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充分发挥"算法+"在推动数实融合中的关键作用

    段炳德胡豫陇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算力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算法+"产业融合形成的算法经济深入发展,算法应用正逐步向制造业、电信、金融等传统行业拓展."算法+"加速我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进程.与此同时,我国"算法+"产业发展并不均衡,一是亟待从服务业场景扩展;二是"算法+"发展遭遇技术与人才瓶颈,算法工程师人才不足;三是少数算法应用引发舆论关注,并影响"算法+"产业的发展环境.建议促进算法在重点产业的应用,提高各产业数字渗透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突破算法等核心技术瓶颈和人才瓶颈;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建立完善的算法治理体系;凝聚社会多方面主体合力,预防和惩治算法滥用问题.

    "算法+"数实融合算法经济指数数字经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创新

    苏百义李凌波
    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全球生态治理的新思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擘画和谐共生的生态新图景;"生态与政治紧密联系"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重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延伸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澄明保护生态的生产力内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理论,体认民生范畴的生活转换.这些论断涵盖了从认识到方法指南、从主题践履到价值旨归等多个方面,在变与不变的新境遇中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态意蕴"追本溯源",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时代价值"固本培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守正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世界文明的生态转向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问责制的实践逻辑及现实优化进路

    张伟进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内问责工作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健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内容.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问责制的实践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问责制,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高度重视科学的顶层设计,牵住主体责任的"牛鼻子",重点抓好"关键少数",注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推动党内问责实践不断发展.基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优化党内问责制度势在必行,其现实进路是:重点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落实.

    党的建设党内问责制全面从严治党党内监督自我革命

    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逻辑及其世界意义

    邹新韦勋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对西方现代化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公平正义对霸权主义的超越、协调发展对急功近利的超越、合作共赢对"零和对抗"的超越、人民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理论的先进性、手段的正当性、道路的科学性而屹立世界,向全世界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新图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全新借鉴和路径选择,为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西方现代化

    数字经济、财政压力与科技创新——基于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分析

    李光龙余子仝
    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二,财政压力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财政压力越小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三,数字经济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第四,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后,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科技创新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合理控制地方财政压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

    数字经济财政压力科技创新"宽带中国"调节效应门槛效应

    赋能视角下数字营商环境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乐承毅刘炎
    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数字营商环境在数字化情境下激发赋能效应并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机制,进一步研究新兴数字技术如何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优化我国数字营商环境建设和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赋能理论,结合各地政府开展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案例,深入剖析数字营商"硬"环境和"软"环境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营商环境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分别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营商制度建设两方面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2)数字营商"硬"环境和"软"环境均能通过结构、心理和资源3种赋能机制,从不同维度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3)结合技术嵌入理论,数字技术对"硬"环境和"软"环境赋能过程的作用分别体现在增强物理连接和促进数字互动方面.以上结论对各地政府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推动当地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据此提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准入的便利性,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引导和支持企业塑造积极的文化制度等建议.

    赋能理论数字化转型数字营商环境技术嵌入理论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了吗?

    周升起张梓琳
    6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快速崛起的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力量.基于2007—2020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全球产业结构升级,且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制度质量来抑制产业结构均衡状态的偏离,并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中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显著.以上结论对探索中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进程,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据此提出加大数字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加快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等建议.

    数字经济劳动生产率制度质量产业结构升级全球产业链

    以分类促进社会救助的机会公平:中国农村的经验

    孙婧芳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是共同富裕的核心原则之一,社会救助作为分配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人人享有和机会公平同样是社会救助的应有之义.从分类社会救助的理念出发,分析了中国"两不愁三保障"社会救助的分类特征、其分散性以及机会公平性.研究发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社会救助方式虽然涉及多个维度,但是与多维救助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类社会救助受助群体之间存在较强的分散性;不同维度贫困之间极高的错配率,使以收入救助为基础的"两不愁三保障"难以覆盖不需要收入救助但需要其他维度救助的群体,在分类救助的视角下存在较大的覆盖不足.这也大幅降低了社会救助的机会公平性.鉴于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分类社会救助的建立,打破其他分类维度与收入维度之间的高度捆绑,以相对独立的社会救助分类提高社会救助获得的机会公平性.

    共同富裕分配格局社会救助分类救助机会公平两不愁三保障

    1993—2023年国内消费主义思潮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彭菊花罗金
    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1993—2023年收录的篇名包含"消费主义"的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共621篇进行计量分析,从文献特征、热点议题和总结与展望3个方面对国内消费主义思潮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国内消费主义思潮研究热度总体不高,2006—2016年是发文量增长的关键期;相关研究合作较为缺失,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热点聚焦于消费主义的概念辨析、表现、负面影响以及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等方面.展望未来,应加强不同学科对消费主义的研究,丰富消费主义影响群体的相关研究,增强消费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的交叉研究,重视消费主义的实证研究.

    消费主义思潮研究进展CiteSpace文献计量

    数据安全案件中行刑双向衔接的理性思辨与程序构建

    王逍静代光胜
    10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载体,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被泄露、篡改等风险,数据安全问题随之涌现.在行刑衔接语境下,"以罚代刑"会危及数据安全,"以刑代罚"则会限制数据发展,这就对构建数据安全领域的行刑衔接制度提出了现实需求.当前,数据安全案件在正向移送环节还存在标准不明、证据转化受阻等问题,需要构建以构成要件为核心的正向移送标准,并通过确立电子数据移送范围及提取、存储规则等方式优化证据移送的转化路径.在反向移送环节,存在移送标准不明、移送动力不足、缺乏全程监管等问题,需要统一数据安全犯罪适用罪名、构建移送激励制度、健全行刑衔接全链条监督机制.

    行刑衔接数据安全数据发展移动机制正向移送反向移达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