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康养生境营造理论与实践初探

    李敏区展辉
    5-1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养生境是康养产业的物质空间载体,具体形式包括康养建筑和康养景观.本文对康养生境营造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康养生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健康住宅、养生客舍、养老家园、山水田园、游憩绿地和康复花园,康养生境营造的文化基础有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教文化、建筑文化、山水文化和田园文化;阐述了各种类型康养生境营造的空间配置与环境设计要点;分析了康养生境规划建设的3个佳作实例;展望了我国康养生境的产业发展前景.

    康复养生康养建筑康养景观康养生境康养产业

    国内历史风貌建筑微气候环境研究可视化分析

    石峰汪瑜娇李芝也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是影响历史风貌建筑风貌和形成地域性风格特点的重要原因,对微气候环境的研究是研究历史风貌建筑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呈逐年增加趋势,并集中于与传统民居相关的热环境评估.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研究类型多样化、研究手段丰富化的趋势,研究重心由定性分析转变为与实验结合的定量分析,基于建筑微气候的优化改造以及气候策略现代化运用等方面成为新的研究重心.

    历史风貌建筑微气候建筑热环境

    城市通风廊道建设背景下北京地区气候环境特征与影响分析

    陈赫名彭历吴铮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2035年北京市通风廊道将步入精细化建设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地区整体风环境数据、landsat-8卫星数据,北京全市街巷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浓度排名数据,三类气候环境数据,分析当下北京地区风环境、热环境、大气总悬浮颗粒污染物空间分布的特征;总结当下北京市面临的城市通风条件差、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市内空气质量差异显著、局地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阐释北京市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建设将如何解决北京气候方面的"痛点"问题,为北京地区气候环境治理及城市通风廊道进一步的精细化规划建设提供研究思路.

    气候环境变化特征城市通风廊道规划风环境热环境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气候环境治理

    犯罪模式理论视角下城乡接合部防卫安全设计 策略研究——以长春市工业用地主导型城乡接合部为例

    王科奇孙小正孙兆瑞
    21-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接合部是犯罪的热点区域,是防卫安全设计的重点区域.本文借助犯罪模式理论,提出城乡接合部防卫安全设计的4类重点区域和犯罪模板,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犯罪模式理论,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梳理工业用地主导型城乡接合部在空间节点、线性道路、过渡边界、空间区域四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区域中的防卫安全问题,反向运用基于犯罪模式理论提出的四种犯罪模板,从规划、景观和建筑设计的角度提出针对性防卫安全设计策略.

    防卫安全犯罪模式理论城乡接合部犯罪模板长春市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公共空间微改造探索——以石牌村竹梯空间为例

    张堃张艳玲刘渌璐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拟把环境行为学理论中的行为分析引入社区公共空间营造中,通过工作坊实践活动形式,对石牌村的"人的行为和空间"进行深度调研,并尝试用人与空间发生关系的媒介之一竹梯来探索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的新方法.

    环境行为学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竹梯实践

    模块化海上漂浮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杨倩倩解旭东邵峰
    30-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海上漂浮城市的研究,计划建立可持续的海上漂浮社区,解决沿海城市的淹没问题.本文将研究相关技术,以及创新规划、生态保护、有机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分析海洋城市设计的先进理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国内外海上建筑物的探索历程,并将其运用于漂浮社区的设计.对漂浮社区进行概念设计以满足数万人在生活、工作、旅游和娱乐社区空间中的需求,结合可持续发展、生态社区、生态城市等最新的城市设计概念,构建新的城市设计概念空间,从而得出一定的指导性设计分析思路,也为未来沿海城市海水淹没问题提供可行的创新设计方案.

    模块化海上建筑漂浮社区沿海城市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老旧社区微更新策略探究——以昆明篆新农贸市场片区为例

    苏吉虎杨毅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导致居住区迅速扩张,大量的老旧社区给城市更新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环境无序、空间拥挤、设施落后、管理混乱等问题亟待改变.以昆明篆新片区老旧居民小区为例,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下剖析问题并提出更新策略,以期为老旧社区环境提升改造提供指导.

    人居环境社区更新环境提升空间营造

    基于AI技术的轨道站点影响区土地利用研究

    何媛袁红宋秋明武子栋...
    39-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中心型影响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是TOD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站点影响区"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确定土地利用指标因子,设计了基于GIS的站点影响区土地利用数据库框架,进而提出了"在较少样本条件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站点影响区土地利用预测模拟"和"在大量样本条件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站点影响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生成"两条技术路线,探索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站点影响区土地利用研究的跨学科方法,为站点影响区土地高效利用和集约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

    城市轨道中心型站点影响区土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GIS研究方法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魅力校园慢行系统构建策略研究

    林墨飞翟钢军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行是大学校园内的主要出行方式,构建校园慢行系统是激发校园活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探讨了构建校园慢行系统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目标和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校园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规划了两条慢行路线,并根据广大师生的多元需求在慢行路线周边布置景观节点,以期通过慢行系统的构建,整合各类资源优势,提升大连理工大学校园魅力和美誉度.

    大连理工大学魅力校园慢行系统构建策略

    欧洲生态小镇可持续设计策略案例研究

    艾耀南徐燊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产业进一步升级换代,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多,人口与土地需求的矛盾增大,需要进一步探索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国外的生态小镇建设在空间布局、生态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两个欧洲的生态小镇,从空间布局、交通体系、社区管理、生态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其设计策略,并对未来我国生态小镇的规划设计做出展望.

    欧洲生态小镇可持续设计低碳节能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