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国乡村景观特征保护研究——以切普斯托村为例

    李绪中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后,英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乡村规划与保护运动,旨在在保护与增强乡村景观特征的基础上,引导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至今已积累较完善的实践经验.本研究以切普斯托村为例,对英国宏观景观保护区制度与历史建筑保护制度进行分析,理清英国在政策层面如何对乡村景观进行宏观把控,再结合案例具体探讨在宏观政策指导下,切普斯托村如何通过结合保护区管理机构实现村落良好的保护与发展.

    切普斯托景观特征政策把控管理机构保护

    兼容并蓄下的创新探索——广州未来城市社区研究

    骆乐蔡柠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是生活空间的基本单元,社区的品质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体验和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发展和新科技的成熟、进步,社区居住的现状在很多层面已无法适配社区居民生活日益丰富的需求,"未来社区"应运而生.国内浙江、成都已开展"未来社区"的实践探索,广州探索未来社区正当其时.本研究聚焦广州中心城区的未来城市社区,通过对社区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梳理社区类型和居民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州未来城市社区的框架体系和要素指标,最后根据社区的区位和类型进行分类施策,探索未来城市社区的实施路径.

    未来城市社区活力人本绿色智慧构架体系

    空间计量方法下的城市绿地空间优化可行性

    敖宗琴李双双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空间计量方法的特点,以及介绍空间计量方法在社会科学中运用的研究成果,挖掘发现其研究对象及共通点,通过专业知识对城市绿地的性质进行判断,在提出城市绿地具有人口吸引、调节小气候、增湿效应、固碳释氧等多种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城市绿地是否具有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的基础条件,得出不考虑增湿的城市,城市绿地空间是可以基于空间计量的方式,通过专业人士对数据的分析,得出对城市绿地的规模大小、形状、位置、植物种类等改造或建设的结论,并提出研究展望.

    空间计量城市绿地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晋商民居宅院空间形态解读

    张戎戈王崇恩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建筑类型.明清时期晋商最为兴盛繁荣,大量营建住宅,使得晋商民居发展至巅峰.这一时期现存实例数量最多,完整性与真实性较高,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本研究选取晋商发源地且商业最为兴盛的晋中地区之王家大院乐善堂、渠家大院牌楼院两处典型晋商民居宅院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述其空间格局,再运用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depth map软件分析案例空间构型,采用凸空间法、视线分析法两种分析方法进行空间分割与拓扑计算,并对深度值、集成度、可视化聚类系数的变量值计算结果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晋商民居的建筑空间形态中蕴含着儒家礼制与宗族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晋商民居空间句法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背景下苗族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绥宁县正板村为例

    李渝婷吴越江梅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增强文化自信是贯穿文化强国道路前后的有力支撑.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彰显我国少数民族价值体系与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保存着少数民族的文化记忆,对唤醒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至关重要.研究以绥宁县苗族正板村为例,通过实地测绘、文献收集、梳理总结等途径,对正板村的空间选址、空间格局及空间功能进行深度发掘,结合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探索杨氏祖先在营建正板村时所展现出的人文智慧.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智慧,有利于与当今时代特征相呼应,更有助于提升文化自觉自信,本研究以期为苗族传统空间形态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文化自信苗族空间形态正板村

    基于LQC模式的老旧社区空间环境微更新研究——以新余钢丝厂社区街道微改造为例

    刘洋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LQC(lighter,quicker,cheaper)模式介入新余市钢丝厂社区空间环境微更新实践案例,在对钢丝厂社区居民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与走访,并邀请居民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以具有"轻、快、省"为特征的设施、活动为媒介,以激发社区空间环境提升潜力、还原社区文化与场所精神、加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与认同感为目标,探索适合当下老旧社区空间环境提升的微更新途径.

    LQC模式设施与活动介入老旧社区微更新

    职业学校空间布局研究——以镇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杨津
    27-2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职业学校的空间布局,以镇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职业学校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教育用地的利用与规划向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职业学校空间布局更是新时代下教育资源分配的一种产物,以镇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详细研究职业学校的空间布局.获取镇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结合教育目标,平衡区域内空间布局的用地总量、用地增量和用地存量之间的关系,调整可利用用地连接范围,坚持以人为本的布局原则,划分主体功能区,设计学校建筑单体结构,根据空间分布特征,优化空间布局模式.

    人才培养空间布局教育资源单体结构

    基于具身认知的高校边界空间景观设计——以厦门大学白城地块为例

    蔡依琳柯桢楠
    30-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教学空间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物理空间依旧具有其重要性,校园边界空间作为校园与城市间的界和域,仍属于校园空间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价值观传递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章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白城地块为例,总结高校边界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并基于感知系统的五种具身性交互体验进行景观设计.

    具身认知边界空间景观设计具身体验知觉系统

    高架桥下城市边角空间再利用的三种途径分析

    王冰洁张文辉张绍泽朱毅萱...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城市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有所缓解,特别是高架桥的出现使快速交通飞快地融入城市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一类独特的、易被忽略的空间——桥下边角空间.此类空间是我们当前设计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文章通过三个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三种有益的设计手法,以期对此类空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探索,为未来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再利用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参考.

    高架桥空间品质空间功能空间尺度城市文脉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林天喜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城市交通轨道的建设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公共空间设计不仅会对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的出行效率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促进城市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将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对其应用功能和设计路径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