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雷寒

月刊

0253-3626

cyxbbjb@126.com

023-68485032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性学术刊物,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通过论著、临床研究及短篇报道等栏目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内容。为了更好地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医药信息,欢迎从事医学卫生事业的人员踊跃投稿,并优先考虑属国家、省、市科研基金项目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GS17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进展

    叶燕乐黄琦周金蔡经爽...
    1408-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7,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机制.方法:获得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的RNAseq数据和相应的临床信息.利用R软件研究RGS17在KIR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使用免疫组化及PCR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K-M)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单因素COX分析、多因素COX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并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STRING进行RGS17相关基因的PPI网络构建,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RT-qPCR、Western blot、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等方法检测RGS17对ACHN细胞增殖迁移及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RGS17在KIRC中高表达,且RGS17的高表达与更高的T分期、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显著相关.K-M生存分析显示,RGS17上调与KIRC患者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下降密切相关.ROC曲线表明RGS17能较好的区分正常和KIRC患者,并在预测KIRC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RGS17是KIRC独立预后因素.使用RGS17表达、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能较好预测1、3、5年生存率.RGS17敲低显著抑制ACHN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另外,RGS17敲低能够抑制cAMP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促癌基因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

    肾透明细胞癌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侵袭PKA/CREB信号通路

    体外循环手术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韩通郭娜陈旭
    1419-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体外循环手术中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ntraoperative acquired pressure injury,IAP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IAP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体外循环手术中发生IAPI的1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从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526例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1∶4)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合并症、术前化验结果、术前Braden压力性损伤评分、术中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循环手术中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526例行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共16例(3.04%)发生IAPI.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BMI、糖尿病、白蛋白、术前Braden压力性损伤评分、手术时间、转机体温在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显示,糖尿病(OR=0.038,95%CI=0.002~0.575,P=0.018)、BMI(OR=0.041,95%CI=0.004~0.459,P=0.011)、术前 Braden 压力性损伤评分(OR=0.302,95%CI=0.139-0.656,P=0.003)是造成体外循环手术IAP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BMI<18.5或>23.9kg/m2、合并糖尿病、术前Braden压力性损伤评分偏低为体外循环手术IAPI的高危因素.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手术室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

    三维摄影技术评估上颌扩弓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初步研究

    王勤花张宇欣刘洋王云霁...
    1424-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术对上颌扩弓患者面部软组织进行分析.方法:对11例需要进行上颌扩弓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拍摄患者三维面部照片,对面中部及嘴唇的宽度,脸颊、八字纹处及嘴唇的面积和体积进行测量,分析正畸患者上颌扩弓后面部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面中部曲线宽度在正畸治疗前为(269.24±49.60)mm,在上颌扩弓治疗后为(322.54±28.94)mm,对比术前明显增大(P=0.005),脸颊面积及体积无明显变化(P>0.05).面下部软组织在上颌扩弓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部位的左右面部测量对比显示上颌扩弓对于左右面部软组织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扩弓会造成面中部宽度增大,而对脸颊面积和体积、面下部软组织无显著改变,左右面部软组织的变化不具差异性.

    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术上颌扩弓面部软组织变化

    低磷血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频捷曹利军鹿中华付路...
    1429-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磷血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符合入组标准的17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测定的血磷水平分为低磷血症组(血磷<0.80 mmol/L)和非低磷血症组(血磷≥0.80 mmol/L).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情况、临床预后和并发症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低磷血症与SAP患者继发腹腔感染和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评价多元回归模型对SAP患者继发腹腔感染和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低磷血症组相比,低磷血症组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比例:60.3%(47/78)比44.6%(45/101),腹腔感染的发生率:43.6%(34/78)比22.8%(23/101),总住院时间(d):26.5(16.0,34.5)比20.0(14.0,30.0),均P<0.05].2组患者在腹腔出血、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磷血症是SAP患者继发腹腔感染和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值分别为 2.985(95%CI=1.434-6.213,P<0.05)和 2.878(95%CI=1.069-7.74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多元回归模型预测SAP患者继发腹腔感染和院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797(95%CI=0.729~0.886)和0.879(95%CI=0.816~0.942),均P<0.001.结论:低磷血症的SAP患者机械通气和继发腹腔感染的比例更高,总住院时间更长.低磷血症是SAP患者继发腹腔感染和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低磷血症胰腺炎腹腔感染病死率

