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一战线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一战线学研究
统一战线学研究

段援埃

双月刊

2096-3378

ysyxb@163.com

023-62876761

400064

重庆市江北区嘉陵三村272号

统一战线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United Front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主管、重庆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以反映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1999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从2009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它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服务,鼓励理论创新,着重反映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反映统一战线各领域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之作,反映国内外统一战线及其相关学术研究的新动态,注重统战学术性、理论创见性、知识可读性,提倡准确、鲜明、清新的文风,辟有统战理论前沿、政党制度透视、参政党理论与实践、人民政协、无党派人士、新社会阶层、民族与宗教、“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统战工作论坛、统战史话、中华文化、世界纵横、政治发展和社会科学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耦合共生

    汪仕凯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存在着耦合共生关系,一方面两者在内容上相互包容,另一方面两者在实践中互为条件.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相互给予、共同发展的耦合共生关系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建构的结果.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的耦合共生关系,起源于统一战线与民主的联系,形成于统一战线与人民民主的耦合共生,最终成熟于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耦合共生.团结和民主的同构是两者之间耦合共生关系的内在结构.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事务的公共性、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民主的发展性,共同构成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耦合共生关系的基本条件.

    统一战线全过程人民民主耦合共生党的领导团结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统一战线:治理功能、制度结构与实践路径

    陈家刚赵佳豪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一战线是一种政治联盟形式.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通过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统一战线具有凝聚共识与汇聚力量、权力监督与决策优化、完善治理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统一战线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统一战线治理功能的凸显,具有坚实的制度支撑.这种制度结构是以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新型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制度为构成要素的体系化形式.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统一战线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坚持战略与制度的结合、坚持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全过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协商民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历史演进、鲜明特征与实践价值

    钟德涛付瑀
    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度性建设即制度体系、实践操作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本身是制度性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局部到全面的演进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逐渐步入确定性、稳定性、现代性的发展轨道,即制度性建设阶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经历了关联演进历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召开为基础奠定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后至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前为开局起步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为不断拓展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至今为日臻完善定型阶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体现出建设体系由点到面、建设内容由表及里、建设内核由浅入深、建设理念由粗向细的鲜明发展特征.在长期实践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与长期稳定的有机结合、政党政治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以及权威、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创生出诸多发展成果,彰显出重要实践价值.展望未来,应在制度主体、体制机制与制度文化三个层面进一步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使之有效激发制度效能、积聚制度资源、凝聚制度力量,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制度性建设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中国式现代化中统一战线驱动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

    陈欣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统一战线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机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共同富裕有着内在联系.其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蕴含着统一战线特质,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为实现共同富裕营造了稳定的政治秩序,统一战线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并为共同富裕凝聚了共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统一战线以凝聚共识、优化秩序、汇聚人才等作用机理,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助力推进共同富裕.统一战线驱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的优势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政治秩序

    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及制度建设主线——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张艳娥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系统谋划了保障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制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问题.深刻把握全会精神,需要立足制度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契合互进的底层逻辑,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和核心要求是保持国家自主性、发展人民性和体现文明的超越性.这是由后发外源型现代化的时空境遇、人口规模巨大的半边缘状态以及社会主义的方向选择决定的.这一底层逻辑内在决定着制度建构的走向和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鲜明特质和显著优势,集中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坚强核心;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体现和保证人民主体地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制度巩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统合秩序与活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更突出制度建设的主线和牵引作用,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式现代化制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自主性人民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论述

    柯增金侯勇
    6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也是对改革开放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论述围绕制度建设的领导论、目标论、价值论、体系论、方法论、自信论、执行论展开,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这一重要论述不断夯实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基石,以制度建设巩固全体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提供科学制度安排.这一重要论述通过调整制度结构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制度支撑.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一重要论述推动创造人类制度文明新形态,为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不断开辟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制度建设改革共识制度文明

    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脉络、辩证联系与实践进路

    刘宗灵张雨桐
    7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以矢志不渝的改革举措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脉络揭示了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深刻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连续接力的改革历程中逐步走向成熟.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逻辑层面具有紧密相连、互为依托的辩证联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二者密切关联、双向互动并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基于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联系,其实践进路必须从党的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共同富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新质生产力五个方面着手,从而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脉络辩证联系实践路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三个更加注重"的思想意蕴与实践要求

    樊士博
    9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要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中国政治的核心议题.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构成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三个更加注重"既是作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体,也是分别指向改革系统性、结构性和协同性的联系体.坚持"三个更加注重"是用好已有改革经验的必然要求,也是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指南.科学理解"三个更加注重"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就要从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加以考量.面向未来,应在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支撑、标识等新提法、新论断基础上,坚持"三个更加注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三个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方法论

    六维驱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要素与作用机理

    邓海龙牛宝琨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诸多动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与有效驱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是由改革源动力、政党领导力、人民推动力、目标导向力、制度执行力、实践创新力等多种动力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其中,改革源动力是指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政党领导力是指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人民推动力是指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目标导向力是指实现强国复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制度执行力是指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实践创新力是指推动实践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这些动力要素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在协同耦合中形成了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这一作用过程不仅从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等微观层面系统揭示了六维动力要素的各自运作逻辑,更在宏观层面上彰显了多种动力要素共同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机理与效果.中国式现代化越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加强对众多动力要素的系统集成,提升各动力要素的关联性、互动性、协同性、系统性,形成各动力要素同向发力、高效运转的动力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动力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制度建设党的领导

    美国歪曲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历程、表现与本质

    伍俐斌张骏
    11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肯定了一个中国原则,是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处理所谓台湾参与问题的基本遵循,没有产生过任何争议.美国出于对华全面竞争与对抗的目的,以扩大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为借口,以多种方式歪曲2758号决议:一是美国学界和政界无中生有地制造所谓2758号决议"争议";二是推动台湾取得国际组织的"适当"资格,掏空2758号决议.从未来动向看,美国妄图迫使联合国大会重新解释2758号决议或者通过替代决议.美国歪曲2758号决议的本质,是妄图用其"一个中国政策"取代一个中国原则,抢夺台湾问题的主导权;在国际上打造价值观同盟,展开对华意识形态竞争;与"台独"势力合流,妄图遏阻中国统一.美国歪曲2758号决议可谓动作频频、来势汹汹.中国应静观其表现、洞察其本质,采取针对性措施,打好打赢这场围绕2758号决议的"法律战".

    台湾问题2758号决议一个中国原则美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