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半月刊

传媒论坛/Journal Media For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线建设"宣传画中的标语口号传播价值研究

    苏磊李文静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段时期。宣传画作为"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宣传形式之一,画中的标语口号在全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与运用,起到了理论宣传、精神弘扬、文化育人等诸多作用。深入研究"三线建设"时期宣传画中的标语口号,对于挖掘这一时期标语口号的传播价值、革命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线建设"宣传画标语口号传播价值

    "数字青年"的价值困境及其纾解

    朱雪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演进催生了"数字青年"。探究"数字青年"的价值困境,进而科学把握青年的时代特征,是面向广大青年开展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数字青年"呈现出与其他代际青年不同的群像表征,具体体现为:"数字化生存"成为生活方式,"短平快"的节奏改变认知方式,智能算法塑造思维方式。同时,"数字青年"还出现了价值思考弱化、价值判断模糊、价值选择偏差的价值困境。应从提升青年数字素养、培养理性思维、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共同发力,纾解"数字青年"的价值困境。

    数字化数字青年价值困境

    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鲁永茂严蔷薇
    42-4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凭借其内容多元、制作简易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对于自我成长与实现的内在需求相契合,但不良的短视频内容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的现状及流行原因切入,分析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潜在影响,发现当前短视频内容存在泛娱乐化、低俗化、趋同化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提出从政府强化法规监管、平台履行社会责任、高校深化价值观培育、个人明确价值追求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使短视频平台成为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教育力量。

    短视频大学生价值观

    基于LDA模型的河南博物院官微文本主题挖掘研究

    刘文卓苏武江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南博物院官方发布的5178条新浪微博作为原始语料,通过编写Python爬虫程序抓取数据,对文本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绘制词云图,并运用LDA主题模型进行主题挖掘。归纳出河南博物院微博可分为"记录文物""豫博早安""文化活动"三大主题,其中"文化活动"相关主题的热度最高。河南博物院官方微博的三大主题都具有人文关怀的特征,拉近了博物院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河南博物院在新媒体传播与推广方面的经验对黄河流域九省的博物馆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博物馆的共同发展。

    河南博物院LDA主题模型官方微博博物馆

    从区域到国际:基于NOW语料库张家界媒介形象建构的区域化国际传播研究

    罗新星罗雅琴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体生动的区域化国际传播可以丰富国家形象的维度,赋能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塑造。张家界是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区域,通过对其国际形象建构与传播的研究,可以管窥我国区域化国际传播的现状与问题。NOW语料库中2010年至2023年有关张家界的301篇外媒英文报道语料显示,"失语"与"偏离"是当前区域化国际传播中的主要障碍。在今后的区域化国际传播中,需从政策助力特色区域的海外连结、媒介技术推动区域独特表达、共通审美提升传播效果等方面出发,寻找从区域到国际的传播路径。

    区域国际传播媒介形象

    东盟媒体传播中国共同富裕故事提升路径研究

    王恒谭雪萍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同富裕故事引起东盟媒体的广泛关注,借助东盟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体现。研究发现,东盟媒体在传播实践中存在融通共振能力有待加强、对东盟受众需求有待挖掘、信息来源有待调整的问题。东盟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用中国故事吸引民众,在话语调性上应改变思维,达到有效沟通;在叙事模式上应营造氛围,增强民生气息;在技术路径上应实现数据赋能,激活媒体创新。东盟媒体传播中国共同富裕故事为中国媒体对外传播提供了借鉴。中国媒体应采取分众化精准传播策略,接洽海外主流媒体和华文媒体,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东盟媒体中国故事共同富裕东盟受众文化传播

    AI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探析

    刘青青李德兵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高速迭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场景也不断扩展。从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应用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辅助工具,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包括打造了智能化制作流程、实现视听效果优化、丰富节目内容。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

    人工智能技术广播电视领域应用: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节目"去主持人化"现象探析

    鞠维光何伟铭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主持人作为综艺节目的象征,在综艺节目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传统节目中,不论是内容的传播还是节目流程的推进都需要主持人来进行把握与引导。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众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主体性加强,主持人的地位逐渐"边缘""弱化",甚至很多节目已经完成了"去主持人化"。分析"去主持人化"现象的动因、特征与发展,指出"去主持人化"实际上是主持功能实现主体的转移,明确"去主持人化"现象实际上是丰富了综艺节目的多样性,为受众提供了更多选择。

    综艺节目去主持人化主持职能主体转变

    单科院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特色化教育路径研究——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

    孙希洋肖灵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学位是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广州体育学院自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以来,从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和体育类单科院校的特殊性问题两方面入手,分析当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并积极探索新传专业教育的新路径,认为单科院校需要在强化实践的基础上探寻学科发展特色,构建鲜明的特色化教育路径。广州体育学院坚持"体育+"的发展路径,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推进高层次体育新闻传播人才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品牌化"实践教学平台,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保障。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单科院校特色化教育路径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现实困境与可行路径研究

    邱博雅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指引大学生人生方向的主要宣传教育阵地。但网络空间纷繁复杂的信息在大数据智能推送的加持下,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网络困境。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解决网络舆情风险管控力弱,育人内容缺乏创新性,新媒体专业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从新媒体角度提出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可行路径。要通过提升新媒体管控力,推出多类优质网络作品,注重新媒体专业型人才培养,激发高职院校新媒体平台活力,以网络力量提升育人成效。

    高职院校新媒体平台网络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