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规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吴良镛

月刊

1002-1329

cityplan@china.com;bjb@planning.gov.cn

010-58323851;58323859/60/67

100037

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111

城市规划/Journal City Planning Review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是我国城市规划界创刊最早、发行量大、权威性最强的刊物。《城市规划》杂志创刊于1977,1999年改为月刊,杂志采用大16开,正文96页。《城市规划》杂志的读者遍布全国各地和10多个国家,订户数量始终居规划行业所有期刊之首。《城市规划》杂志拥有实力雄厚的编委队伍和具备良好素质的编辑队伍,栏目设置丰富多彩、印刷精美。杂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社会效益首屈一指。目前,《城市规划》杂志是建筑科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国家认定专业期刊,而且是建筑科学、地理学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近年来,先后被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引索引来源期刊、建设部建筑科技文献综合数据库源期刊、国际建设科技文献数据库(ICONDA)来源期刊。《城市规划》杂志屡获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嘉奖。1995年、1998年、2001年三度被评为建设部优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并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双效期刊。是读者心目中最好的城市规划类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口迁居视角下的中国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研究

    钮心毅朱艺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百度迁徙数据测度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居形成的全国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选取春节前、平日百度迁徙数据,以全国地市为空间单元,将春节前与平日城际出行特征进行比较,从中分离出迁居人口分布、流向,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了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作用因素.研究发现,在人口迁居视角下,我国人口城镇化形成了南北分异的空间格局.南方是城镇化进程中迁居人口流动的高值聚类区,北方是迁居人口流动的低值聚类区.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得出了与"秦岭-淮河"线基本相符合的南北分异特征,这与我国社会经济东中西空间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人口迁居形成的人口城镇化南北分异现象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作用差异有关,也与南北方的省内城镇化进程差异有关.南方各地市的格局是由大规模的迁往三大城市群的跨省城镇化,并伴随着迁往省会城市的省内城镇化两者带动形成.北方各地市的格局是迁往三大城市群迁居的跨省城镇化、迁往省会城市的省内城镇化趋势均较弱而导致.

    人口城镇化人口迁居空间格局城际出行百度迁徙

    人本尺度街道空间品质对学童步行通学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王晓歌黄多多刘晔姚尧...
    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儿童通学出行沿线街道品质提升,有助于提高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促进我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我国建成环境对学龄儿童通学行为影响的研究不多,且多基于宏观尺度测度建成环境.本文基于2015年北京市综合交通调查数据,结合街景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识别影响学龄儿童步行通学方式选择的建成环境因素,尤其关注人本尺度的街道空间因素,并控制居住自选择造成的结果偏差.研究表明:道路可步行性和活力与学童步行通学概率存在显著关联,且社会经济条件更好的学童更有可能因街道品质提升而使用步行方式通学;控制居住自选择后,街道环境对学童步行通学概率仍有稳健的显著关联.研究结果可为街道品质评价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街道空间品质学龄儿童通学出行街景居住自选择

    铁路站点地区空间形态特征及影响要素——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周希霖郭子钰熊智健李传成...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建设引发的时空压缩效应促进了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然而都市圈内不同铁路站点地区呈现出迥异的发展特征,其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的定量研究.本文选取武汉都市圈内铁路客站为对象,通过提取站点地区用地建成率、建筑覆盖率、高度、容积率等空间形态指标,利用类型学分析方法归纳了高速、城际、普速铁路引导下的站区空间形态特征,并对站区空间形态指标与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用地建成率与区县年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正相关,与站点距行政中心距离显著负相关;容积率与站点建成年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总值对建成率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因素,较长的站点建成年数是站区外围圈层高强度开发的必要条件.

    武汉都市圈铁路站点地区空间形态特征影响因素

    城市建成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空间关系

    郑殿元黄晓军祁明月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内部地表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受建成环境的深刻影响.为了深入揭示微观尺度下城市建成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空间作用关系,以西安市碑林区为例,在30 m× 30 m格网尺度下采用多源空间数据,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和空间统计模型等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碑林区地表温度空间集聚特征主要为"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在北部形成热岛区,东部形成冷岛区;(2)城市地表温度的增温因子为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NDISI)和建筑密度(BD),降温因子为路网密度(RD)、建筑高度差(BHS)和水体比例(PW),而归一化植被指数(ADVI)在有水体的低温区降温效果较差,在无水体的高温区较好;(3)城市路网密度和建筑高度差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性,在高温区更为显著;(4)城市地表温度在空间上存在实质性空间依赖性,在建成环境影响下局部与邻近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扩散效应.

    建成环境城市热岛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小河镇天井古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赵逵徐博
    后插7-后插8页

    多城:一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空间扩张的典型模式

    高元张富豪李小龙王树声...
    后插5-后插6页

    《城市规划》杂志2024年总目次

    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