    基于病例研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变化护理预警模型构建

    李夏薇李天椒李伊敬陈东风...
    1434-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构建患者入院早期病情变化护理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400例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病例回顾研究方法,以再出血、转入监护室及死亡作为病情变化的复合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上述病情变化分为病情变化组(176例)及无病情变化组(224例),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构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变化护理预警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入院时体温、入院时脉搏、入院时呼吸、性别、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就诊主诉(黑便、呕血)、血红蛋白在病情变化组与无病情变化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2,95%CI=1.00~1.03)、性别(OR=2.27,95%CI=1.36~3.77)、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OR=2.32,95%CI=1.32~4.09)、入院时体温(OR=7.36,95%CI=3.17~17.08)、就诊主诉黑便(OR=2.09,95%CI=1.04~4.22)、呕血(OR=4.42,95%CI=2.13~9.19)、入院时呼吸(OR=0.78,95%CI=0.67~0.91)、血红蛋白(OR=0.98,95%CI=0.98~0.99)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病情变化护理预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90,模型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x2=3.702,P=0.883,提示拟合度良好.结论:构建的病情变化护理预警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为入院时早期筛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潜在病情变化、进行预见性护理提供了参考.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危险因素预警模型

    高龄孕妇妊娠早期蜕膜及外周血免疫状态变化的研究

    陈佞玄马晓辉李莲杨再林...
    1443-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高龄妊娠女性早孕期母体免疫环境的变化.方法:收集2024年1月至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早期人工流产的女性外周血及蜕膜组织,分为高龄组和对照组,其中高龄组蜕膜标本16例、外周血12例,对照组蜕膜标本23例、外周血13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以及蜕膜 NK(decidual NK,dNK)细胞亚群:dNK 1(CD 103-CD18-CD39+)、dNK2(CD 103-CD 18+CD39-)、dNK3(CD103+CD18+CD39-).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高龄组外周血中CD3+T细胞、CD19+B细胞、NK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无明显差异,但高龄组CD4+T细胞占比[(40.25±6.40)%]较对照组[(35.29±3.95)%]增多(P=0.030),高龄组 CD8+T细胞占比[(21.83±6.20)%]较对照组[(26.69±4.76)%]减少(P=0.041);2组的dNK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dNK1及dNK2细胞亚群在蜕膜NK细胞中占比无明显差异,但高龄组的dNK3亚群占比[(45.21±11.40)%]相较于对照组[(22.93±6.93)%]明显增多(P<0.001).高龄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7),同时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11),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4).结论:高龄妊娠女性妊娠早期母体的免疫环境存在明显变化,dNK细胞亚群中dNK3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外周血中存在CD4+T细胞比例增多和CD8+T细胞比例减少,IL-4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

    高龄妊娠母胎界面免疫调节淋巴细胞亚群蜕膜NK细胞细胞因子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愈合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范艳莫霖肖玲
    1450-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愈合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预估骨折愈合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诊疗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复诊信息、骨痂形成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使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建立骨痂形成和骨折临床愈合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①本研究共调查251例患儿,月龄13-161个月,平均月龄(69.49±2.16);男性153例(60.96%),女性98例(39.04%);伸直型229例(91.23%),屈曲型22例(8.76%);骨痂形成(距骨折)(17.21±5.73)d,骨痂形成(距手术)(13.66±5.68)d,骨折临床愈合(距骨折)(46.67±13.52)d,骨折临床愈合(距手术)(41.24±12.98)d.②骨痂形成与等待手术时间和总蛋白值有关,骨折临床愈合与月龄(X1)、骨折发生在秋季(X2)、等待手术时间(d)(X3)、纤维蛋白原(X4)、手术时长(min)(X5)、白蛋白、骨折分型有关;③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可预测骨痂形成时间的5.5%或6.2%,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20.8%.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愈合时间(距离骨折发生时间点)Y=22.274+0.118X1-5.233X2+0.047X3+3.139X4+0.058X5,R2=0.225,调整后R2=0.208,德宾-沃森系数=1.953,F=13.528,P=0.001.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在每年7~9月,患儿年龄越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越短;通过缩短等待手术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值、缩短手术时间等方式可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利用回归方程可初步预测骨折愈合时间,协助医患安排复诊和取出装置,避免长期石膏固定和多次就诊.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影响因素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概率在线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及相应风险分层系统

