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材料与冶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材料与冶金学报
东北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报

东北大学

左良

季刊

1671-6620

huji@chinajournal.net.cn

024-83687664

110819

沈阳市文化路东北大学114信箱

材料与冶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反映我国冶金和材料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国外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新理论和新技术。开展学术研究和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Zr40Ti13Cu12Ni10Be25)99Nb1非晶熔体与SiC陶瓷基片的润湿行为

    段明阳罗欣李宏庄艳歆...
    570-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高温座滴法,在重力环境下研究了(Zr40Ti13Cu12Ni10Be25)99Nb1非晶熔体与SiC基片之间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探究了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空间方位对两相润湿性和界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熔体在SiC基片上的润湿铺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其动态接触角及平衡接触角均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减小,温度的升高改善了两者间的界面润湿性;在等温润湿条件下,接触角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小,最终减小至平衡接触角。在地面重力场中,当熔体分别位于SiC基片上方和下方时,重力对两相界面的作用有所不同,这导致其润湿行为不同。不同温度下保温30 min后,熔体在SiC基片上方时的平衡接触角分别为65。7°,61。0°,60。7°,而熔体在SiC基片下方时,其平衡接触角分别为75。8°,65。9°,63。4°,前者比后者小。当温度大于880 ℃时,熔体与SiC基片的界面处生成了 ZrC和TiC相,这会对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产生影响。

    锆基非晶润湿接触角界面反应SiC基片

    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Ti-V微合金钢组织及析出物的影响

    王丽
    57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Gleeble-3800热机械模拟机对Ti-V微合金钢进行6道次压缩变形试验,在给定的始轧温度1 050℃、应变速率1 s-1及道次间歇时间10 s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其组织和析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轧温度从850 ℃降低至775 ℃时,铁素体晶粒尺寸从15。1 pm减小至3。8 μm;降低终轧温度具有细化铁素体晶粒尺寸的效果。Ti-V微合金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均有析出现象,当终轧温度为800 ℃、卷取温度为550 ℃时,析出物颗粒尺寸既有粗大的,也有细小的,平均颗粒尺寸为34。6 nm,主要以弥散的分布形式存在,也有链状的分布形式,其形貌大部分为球形或椭圆形,小部分为立方形、矩形或不规则形。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析出物的形貌特征主要取决于界面能,当界面能起主导作用时,其形貌为球形;当析出物长到足够大,界面能不起主导作用时,其形貌则转变为立方形或矩形。此外,Ti-V微合金钢在不同的变形条件下都有较高的位错密度,这是因为析出物对位错的钉轧作用会让其他滑移系新位错源开动,出现多滑移现象,从而提高位错密度,产生位错强化。

    Ti-V微合金钢显微组织析出物控制轧制

    退火温度对冷轧复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吴亚辉张波冯运莉刘帅...
    585-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汽车用冷轧高强复相钢为研究对象,利用SEM,EBSD,XRD和单向拉伸等检测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汽车用复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空冷得到的组织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贝氏体;退火温度越高,马氏体和贝氏体的含量越多,铁素体的含量越少;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伸长率则与之相反。XRD分析结果表明,实验钢经不同温度退火后,奥氏体全部发生转化,空冷至室温时无残余奥氏体存在。当退火温度为850℃时,实验钢获得了最佳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990 MPa,屈服强度为818 MPa,伸长率为23。3%,强塑积为23。07 GPa。%。

    复相钢退火温度组织演变力学性能

    原始粉体对Mg-PSZ陶瓷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洪浩刘涛于景坤
    592-597,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利用固相烧结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摩尔分数为8%的MgO稳定ZrO2粉体,并在1 600 ℃下烧结2 h,获得了摩尔分数为8%的MgO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8Mg-PSZ),考察了原始粉体对陶瓷体相含量、致密度、微观结构和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粉体形貌对Mg-PSZ陶瓷性能的影响很大,原始粉体粒径越小、团聚程度越低,所获得的Mg-PSZ陶瓷四方相和立方相氧化锆含量(体积分数)、致密度越大,离子电导率越高;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以共沉淀法合成的粉体为原料烧结得到的Mg-PSZ陶瓷具有最佳性能,体积密度为5。68 g/cm3,在650~950 ℃的测试范围内激活能为1。24 eV,950 ℃下离子电导率可达4。79 mS/cm。

    氧化锆陶瓷致密度离子电导率

    MHCC耦合模型下的180 t转炉高废钢比冶炼工艺

    吴博薛正良宋生强
    598-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半经验公式,将物料平衡、热平衡、碳排放和成本效益进行有机结合,开发了一种广义的质量(mass)-热量(heat)-碳排放(C)-成本(cost)耦合模型(简称MHCC耦合模型)。利用MHCC耦合模型,结合某钢厂180 t转炉的原料成分、钢铁料结构、出钢温度和钢液成分等信息,建立了质能平衡方程。应用建立的转炉吹炼过程输入、输出关系,探究了转炉高废钢比冶炼对熔剂消耗、热量平衡、碳排放以及成本效益4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废钢比r(即废钢与铁水之比)的增加,熔池中硅和碳的质量分数下降,转炉达到目标终点磷含量(质量分数)消耗的熔剂量和氧气量相应减少;当r从0。21增加到0。40时,熔池中硅的质量分数从0。6%降低到0。4%,碳的质量分数从3。6%降低到3。1%;当转炉终点钢水中磷的质量分数为0。01%时,熔剂消耗量从50。18 kg/t降低到39。92 kg/t,氧气消耗量从42。87 m3/t降低到40。66 m3/t(标准状态下,下同);转炉过程中碳的排放量和吨钢生产成本均下降,当r从0。16增加到0。40时,气化的碳的排放量从44。9 kg/t降低至38 kg/t,降低了约15。37%,同时炼钢成本降低了 100。71元/t。

    转炉MHCC耦合模型高废钢比碳排放

    2024年总目录

    607-614页

    东北大学RAL第九届"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沈阳举办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