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张燕华

双月刊

1002-1264

022-23051701 23051721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17号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城市为对象,开展我国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领域的学术论文;报道国内外环境科学和城市生态最新研究成果及有关的科技动态,以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目的为保护与改善城市环境服务,本刊编委是由全国50多位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组成。创刊以来一直以高质量、高水平、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办刊特色,深受广大读者、作者的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韶关市PM2.5的时空分布及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相关性分析

    罗莹华梁凯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明韶关市PM2.5的时空分布及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相关性,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5个功能区进行PM2.5监测,并设置1个综合点在夏冬两季监测TSP、PM10和PM2.5.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在夏季最高,为48 μg/m3、春季最低,为39 μg/m3;空间分布是交通区最高,为60 μg/m3、休闲区最低,为29 μg/m3、全市平均为43 μg/m3.PM10和TSP,PM2.5和PM10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在夏季PM10/TSP为42.19%、PM2.5/PM10为73.69%;在冬季PM10/TSP为46.89%、PM2.5/PM10为70.72%,韶关市的大气颗粒物以大粒径的为主,但PM2.5的污染也不容忽视,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韶关市PM2.5时空分布相关性分析

    银川市PM10和PM2.5污染特征分析

    张卫红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银川市2013-2015年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10和PM2.5是银川市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PM10日均浓度的80.0%分布在30—150 μg/m3之间,PM2.5日均浓度的82.4%分布在15~75 μg/m3之间.PM10和PM2.5浓度值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全年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比值在0.4~0.5之间.整体而言PM2.5污染相对较轻,PM10污染较为严重.其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区域特征:PM10和PM2.5日均浓度在冬季的超标率均最高,夏季最低;月均质量浓度变化均为1月份最大,9月份最小.银川市共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其中城区5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浓度不同程度地高于清洁对照点;城区内4#宁化生活区监测点各个季节PM10浓度均表现为最高,5#贺兰山东路监测点PM2.5浓度值有3个季节均为最高.

    颗粒物特征分析银川市

    天津南港散货堆场煤粉尘防控工况研究

    刘卉赵树明闫俊霖尤学一...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尘是港口散货港区煤炭堆场主要大气污染物,防风网抑尘效率通常在50%~70%.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南港东港区煤堆场几何模型、风速场等数值模型,选定典型环境情景,借助Fluent 6.3.26软件,对防风网抑尘工况参数进行模拟优化.结果表明,堆网间距为1倍堆高、孔隙率为0.4、网高为1.2倍堆高时,防风网抑尘效率可达90%.若将抑尘效率从50%提高至90%,东港区年粉尘排放量将减少0.62万吨,其贡献十分可观.

    煤粉尘防风网数值模拟优化工况东港区散货堆场

    武汉市高架桥走向和两边建筑高度对桥下日照的影响

    周平平李鹏李旦徐永荣...
    13-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Sketch up软件模拟武汉市南北向和东西向高架桥日照时数分布以及两边建筑高度在夏至日对桥下日照时数的影响,并实测了3座高架桥下不同日照时数区域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度.结果表明:(1)无建筑影响时,武汉市平均高度6.8 m、宽度24 m的高架桥下的日照时间分布为南北向高架桥下冬至日在6h以下,春秋分日在7h以下,夏至日在8h以下,均以4~6 h区域为主;东西向高架桥下冬至日和夏至日均在10h以下,并以2h以下为主,春秋分日有局部可达到全日照,但也存在大部分无日照区域.(2)夏至日两边建筑对武汉市高架桥下日照的影响非常显著,总体上随着建筑高度(0m~60 m)的增加,桥下日照时间迅速减少:南北向高架桥下无建筑时8h>当建筑高度为10 m时6h>当建筑高度为20m时5h>当建筑高度为30 m时4h>当建筑高度为40 m时3h>当建筑高度为50 m时2h.东西向高架桥下,无建筑时10h>当建筑高度为10m时8h>当建筑高度为20 m时6h,随后北侧日照时数随高度增加继续减少,但是南侧4~6h日照区域基本不变.东西向高架桥下两边建筑高度达到20m以上时,将出现大面积的无直射光区域,该区域面积超过70%.(3)实测武汉市3座高架桥下光照强度结果显示:无直射光区域常年相对照度均在30%以下,平均为21.2%;2 h以下日照区平均相对照度为35.6%;2~4 h区域为46.7%;4~6 h区域为61.3%;6~8 h区域为70.6%;8~10 h区域为75.7%.

