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道桥与防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道桥与防洪
城市道桥与防洪

李汾(总编)

月刊

1009-7716

cdq@smedi.com

021-51298850

200092

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城市道桥与防洪/Journal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工程的教学、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管理、产品生产等单位以及公路、铁道、港口、水利系统的相关专业人员及大专院校教师与学生。本刊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与读者的学术、技术交流渠道,促进各企业单位与用户的联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申港大道(随塘河西—沪城环路)改建工程总体方案设计

    董理牛建峰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道路的改扩建需求日益增多.道路改扩建应满足新的功能定位、保证新的设计车速,并兼顾现状已经形成的集散交通系统.在申港大道(随塘河西—沪城环路)改建工程中,通过分析和研究其功能定位和建设条件,同时结合《南汇新城高品质市政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导则》的要求和交通流量预测结果,进行了改建工程的总体方案研究和设计,所得结果可为上述《导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城市主干路的改造提升提供一定的工程经验和设计参考.

    申港大道(随塘河西-沪城环路)城市主干路改建交通流量预测总体方案节点方案

    吉安南互通与西外环立交节点方案研究

    罗雄雄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建设范围开始向外扩展,早期建设在城市外围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已邻近新的城市建设开发边界,与城市外围快速道路逐渐交融,产生了高速出入与城市快速交通需求叠加的多路交叉口.吉安市高速南互通与西外环快速路相交形成了五路交叉口,通过分析该节点功能定位、交通需求,结合城市规划发展阶段,论证合理方案,以期为同类型城市多路交叉口提供经验.

    五路交叉口快速路高速出入口互通立交

    互通立交入口匝道大型车加速车道长度研究

    李敏苏莉晓李纳纳陈婷婷...
    58-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是否合理对车辆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提高互通立交入口匝道加速车道长度设计的合理性及车辆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分析合流影响区车辆交通特性,基于修正的二阶爱尔朗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建立大型车在不同坡度(-2%≤i≤2%)、不同比功率(8~12kW/t)下的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重点研究大型车在不同坡度、不同比功率下的加速车道长度.研究发现:坡度、比功率与加速车道长度均成正比.该研究可以为针对大型车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加速车道长度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大型车互通立交加速车道长度坡度比功率

    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中的掉头设计策略及案例

    高旺生
    62-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中经常会将一些小型红绿灯路口改为右进右出路口,沿线居民的刚性交通需求则需采用掉头形式进行绕行,因此掉头口设置比较重要.可以利用前后红绿灯进行掉头,也可以在路段中设置掉头口,有条件的也可以设置路段中的空中掉头车道.通过研究路段中间设置掉头口的相关情况,提出了掉头设计策略,给出了相关案例分析,希望对解决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中的车辆掉头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路段掉头快速化改造

    青岛第二条海底隧道黄岛端道路交通衔接规划研究

    王亚龙王吉昌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联系了老黄岛与东岸城区,对加强胶州湾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开工建设.为满足隧道黄岛端交通疏解需求,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现对二隧黄岛端骨干路网交通衔接方案进行研究.在分析黄岛端区域现状及规划条件的基础上,预测过海出行需求,并分析隧道对区域路网的交通影响,提出黄岛端接线道路提升优化建议及建设时序,最后对淮河路、疏港高架、黄河路道路提升改造总体方案进行研究,旨在为后续道路建设提供方案借鉴.

    青岛第二海底隧道交通衔接交通影响总体方案

    城市道路街道一体化设计探讨

    迈娇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道路人行道及建筑退界范围,共同承载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布局的需求,同时也是市民步行出行、便利生活、邻里交往的载体,与"基建、民生"等问题息息相关.雄东A社区作为居住为主导的宜居生活单元,鼓励城市建设用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混合利用,引导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复合.创建"就近职住、功能复合"的现代城市,在规划及设计中进行街道一体化设计.

    建筑退界街道一体化步道

    道路交通项目建设中资源要素平衡与保障研究

    伍洋洋郑仕文张功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重大交通工程方案稳定与落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资源要素保障提出了高标准要求.通过调研上海市"十四五"期间重大道路交通建设工程资源要素协调过程和平衡方案,将资源要素归纳为水资源、绿地、林地、土地、房屋、管线、环境保护及其他设施8个大类,并按项目推进阶段分别总结出要素保障的主要内容和平衡思路,形成了合理、科学、高效、统筹的资源要素平衡和保障方案.所得方案可供今后道路交通项目建设借鉴,也可为铁路、航运等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要素保障提供参考.

    道路交通资源要素平衡与保障协调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优化提升策略研究

    徐志红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的需求逐渐从"有"转向"优",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通过调研城市道路中常见的无障碍设施所存在的问题,以人民需求目标为导向,提出了优化提升无障碍设施的策略,以期引领无障碍设施由符合规范要求向满足高质量需求所迭代.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优化提升服务品质

    抗滑桩加固高边坡受力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张桂芹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滑桩是一种常见的高边坡支挡措施,为研究影响抗滑桩的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ABAQUS数值模拟研究了桩径、桩体嵌固段长度和桩位对桩内力分布影响.结果表明:(1)桩身弯矩和剪力与桩径呈正相关关系且抗滑桩能够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增大桩的直径更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2)抗滑桩的嵌固段深度对桩的内力分布也会产生影响.具体来看,嵌固段越长,桩身内力越大,但增大嵌固段长度可以有效减小桩顶位移;(3)桩布设位置对于桩身的内力影响表现为桩位越靠近坡趾,桩的内力以及桩顶位移越小.因此在抗滑桩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桩的受力和桩的位移.研究结果为高边坡工程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抗滑桩设计桩径嵌固段数值模拟

    空间曲塔大跨斜拉桥抗风性能研究

    聂斌王定全具鑫兰孙丽明...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江大桥跨径较大,桥位风速较高,抗风问题至关重要.随着桥梁造型逐渐复杂,规范中一般公式无法适用其抗风计算,因此针对某主跨为238 m的跨江空间曲塔斜拉桥的抗风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利用虚拟风洞试验技术获取了主梁的静气动力系数、气动导数以及桥塔分段的模拟风荷载;利用三维颤振稳定性分析方法检验了主梁颤振性能;对主梁的涡激共振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风攻角下的振幅-风速曲线;分析了结构静风荷载下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该桥主体结构的抗风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空间曲塔斜拉桥抗风性能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