    魏晓钦项明申玉洁邱宏翔...
    1457-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食道闭锁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进行预测,寻找导致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计算相应截断值,并制作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方便医务人员快速计算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具体风险概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1例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人口学特征、手术资料和术后资料.本课题组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XGboost 分类(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高斯朴素贝叶斯(gaussian naive bayes,GNB)这5种机器学习算法来构建预测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curve,AUC)评价效度,同时综合F1分数、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Hosmer-Lemeshow检验Brier分数评价校准度及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曲线)对模型的校准度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别计算相应危险因素的截断值,最后制作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构建术后吻合口漏风险分层系统,方便医务人员快速使用.结果:通过对候选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重要度排序、LASSO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出危险因素为断端距离、是否合并复杂先心、术前蛋白、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在5种机器学习算法中,逻辑回归模型在ROC曲线和DCA性能及校准曲线综合指标方面表现最佳,在逻辑回归模型中,训练集的AUC为0.828,准确度为0.772,F1分数为0.532,验证集的AUC为0.799,准确度为0.765,F1分数为0.544.提示该模型用于预测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计算了断端距离及术前蛋白的截断值分别为2 cm及33.9 g/L,临床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在线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输入相应危险因素的结果,计算出某1个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具体概率值.结论:逻辑回归模型可较好地预测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在线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可以迅速地计算出术后吻合口漏的概率,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食道闭锁机器学习预测

    IGBP1对ER阳性乳腺癌增殖和他莫昔芬耐药的影响

    谭文浩刘胜春
    1465-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CRISPR Screen正向基因筛选技术,筛选出他莫昔芬耐药靶点基因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1(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 1,IGBPl).验证IGBP1在临床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是否高表达,并探讨IGBP1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耐药性等表型的影响,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分析IGBP1在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是否有所不同.Kaplan-Meier Plotter用于预测1GBP1对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the overall survival,OS)是否有所影响.应用慢病毒感染ER+乳腺癌细胞,再进行功能实验验证IGBP1过表达及敲低对ER+乳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耐药性的影响.最后用公共数据库鉴定出可能与IGBP1正、负相关的基因.结果:公共数据库的结果表明,IGBP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生存分析表明,IGBP1高表达的患者的OS较差.细胞功能实验显示,过表达IGBP1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明显快于对照组细胞,耐药性增强;而敲低IGBP1的结果相反.与IGBP1正相关的基因里有已知的癌基因如NOP53.结论:IGBP1在ER+乳腺癌中高表达,IGBP1的过表达和敲低均影响ER+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细胞周期和耐药性,提示IGBP1在ER+乳腺癌中可能能够改善其耐药,表明IGBP1可能作为ER+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之一.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1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他莫昔芬耐药

    低滴度抗核抗体阳性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徐书凝贾珠张宁
    1474-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滴度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与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562例,根据ANA检测结果分为低滴度阳性组155例和阴性组1 407例,将2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得到阳性组与对照组各4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阳性组较对照组年龄(P=0.027)更大,临床妊娠率(P=0.008)、活产率(P=0.01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单胎早产率、单胎出生体质量、单胎出生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滴度ANA阳性是FET临床妊娠(P=0.008)、活产(P=0.014)的独立影响因素,低滴度ANA阳性较ANA阴性患者FET更难获得临床妊娠(OR=0.325,95%CI=0.140~0.750)和活产(OR=0.342,95%CI=0.146~0.801).结论:低滴度 ANA 阳性与FET妊娠结局有关,对临床妊娠和活产有不利影响.

    胚胎移植抗核抗体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