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半月刊

传媒论坛/Journal Media For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舆论监督发展的新趋向

    陈信凌涂传青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清晰的发展目标与美好的发展愿景,为新闻舆论监督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传播技术的迭代更新,为新闻舆论监督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多种因素的交织共存,使新闻舆论监督呈现出一些新趋向,具体表现为:议题剖析聚焦观念、意见表达更加稳妥、作品模态日趋多样、网络问政渐成常态。总体而言,新时代的新闻舆论监督发展更富理性、更加平稳、更趋多样。

    新时代舆论监督理性平稳形态多样

    网络青年:"猎人""猎物"二元对立的消解

    莫梅锋
    7页

    数字时代青年群体人际交往研究

    施慧慧雷思涵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呈现出新的形态和样貌。研究青年群体人际交往的动机、态度、行为,提出目前青年群体人际交往存在寻求认同、趣缘连接、边界维系的特征,呈现出群体极化、摇摆交往、网络沉迷等问题,分析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并从提升认知能力、强化情感关怀、推动线上线下的协调统一等方面对青年群体人际交往提出了引导策略。

    数字时代青年群体人际交往协调统一

    青年网络自嘲的生成理路及引导策略研究

    饶芸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青年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青年群体在网络上的行为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青年网络自嘲现象尤为突出,它不仅是个体心理调适的一种方式,也是群体文化认同和表达的一种形式。网络自嘲在帮助青年自我调适、疏解压力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主体迷失与精神内耗的自我认知风险、交往异化与代际鸿沟的社会认可风险、政治疏离与价值错位的政治认同风险,必须保持警惕并积极应对。

    青年网络自嘲青年亚文化社会心态

    Z世代青年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及其治理——基于浙江省6所高校的调研

    吴朵美
    14-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Z世代青年网络舆情呈现出主流声音与负面情绪双重交锋的特征。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的浪潮中,其传播速度快、参与度高,传播渠道多样化、表达情感化,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极易诱发舆情危机。在构建网络舆情治理体系中,要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强化网络素质教育,提高青年网络素养;创新网络传播方式,建立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评队伍建设,提升舆情管控能力;选树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走向,从而形成有效闭环。

    Z世代青年网络舆情传播特征治理

    城市漫游:青年群体的新型文旅样态与媒介社交场景建构

    战令琦牛蕊蕊
    17-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增长与技术发展的双重裹挟下,当前社会的运转模式呈现高速化发展。在快节奏生活中,从"特种兵"式的疯狂打卡到悠然自得的城市漫步,出行方式的多元化,彰显青年群体对现代生活方式选择的多样化。具有松弛感、不确定性、文化在地性的城市漫游,成为青年群体所推崇的全新社交行为。这种媒介社交场景契合青年群体的精神满足与心理需求。

    城市漫游青年群体旅行方式社交场景

    延安时期《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传播探究

    杨净媛蔡敏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9年复刊的《中国青年》杂志,是延安时期党领导下出版发行的青年刊物,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方针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延安时期党教育青年的重要平台。该杂志聚焦青年群体、翻译进步书籍、交流先进思想、指导青年运动、总结实践经验,采用科学传播策略,提升了青年革命觉悟与热情。其成功经验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全党、教育青年提供了有力借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青年》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

    认同与共鸣:基于共情理论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探索

    马春梅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基于共情理论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有利于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成效。在探讨共情理论与红色文化传播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了红色文化传播现状、取得成效,并明确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共情理论构建红色文化传播模式:一是情感共鸣的营造策略;二是互动体验的设计思路;三是实施跨媒介叙事策略;四是保障、维护红色文化资源,以期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成效。

    共情理论红色文化传播模式

    数据新闻伦理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

    张集媛陈爽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新闻应运而生。数据新闻能够更迅速更精准地发现、制作和呈现新闻内容,与传统新闻报道的方式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新闻伦理问题。以数据新闻的特点为切入点,从数据新闻收集、编辑、呈现过程等方面分析存在的伦理问题,并从新闻从业者培养、数据内容挖掘、各层面监管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数据新闻新闻伦理优化路径

    乡村直播电商中的符号建构及互动机制研究

    刘艳娥彭承越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大力推进,乡村直播电商取得迅猛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种新业态。基于符号互动理论,以"主播""产品""场景"三大符号体系对乡村直播电商进行分析。通过互动仪式促成消费意愿、情感共鸣引发情感消费的方式,实现从观看转向消费的符号互动机制,达到助农目的。当前乡村直播电商也面临同质化引起审美疲劳、消费幻象引发信任危机的问题,影响乡村直播电商发展这就要求直播主体创新符号呈现、与用户建立起有效的信任关系,从而推动乡村直播电商长效发展。

    乡村直播电商场景助农符号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