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孙章

月刊

1007-869X

umt1998@vip.163.com

021-51030371; 51030704

200331

上海市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Journal Urban Mass Transi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方针政策,交流学术动态,传播科技信息,提供市场服务。作为中介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的目标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新、更快、更好的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影响研究

    葛世平
    1-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现有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方法]概述了无人驾驶汽车的通行特征,分析了无人驾驶汽车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详细讨论了无人驾驶汽车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影响.[结果及结论]无人驾驶汽车能提高交通效率和乘客体验,可能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短途客流下降,但长途客流对其依赖性仍很强.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将促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更注重速度和效率,更注重优化中心城与卫星城间的交通联系方式,也更注重促进各种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的互通与信息交互,提升城市交通一体化的强度.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将引发城市交通的重大变革,需要城市规划者和交通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应技术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汽车交通规划出行效率

    基于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黄世泽孙章张毅肖军华...
    6-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选题脱离实际需求、产学融合度低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对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方法]对真问题驱动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例,提出了一种真实问题驱动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结果及结论]在引入真实问题情境后,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实际项目,并进一步与企业合作,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学科教育真问题驱动研究生培养创新训练

    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及启示

    候阿提·叶尔江叶霞飞王镇波成艳...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通常各条线路独立运行导致换乘站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借鉴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京、巴黎、卡尔斯鲁厄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线路互联互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模式,总结其基本特点.[结果及结论]上述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的产生背景不同,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互联互通模式;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主要存在于同一客流通道上的线路之间,基本不存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层面的互联互通;实施互联互通时,除非改造成本低且影响小,否则一般不考虑改造既有运营线路,新建线路的技术标准应与既有线路保持一致;在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中,为节约成本,仅在不同制式的既有轨道交通线路间才适宜使用双流制列车.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

    地铁车站站台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

    郭龙灿艾宇鸣蒲琪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地铁车站站台人群密度计算方法是分析地铁车站站台人群聚集风险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人群拥挤时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存在局部高密度区域,这也是地铁车站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重点区域,因此研究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十分关键.[方法]通过分析站台客流集散规律,研究了各类型车站站台聚集人数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聚集人数的计算模型.基于乘客在站台屏蔽门候车区聚集特性,类比成拱现象,对聚集面积进行了修正,并结合站台聚集人数提出一种地铁车站站台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以某地铁车站为例,分析了一个列车运行间隔内站台聚集人数和行人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及结论]与传统平均人群密度计算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方法计算的局部区域人群密度数值更大、变化幅度更明显,且对列车运能调整、进出站台客流变化更为敏感,能较好地体现站台负荷极值与高负荷状态持续时间所对应的极限情况.该方法在高峰期等大客流状态下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地铁车站站台客流聚集成拱现象修正面积局部人群密度

    成都两条地铁新线开通运营里程超670 km

    中国新闻网
    21页

    体悬式驱动系统对高速列车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郭宇轩杨建伟王金海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来源以及传力部件,驱动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车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方法]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国内某型采用体悬式驱动系统的高速列车单节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仿真分析,研究体悬式驱动系统对车辆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以及对转向架构架和车体振动加速度的影响.[结果及结论]体悬式驱动系统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横向平稳性指标外,其余指标均随车辆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体悬式驱动系统增加了构架横向、构架垂向及车体垂向的振动加速度,降低了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且该系统对于车辆构件垂向的影响较横向更加显著;体悬式牵引电机的自振频率在车体上会有所体现,需避免牵引电机和车体发生共振.

    高速列车体悬式驱动系统动力学特性

    2024年12月底深圳地铁线网长度将达到611.9 km

    深圳新闻网
    28页

    富水软土地区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的施工保护措施

    马西峰金华周游陈少波...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富水软土地区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施工导致既有隧道结构变形控制困难,有必要对盾构下穿地铁运营隧道的施工保护措施进行研究.[方法]以南京地铁5号线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南京地铁1号线区间工程为例,运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施工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提出了既有隧道主动保护措施,以及新建隧道盾构掘进控制措施.采用施工监测的方法,对盾构下穿期间既有隧道竖直方向位移和水平方向收敛进行监测.[结果及结论]具体施工保护措施包括:在盾构下穿施工前,对既有隧道受影响区段进行加固,通过微扰动注浆、永久性环向支撑和纵向拉紧条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隧道变形,并使之符合变形控制标准;在盾构下穿施工中,基于既有隧道沉降量实时调整土压力和出土量,采取同步注浆、上下孔注浆量分配等方法进一步控制隧道变形.在盾构下穿施工完成后,针对地层的后期沉降问题,在盾构下穿段隧道内准备充足的补压浆材料和设备,根据沉降监测情况进行后续补压浆加固.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减小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近距离下穿工程地铁运营隧道富水软土地区施工保护措施

    悬挂式单轨交通柔性吊杆拱桥风-车-桥耦合仿真分析

    曾敏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柔性吊杆拱桥因具有结构刚度小、轨道梁梁体宽跨比小的特点,易受风荷载作用从而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列车的舒适性,需对风-车-桥耦合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以我国首条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为工程背景,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长度为80 m的柔性吊杆拱桥模型,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以及多体动力学软件UM进行风-车-桥耦合分析,并通过平稳性指标判断行车情况.[结果及结论]在风荷载作用下,列车的横向平稳性指标变化较竖向更剧烈,其平稳性处于列车运行合格的边缘.当车速和风速增大时,列车的横向振动明显提升;车速40 km/h下,20 m/s风速相比于10 m/s风速的最大桥梁横向位移增幅达159.5%,最大竖向位移增幅达11%;15 m/s风速相比于10 m/s风速的最大桥梁横向位移增幅达70%,最大竖向位移增幅达24.1%.

    悬挂式单轨交通柔性吊杆拱桥风-车-桥耦合系统

    滨海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法联络通道渣土改良技术研究

    姜鹏张崇李刚董子博...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滨海地区黏性土层推进过程中,常发生泥饼、出土不顺、土仓闭塞等现象.为满足盾构掘进要求,需对黏性土层渣土改良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依托宁波地铁5号线联络通道粉质黏土盾构工程,通过渣土改良试验确定最优泡沫剂质量分数和最佳泡沫剂注入比,将试验成果应用于联络通道盾构施工现场以检验改良技术的可靠性,基于有限元法分析渣土改良前后盾构施工对场地土层变形的影响.[结果及结论]通过试验确定最优泡沫剂质量分数为3%,最佳泡沫剂注入比为20%.将试验成果应用于联络通道盾构施工现场渣土改良,发现场地土层改良后盾构刀盘扭矩和推力均显著下降,且刀盘处未形成泥饼,现场施工处于良好状态.有限元法分析表明,渣土改良后地面沉降虽有所增加但数值较小.

    地铁隧道滨海地区联络通道盾构法渣土改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