu,P,Mn质量分数分别为93。19%,3。81%,0。12%,0。10%的合金。

    耦合改质转炉渣铜渣有价金属回收碳热还原

    富氧燃烧条件下加热炉内辐射传热分析

    樊金成伊智李国军
    30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取加热炉富氧燃烧的最佳氧气体积分数,对灰气体加权和(WSGG)模型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富氧燃烧条件下的气体辐射传热计算,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研究了富氧燃烧条件下加热炉内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对烟气发射率和钢坯表面热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在增氧燃烧方式和干烟气再循环燃烧方式下,烟气发射率均先增大再减小,在湿烟气再循环方式下,烟气发射率持续减小;在增氧燃烧方式下,烟气温度超过1300 K后,钢坯表面热流密度的降低幅度逐渐增大,而在烟气再循环燃烧方式下,钢坯表面热流密度随烟气温度的升高呈线性下降趋势;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增氧燃烧方式下钢坯表面热流密度增加幅度较大,该燃烧方式下加热炉内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的最佳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30%~34%,28%~31%,26%~28%;而在干湿烟气再循环燃烧方式下,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炉内钢坯表面热流密度仅略有增大。

    富氧燃烧灰气体加权和发射率辐射传热

    2024年全国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研讨会在鞍山召开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