    高架桥下软件建筑高度日照时间相对照度武汉市

    不同绿化带对城市道路噪声削减的影响

    刘潇忆牛雅琼文星星袁碧霞...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树种和结构的绿化带对交通噪声消减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上海市选取13个有代表性的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减噪效果测定,结果发现:1)在具有相同遮蔽率的情况下,圆柏(Sab ina chinensis)的降噪效果最好,其次分别是夹竹桃(Nerium indic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广玉兰(Magndia grandiflora);Ⅲ级遮蔽率下距道路10m处的圆柏和广玉兰的降噪值差异达2.4 dB(A).2)降噪能力与绿化带遮蔽率呈正相关关系,遮蔽率越高,降噪效果越好;距道路10m处的不同级遮蔽率植被的降噪贡献差异在3.2~3.9 dB(A).3)绿化带减噪效果的距离衰减特征与二次多项式模型较吻合;遮蔽率越高,多项式中系数| a |越大,指示单位距离内的噪声衰减量越大,噪声衰减快、传播距离变小,绿化带降噪效果明显.

    道路绿化带遮蔽率交通噪音噪声衰减

    淮南市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O2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周助夏文博王芳李兴薇...
    22-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静态气室+碱液吸收”法,对淮南市4种土地利用类型:草地、林地、农田和复垦林地土壤CO2通量进行了监测.并基于各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O2通量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响应.研究结果表明:CO2通量一天内的变化总体均呈单峰状态,但类型间存在一定差异,且各自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对CO2通量影响显著,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通量平均值大小依次为:草地>林地>农田>复垦林地;CO2通量与地表温度成指数型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0.573,为极显著相关(P<0.01),而地下5 cm土壤温度对CO2通量影响较弱.

    土壤CO2通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淮南市

    郑州市区和郊区道路交通高峰期臭氧浓度分析

    段丽菊刘桐瑞赵凝秋隋美丽...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郑州市道路交通高峰期臭氧污染状况,探索郑州市区和郊区臭氧浓度分布规律,分别于道路交通早高峰期(08:00-09:00)和晚高峰期(17:00-18:00),对郑州市区和郊区的2个监测点进行地面臭氧浓度监测.结果显示郑州市区和郊区监测点交通高峰期臭氧平均浓度分别为278(166,364) μg/m3、225(0,407)μg/m3,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200μg/m3.2个监测点晚高峰平均臭氧浓度343(214,429) μg/m3和超标率77.4%均高于早高峰171(0,321)μg/m3和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郑州市大气中存在一定的臭氧污染,且交通晚高峰污染重于早高峰,需进一步防治.

    交通高峰期臭氧郑州市

    超声波法和树脂法提取胞外聚合物及其胞外磷的研究

    狄寿源龙向宇方振东唐然...
    29-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两组实验室规模的厌氧/好氧序批式(A/O-SBR)反应器为研究对象,从胞外聚合物(EPS)聚磷分解、细胞破损率、EPS提取量、胞外磷提取量4个方面,对比研究了超声波法和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和CER法提取EPS过程均能避免聚磷酸盐分解,同时CER法提取EPS及其胞外磷的效果优于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提取EPS及其胞外磷的较优工作条件为超声波功率密度1 W/mL,在空占比为50%的条件下作用6 min,该条件下提取污泥的EPS占污泥有机物(TOCEPS/TOCsludge)的3.62% ~9.27%,胞外磷占总磷量(TPEPS/TPsludge)的4.20%~10.57%.CER法提取EPS及其胞外磷的较优工作条件为搅拌速率550 r/min,作用时间30 min,该条件下提取污泥的EPS及其胞外磷分别占污泥有机物(TOCEPS/TOCsludge)与总磷(TPEPS/TPsludge)的10.88%~25.93%和57.09%~61.32%.两组反应器污泥的EPS及其胞外磷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20℃反应器污泥较35℃反应器污泥含有更多的EPS及其胞外磷,且前者的胞外磷中含有更多的聚磷酸盐.

    污泥胞外聚合物(EPS)胞外磷聚磷酸盐树脂法(CER)超声波法

    天津市河北区生态建设基本架构及实现形式

    胡胜利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论述了天津市河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河北区生态文明优化发展布局,突出“商贸天地、生态城区、文化河北”三大功能定位.阐述了河北区生态文明的体系建设,强调充分发挥河北区生态与资源优势,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河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城区.

    生态建设基本架构实现形式

    获嘉县城乡重点发展空间评价与布局规划研究

    许杰玉毛磊赵晓飞张婷...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人口、经济、人民生活、发展建设与资源禀赋5项一级评价因子,15项二级具体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权重打分与多指标极差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获嘉县进行城乡发展空间评价.结果表明,获嘉县综合条件发展最好的是城关镇与县产业集聚区,是带动县域全面发展的增长极.其次是亢村镇,是县域重点发展城镇,应成为市域城镇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同时本文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城乡布局规划,为城乡统筹发展、国土空间发展、产业优化发展提供支撑.

    城乡发展指标体系空间评价布局规划获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