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道桥与防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道桥与防洪
城市道桥与防洪

李汾(总编)

月刊

1009-7716

cdq@smedi.com

021-51298850

200092

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城市道桥与防洪/Journal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工程的教学、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管理、产品生产等单位以及公路、铁道、港口、水利系统的相关专业人员及大专院校教师与学生。本刊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与读者的学术、技术交流渠道,促进各企业单位与用户的联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闸安全鉴定成果研究及其应用分析

    李瑜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全鉴定工作目的是准确查找工程隐患、及时掌握水闸工程的安全状况,是合理确定水闸管理措施的依据,是确保水闸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分析上海近十年水闸安全鉴定成果,梳理分析了各项安全等级评价为C的主要问题,初步分析了除险加固主要措施及效果,对上海水闸安全鉴定及其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水闸安全鉴定除险加固

    超薄磨耗层混合料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陈娥梅闵建刚李红顺张磊...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完善超薄磨耗层路面施工工艺,研究面向工程实际需求,利用主骨料空隙填充法(CAVF)进行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的配合比优化设计,并依托麒师公路建设工程,提出超薄磨耗层的成套施工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基于CAVF法获取了超薄磨耗层GT-8的合成配比,计算确定5~8 mm、3~5 mm和0~3 mm三档集料的掺配比为58.45:19.49:19.06,最佳沥青用量为7.9%;依据室内试验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涵盖施工准备、混合料生产与运输、混合料摊铺和压实等在内的超薄磨耗层关键施工工艺;通过施工路段检测评验,超薄沥青磨耗层GT-8具有优良的抗滑性、密水性和平整度,超薄磨耗层技术应用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与效果.

    沥青超薄磨耗层CAVF法级配设计施工技术路用性能

    跨线桥工程桩基类型的确定与施工——以杨高南路改建工程为例

    陶利峰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杨高南路市政道路改建的工程属性,研究跨线桥工程桩方案,以达到工程工期短、施工影响小以及工程投资合理的综合效益.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跨度桥梁范围的竖向荷载情况,以合理承载力确定不同类型桩基方案.正式施工前采取了不同类型桩基的试桩施工,采集了相关的施工控制数据,对选择方案的理论承载力等设计条件进行了验证.钢管桩方案确立后,为保障钢管桩桩基的施工质量,因地制宜采用了导向架的技术措施,提高了钢管桩的安装精度,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从综合研究方案到方案执行、施工完成,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确保了方案确立时的初衷和愿景.既可以把本案例中的钢管桩施工控制作为类似施工工况与工艺的参考,也可以将其作为设计、投资、施工等各方面比较成功的综合运用案例.

    跨线桥预制装配式钢管桩压桩导向架

    城市下穿地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以潍坊市潍县中路下穿通亭街地道为例

    祁永利赵乐刘子琦
    150-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地处城区,城市下穿地道的施工经常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施工方案设计变得尤为重要,而基坑支护技术又是施工方案成败的关键.以潍坊市潍县中路下穿通亭街地道为例,介绍了通亭街地道施工方案,着重阐述了基坑支护技术,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下穿地道施工方案基坑支护

    岩溶区域内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问题探讨

    马洪涛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连续墙等基坑支护施工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层,岩溶即其中之一.岩溶地质条件对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极为不利.基于实际施工经验,对成槽施工前溶洞勘察、成槽过程中岩溶问题处理进行详细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溶洞中存在漂石、斜岩情况的处理以及溶洞导致的塌方和路面下沉等问题的处理,并基于实际经验给出部分岩溶区域地下连续墙施工建议.

