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

刘德培

季刊

1001-9294

actacams@263.net.cn

010-6510589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九号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Jour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1986年创刊。本刊旨在向国外介绍中国在医学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以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本刊设有述评、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研究简讯、会议报道等栏目。编委会由国内著名的医学研究所及大学的四十余名专家组成,另外尚有17名国际编委。本刊在国际国内医学界均享有一定声誉,已被下列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及其数据库收录: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PubMed)及其《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美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及其《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妇科手术患者低体温持续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相关: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王素梅裴丽坚张越伦易杰...
    233-240,中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妇科手术患者中低体温持续时间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我院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持续监测术中核心体温变化,追踪术后早期并发症。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与术中低体温持续时间、最低体温小于36℃以及进入PACU或ICU时低体温状态的关联。此外,使用累积概率散点图和移动平均序列探索低体温持续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率之间存在的潜在拐点。结果 研究共纳入370例患者,其中193例(52。2%)出现低体温,177例(47。8%)体温正常。在这些患者中,共有92例(24。9%)发生了并发症。低体温持续时间(每增加1分钟调整后OR值:1。003,95%CI:1。000-1。006,P=0。047)和进入 PACU 或 ICU 时的低体温状态(调整后 OR 值:1。980,95%CI:1。135-3。454,P=0。016)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低体温持续时间的增加,术后并发症的累积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在120分钟处观察到一个潜在的拐点。结论 在妇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持续时间以及进入PACU或ICU时的低体温状态与术后并发症有关。尽量缩短低体温的持续时间在临床上可能是有意义的。

    低体温并发症妇科手术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全身炎症综合指数及系统炎症反应指数对重症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

    李鹏飞路鑫周雨倩王可...
    241-248,中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多发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创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这些危险因素对LE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被收住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ICU的重症创伤患者。根据受伤至伤后30天内的超声检查结果,将发生LEDVT的患者纳入LEDVT组,未发生LEDVT的患者纳入NLEDVT组。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识别LEDVT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结果 LEDVT组纳入56例患者,NLEDVT组纳入81例患者。年龄、全身炎症综合指数(Aggregate Index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AISI),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ystemtic Immune Inflammation,SIRI),ICU 住院时间及白蛋白是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些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4,0。657,0。694,0。668和0。405。综合分析年龄、SIRI、AISI及白蛋白对重症创伤患者发生LEDVT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3,0。88,P=0。037)。结论 综合年龄、SIRI、AISI和白蛋白的分析模型对重症创伤患者发生LEDVT具有预测价值。

    重症创伤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全身炎症综合指数系统炎症反应指数下肢深静脉血栓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中药治疗失眠的复方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

    郭文龙姜惠娟李彦荣杨金龙...
    249-260,中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为中医临床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筛选整理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方剂并结构化处理,应用基本统计方法分析用药基本情况,应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应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核心靶点与药对核心成分的结合性。结果 共筛选、整理和结构化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方剂104首、药物197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依次是酸枣仁、甘草、人参、茯神等,其中补虚类药物居多,后依次是清热、安神和解表类,药味依次是甘、辛、苦居多,性以温、寒居多,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居多。挖掘到六个核心药对分别是:黄芪-人参、川芎-甘草、远志-酸枣仁、柏子仁-酸枣仁、陈皮-甘草、黄芪-酸枣仁。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这些核心药对可能通过cAMP信号通路协同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rolactin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信号通路关联网络显示cAMP信号通路处于关键节点位置。分子对接预测显示核心靶点与药对的主要成分有良好的结合性。结论 酸枣仁、甘草、黄芪、人参、柏子仁、远志等是治疗失眠的主要中草药,性以寒温为主,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为主。黄芪-人参、川芎-甘草、远志-酸枣仁、柏子仁-酸枣仁、陈皮-甘草、黄芪-酸枣仁为治疗失眠的核心药对。这些药对可能通过cAMP信号通路协同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调节失眠。

    用药规律作用机制失眠数据挖掘药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铜死亡和铁死亡相关的核心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柔柔杨启帆赵晶徐守竹...
    261-272,中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铜死亡和铁死亡过程的核心基因,并确定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非酒精性脂肪肝转录组数据集GSE89632,运用R软件包的"limma"以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筛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采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对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从FerrDbV2数据库中提取铁死亡相关基因,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铜死亡相关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与铜死亡和铁死亡均相关的基因,命名为CRF(cuproptosis-and ferroptosis-related,CRF)基因。DEGs、WGCNA和CRF基因的交集作为核心基因,采用GSE109836和GSE227714数据集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验证核心基因核心基因的在NASH 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利用R软件包的"rms",基于核心基因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模型的诺曼图,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评估核心基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此外,采用CIBERSORT算法分型NASH组与HC组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种浸润免疫细胞间的关系。结果 GSE89632数据集分析显示,NASH组与HC组之间存在236个DEGs。WGCNA分析揭示了 8个显著模块和11,095个模块基因。其中330个为CRF基因。交集分析发现,IL6、IL1B、JUN、NR4A1和PTGS2为核心基因,它们在NASH患者的肝组织中均表达下调,此结果得到了验证数据集和RT-qPCR的验证。ROC曲线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它们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5、0。941、1。000、0。967和0。985。NASH组的γδT细胞、M1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和静息肥大细胞的浸润比例高于HC组。结论 IL6、IL1B、JUN、NR4A1和PTGS2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铜死亡和铁死亡相关的核心基因,此发现为深入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可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新方向。

