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xb@cqut.edu.cn

023-68667299

400050

重庆杨家坪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政治哲学、工商管理、法学、语言文学为主要刊登内容,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有效治理驱动共同富裕: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程明方青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永恒课题和根本追求。乡村有效治理驱动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体现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弥合城乡失衡态势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中。乡村有效治理是共同富裕的逻辑前提;推动共同富裕是乡村有效治理的价值旨趣;乡村有效治理与共同富裕具有高度契合性。强化乡村公共产品供给、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筑牢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是乡村有效治理驱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乡村治理共同富裕内在逻辑实践进路

    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与世界意义

    刘纯明兰曾妮卿晓秋
    11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各国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基于比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成功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至上的立场作为现代化的价值遵循,坚持在全面对外开放中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这些特点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跟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区别开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揭示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类用和平发展方式追求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破解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话语权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选择与推进提供了榜样示范,为克服非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弊端提供了思路与启示,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非西方式现代化道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党的领导

    乡村振兴战略: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展示——研究进展、热点辨析与趋势展望

    贾玮李梦薇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以2018—2021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3472篇CSSCI期刊论文为数据样本,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提出以来该学术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时代背景和政策变迁解读乡村振兴研究的热点和演变历程,进而梳理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脉络特征与热点变迁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现大幅增长及波动上升的趋势,预测未来将会平稳增长;学界围绕政策变迁和城乡发展的现实状况,基于振兴主体和振兴方式拓展了众多学术研究增长点,乡村振兴领域形成了"政策解读—内涵界定—困境剖析—实践路径—发展模式"的研究演变脉络;最后,从创新乡村振兴原创性理论、拓展研究内容和视角、丰富研究方法使用层面对新时期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计量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执行因何遇阻?——基于修正后的模糊—冲突模型解释

    张贵群张旭
    13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然而,乡村人才振兴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似乎与预期不符,政策执行部分呈"梗阻"特征。通过构建政策模糊性与冲突性的测量指标,根据政策文本流变对政策执行过程的整体呈现分析政策执行遇阻的原因何在。分析发现: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在自上而下的文本流变中,政策模糊性递进下降、冲突性递进上升,流转至县级政府时表现为政策模糊性降低而冲突性升高。逐层清晰的政策内容和层层施压的传导体制促使政策执行任务集中于县级政府,造成执行压力下沉,继而导致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执行遇阻。后续的政策调整应致力促进政策执行类型的积极转化和分解县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压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执行模糊—冲突模型基层政府模糊性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评述

    姜松刘成微
    15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学界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问题与障碍、评价与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涌现出来诸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但已有成果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阐释力度不足,缺少宏观层面的总体把握与比较解构,评价指标体系偏离有效衔接的核心内涵,有效衔接实现条件缺乏实证证据,城乡统筹实践方案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研究缺口,将成为新时期研究深入的主攻方向。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论脉络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光明王莹莹程继伟覃乐怡...
    16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实际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10—2021年的相关数据,计算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探究耦合协调特征,采用基尼系数探究区域差异,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协调度等级为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分布形式;②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耦合关系整体差异正在不断扩大,七大区域与全国走势基本相同,各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性愈发显著,组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差异的主要来源;③开放程度、专利数量、政府支持、教育水平和能源消耗总量对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第二产业GDP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能更直观地表现出城镇化和科技创新水平耦合的变化趋势和方向。要提高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应充分挖掘协调发展的实质,加强跨区合作,加大政府投入,提升整体协调发展程度。

    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协调Tobit模型

    高管薪酬激励、高管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能力——基于我国军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孙丽璐罗威冯榆
    17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工企业具有服务国防军队建设、促进科技进步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是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国内外安全和发展新形势、新特点使得军工企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而创新能力是强化军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关键要素。为考察军工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高管薪酬激励、高管创新意愿是否有内在的关联,从高阶梯队理论视角出发,以沪深两市A股2012—2019年56家军工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军工企业高管薪酬激励与高管创新意愿显著正相关;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并且受到高管创新意愿的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企业家精神在其中介作用中具有调节效应,企业家精神富足地区的军工企业薪酬激励更能增强高管创新意愿,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军工企业应依据管理层长期研发决策建立恰当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第二,加强军工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培育并树立企业高管的创新意识;第三,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育和提升区域内的企业家精神。

    高管薪酬激励高管创新意愿企业创新能力高阶梯队理论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陈良敏张伟伟
    19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主题=(乡村振兴)and(金融)"为检索条件,将检索到的2018—2021年的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软件作为研究工具,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对文献的基本特征进行系统识别,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等方面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近年来金融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热度迅速提升,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但学界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略显单薄,需要注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研究,深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选题的系统性研究,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跨学科、跨专业间的合作和交流。

    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知识图谱CiteSpace

    深化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研究

    韩喜平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