    岩溶地层溶洞勘察漂石斜岩施工建议

    既有地铁线上跨基坑管幕MJS地基加固施工实例分析

    管国春牛自强刘继伟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徐州新建彭祖大道下方的隧道开挖区间为研究对象,针对徐州的地质条件研究了该地下工程近距离上跨既有运营地铁2号线对2号线的影响,并且采取了管幕加MJS工法联合加固地基的施工方案,对既有地铁2号线进行加固保护和控制地表的沉降.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看出,管幕法联合MJS工法可以有效控制既有2号线的变形隆起数值,在一级放坡施工阶段,铺设管幕数值为3.92 mm,未铺设管幕数值则为6.45 mm,并且在铺设管幕的情况下开挖基坑的变形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证实了联合两种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护既有2号线和基坑的施工安全.最后以10 d为一个周期进行监测,数据呈现出正常的变化规律,监测的结果与施工工况、土质状况基本吻合.

    近距离上跨管幕法MJS工法监测分析

    盾构隧道掘进施工对邻近既有建筑的影响分析

    郭长龙王平让汪德才孙立军...
    162-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和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危及邻近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不同临近距离和不同建筑层高工况下盾构隧道掘进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影响,选择既有建筑物沉降作为指标进行分析,对不同工况下既有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曲线进行数据拟合,并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临近距离工况下,随盾构掘进步数增大,建筑物的沉降逐渐增大.随临近距离增大,同一施工步下建筑物的沉降逐渐减小,沉降速率逐渐减小.(2)不同建筑层高工况下,随盾构掘进步数增大,建筑物的沉降逐渐增大.随建筑层高增大,同一施工步下建筑物的沉降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3)盾构掘进过程中对邻近建筑物的主要影响区约为1.6倍隧道外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盾构隧道掘进施工提供参考.

    盾构隧道邻近建筑影响分析数值模拟变形监测

    浅埋明挖小间距隧道回填施工方案及力学性能研究

    王承阳江敏华刘建松余廷舜...
    16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浅埋明挖小间距隧道回填施工方案以及回填过程中对衬砌结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依托重庆市渝北区金洲大道与星光大道延伸段节点改造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土石混合料、泡沫轻质土两种材料回填方案,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衬砌结构变形、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土石混合料回填相比,采用泡沫轻质土回填的结构变形、应力均满足承载力要求;顶板、墙角、底板位移分别减少约24%、29%、11%且未超出位移容许值,拉应力分别减少约41%、39%、27%;当衬砌结构回填深度为0、2、4、6m时,结构各部位拉应力变化趋势较缓,且变形、应力基本呈对称分布,可以有效避免结构拉剪破坏.综合考虑施工便利性、结构安全性、回填土压实度,对该隧道回填采用特殊部位以泡沫轻质土分层回填,两侧及顶部以土石混合料分层回填的回填方案;现场以此方案进行回填施工后,结构位移、应力均未超过容许值,因土拱效应,现场实测值小于模拟值.

    明挖小间距隧道泡沫轻质土数值分析现场实测

    双轮铣深搅(CSM)工法在深厚软土覆盖层锚碇基础中的应用

    魏豪赵俊臣
    173-17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项目为例,开展了双轮铣深搅(CSM)工法与传统的三轴搅拌桩等技术的比选,并在锚碇现场进行试桩试验,分析了 CSM工法搅拌桩在深厚软土覆盖层中的成桩效果,归纳总结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CSM工法槽壁加固施工工艺应用分析

    大型暂存市政污泥临时处理设施的建设实践

    彭鹏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国内许多城市往往会利用闲置土地或垃圾填埋场进行污泥应急填埋,以暂时解决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去向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和环境政策的日益严格,不满足环保要求的高龄污泥填埋场的再开挖和填埋场地腾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暂存市政污泥再处理临时设施设计、施工与常规市政污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周期短、体量大、污泥性质复杂、污泥液处理难等方面.项目建设既要满足高周转利用、泥性适应广的要求,又要实现泥、水、气同步处理达标.污泥采用了"稀释+绞吸+除渣+污泥调理+低温真空脱水干化"异位处理工艺,脱水滤液采用了"预处理+生物池/AO/MBR/NF/RO"处理工艺,在某大型暂存市政污泥再处理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和实践,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污泥处理暂存污泥临时设施建设污泥液处理泥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