    非酒精性脂肪肝铜死亡铁死亡生物信息学分析

    心肌应变在监测胃肠道癌症患者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相关心功能障碍方面的价值

    杨威杨建霞关敬元包乌云...
    273-281,中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应变对于胃肠道癌症患者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90例首次住院拟接受抗代谢类药物新辅助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癌症患者。研究收集并分析了每个患者每周期住院化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和临床数据。癌症治疗相关的心功能障碍(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基线降低至少5%至绝对值<53%,同时伴有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或LVEF较基线降低至少10%至绝对值<53%,不伴有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亚临床心功能损伤定义为: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相较基线值减低至少 15%。结果 51例患者最终完成了4个周期的化疗和分析。4个周期化疗后,LVEF、GLS、GLS-epi(心脏外膜GLS)、GLS-endo(心脏内膜GLS)均有所下降。在整个随访期间,共有6例(11。8%)患者发展为CTRCD,13例(25。5%)患者发展为CTRCD以外的亚临床心功能损害。COX回归分析显示,化疗一周期后,左房射血分数和左房储备期应变的变化率(分别为C1v-LAEF和C1v-LASr)与CTRCD相关[C1v-LAEF(HR=1。040;95%CI:1。000-1。082;P=0。047);C1v-LASr(HR=1。024;95%CI:1。000-1。048;P=0。048)]。以 C1v-LAEF>19。68%为临界值时,C1v-LAEF预测CTRC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93。3%;以C1v-LASr>14。73%为临界值时,C1v-LASr预测CTRC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75。6%。C1v-LAEF和C1v-LASr预测CTRC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和0。707。结论 接受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的患者出现亚临床心功能损害时GLS发生改变,C1v-LAEF和C1v-LASr是心功能损害的早期预测指标。

    氟尿嘧啶心血管毒性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心肌做功心肌应变

    视频反馈提高了麻醉科住院医师在术前访视中表达同理心的能力

    夏迪龚亚红阮侠许力...
    282-287,中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情境式讲座和个性化视频反馈对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中沟通技巧的影响。方法 我们共招募24名麻醉科住院医师,并将其随机分为视频组和对照组。两组医师均参加了情景模拟访谈,并通过讲座形式接受了关于在术前访视中如何与患者沟通的培训。之后,视频组医师收到了在模拟访谈过程中录制的视频,视频中加入了对医师访谈表现的个性化反馈。一周后,所有医师再次进行模拟访谈。每次访谈后,两名考官和一名标准化患者采用CARE量表对有医师的沟通技巧进行评估,评估者对组别分配不知情。结果 培训前,两组医师的CARE评分相近;培训后,两组的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训练后,视频组的CAR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标准化患者对住院医师的评分提高尤为明显(t=6。980,P<0。001)。考官评分与标准化患者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 基于情境的讲座结合模拟访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培训方法,个性化视频反馈能进一步提高医师的访谈沟通技能。

    视频反馈术前访视沟通技巧情景模拟

    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现状与发展建议

    刘曙霞王琰杨爽王雅晴...
    288-296,中插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药审评审批政策改革,我国迎来了创新药研发的热潮。基于药融云数据库和医药魔方数据库,我们分析了中国创新药物数据,包含已获批上市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创新药的数据,梳理了主要研发机构和企业、创新药靶点类型分布以及获批创新药的主要治疗领域等,并与全球创新药研发格局进行了比较。2020年以来,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生物制药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在竞争中,涌现出一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我国临床试验阶段和已获批药物的热门靶点包括酪氨酸蛋白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肿瘤疾病是中国新药研发最活跃的领域,其次是感染和神经系统疾病。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研发创新投入、优化产品管线布局、加强国际合作以及聚焦创新靶点等建议。本综述能为制药研发企业、科研人员和政府管理人员等提供决策参考。

    创新药药物研发竞争分析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终住院缓和医疗照护:一例的经验和启示

    肖志源孙燕霞许冬蕊宁晓红...
    297-30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预后差,生存期有限。GBM患者对缓和医疗具有很高的需求。在本病例中,我们为一名21岁女性GBM患者在生命末期提供了住院缓和医疗服务,包括症状管理、精神和心理支持,对其家庭成员的提供了社会心理和临床决策支持,以及对其家庭在患者离世前后给予丧亲管理。此外,我们还为家属提供了全面的临终心理准备,并协助家属度过哀伤期。本研究旨在为恶性脑肿瘤患者缓和医疗的临床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胶质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缓和医疗生命末期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