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历史演进、鲜明特征与实践价值

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历史演进、鲜明特征与实践价值

扫码查看
制度性建设即制度体系、实践操作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本身是制度性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局部到全面的演进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逐渐步入确定性、稳定性、现代性的发展轨道,即制度性建设阶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经历了关联演进历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召开为基础奠定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后至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前为开局起步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为不断拓展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至今为日臻完善定型阶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体现出建设体系由点到面、建设内容由表及里、建设内核由浅入深、建设理念由粗向细的鲜明发展特征.在长期实践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与长期稳定的有机结合、政党政治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以及权威、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创生出诸多发展成果,彰显出重要实践价值.展望未来,应在制度主体、体制机制与制度文化三个层面进一步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性建设,使之有效激发制度效能、积聚制度资源、凝聚制度力量,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保障.

钟德涛、付瑀

展开 >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制度性建设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2024

统一战线学研究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

统一战线学研究

CHSSCD
影响因子:0.326
ISSN:2096-3378
年,卷(期):20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