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半月刊

传媒论坛/Journal Media For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B站小体量UP主数字劳动现状研究

    赵祎涓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视频平台用户参与的平民化、普遍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资本的遮蔽下不自知地参与到视频平台的数字劳动中。UP主作为B站最典型的数字劳工,其数字活动在资本的运作下被异化为数字劳动。将小体量UP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从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方面出发深描小体量UP主的数字劳动现状。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分区的小体量UP主都面临与平台不平等的劳动关系、掌握的劳动工具不全面、算法等媒介素养不足等诸多共性的数字劳动困境。此外,部分小体量UP主若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账号定位、视频选题、更新频率等方面做出提升,对其获得更多的物质和情感回报大有裨益。

    小体量UP主数字劳工视频生产者UGC视频平台媒介素养

    书写的"输入化":中文输入法的缘起、社会化及未来面向

    许凌波罗晓军周海宁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文化论争和历史演进中,虽然中国文字存在表达方式与文化因素的限制,但拼音输入法突出重围成为最普遍的日常输入系统。在中文输入法的应用中实现了诸如输入即发表、输入即编辑、输入即社会生产等社会传播效果。随着技术的飞速演进,中文输入法正在尝试突破现有输入逻辑,寻求语音输入和智能输入等新的输入方式,进而塑造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中文输入法社会传播书写的未来

    保持连接背后:错失恐惧的问题场域与传播学研究趋势

    程一若王立新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互联网用户与网络连接的时间逐渐变长,错失恐惧现象作为一种个体的弥散型焦虑心理引发了广泛关注,并有演化成普遍的社会症候的趋势。以国内外多学科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这一新兴现象进行阐述,关注其在传播学领域的研究倾向和趋势,并针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提出错失恐惧研究的意义。

    错失恐惧FoMO概念界定媒介心理社交媒体

    集体记忆视角下武汉疫情防控战的媒介化研究

    范婷煜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集体记忆的视角,研究了武汉疫情防控期间媒介的演变与对集体记忆的影响。通过对媒介记录和媒介文献的分析,旨在深入理解武汉疫情防控战中媒介与集体记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关的理论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媒介在疫情防控战中对于集体记忆的塑造和传播的作用。

    集体记忆武汉疫情防控战媒介化

    短视频内容营销的传播效果分析——以抖音平台为例

    王希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内容营销已成为抖音等平台吸引用户的关键手段。该策略通过高质量的内容策划、专业的视频制作与互动的营销策略来吸引观众。内容策划需注重创意与话题性,而制作方面则侧重于画面质量与剪辑技巧。实施营销策略时,品牌通常与KOL合作,利用平台推广工具,并与观众互动以增加参与度。效果评估主要通过播放量、点赞数、评论数和转发数等指标进行。然而,短视频平台内容同质化和用户审美疲劳等问题亟须解决,品牌需持续创新内容,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并对策略进行持续优化以保持竞争力。

    短视频内容营销抖音平台内容策划

    社会治理语境下政务新媒体运营困境与进路研究

    孙志丹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短视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涌现,为我国的社会治理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设了政务新媒体,基于"两微一端一视频"的新媒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运营人员缺乏经验、团队建设难度大、人力成本高、运营技术壁垒高等问题,政务新媒体的运营状况不佳。深入剖析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在更清晰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各地能够更加注重政务新媒体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并持续地寻求创新性的发展机遇。

    政务新媒体新媒体运营困境

    情感嵌套: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创新叙事和价值表达

    肖玉琴张未曦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创造了一种微短剧场域下家国情怀表达的全新方式。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从叙事逻辑和情感诉求两个维度对《逃出大英博物馆》展开分析,讨论微短剧在自媒体时代的叙事实践与价值表达。《逃出大英博物馆》通过拟人化激发心灵共情、称呼语释放家乡依恋、细节点调动爱国情怀,三层情感嵌套结构实现对观众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唤醒,从而凝聚了观众的民族主义和家国认同,延展了剧情的价值张力。个体与家国、历史与当下、虚拟与现实、时间与空间构成的多层嵌套方式为国产微短剧的小剧情大叙事创作提供了样板。

    微短剧家国情怀创新表达

    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解读时间切片与超现实空间设计

    肖子烨王雪璞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表现一直是电影艺术和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研究电影中的时间切片技术和超现实空间设计,探讨了它们对电影叙事和观影体验的影响。从时间切片技术的定义、起源、工作原理和视觉效果入手,结合代表性电影中的应用案例,研究超现实空间设计的特点、与观众的心理交互、制作技术以及时间切片和超现实空间的交互融合对电影叙事的影响及其背后的视听心理学原理。

    时间切片超现实空间电影叙事电影技术

    我国AI主播研究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闵媛春杨明义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研究,分析对AI主播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研究发现,AI主播研究集中在人工智能技术与AI主播的发展、AI主播对新闻报道的应用和主流媒体AI主播的智能融合等议题。通过梳理AI主播研究的阶段性特征,显现出AI主播的发展脉络。未来AI主播研究需向智能传播、智能审美和智能理论等方面跨学科发展。

    AI主播播音主持人工智能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路径探究——以"中国新闻史"课程为例

    庄廷江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教学目标建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四个维度探讨了"中国新闻史"以思政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以期"中国新闻史"教学能够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产生协同效应,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中国新闻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