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哈尼族聚落保护与发展——以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

    李博陈倩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发展,城镇化稳步进行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成为当今城乡协同发展的议题.传统村落被称为"民族记忆",又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展现与延续.元阳阿者科村哈尼族聚落通过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空间组合、院落空间形态,形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聚落中具有特色的代表之一.发展与保护乡村聚落特色,是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村落的重要内容,是乡村特色保护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哈尼族村庄聚落保护发展阿者科

    旅游业发展背景下古村落人居环境保护——以安徽宏村为例

    于乃镪翟庚申苏红
    84-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宏村旅游业背景,了解古村落建筑、民俗文化和人居环境的现状.通过分析旅游业发展、宏村文化遗产及人居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研究以人口结构情况和商铺营业活动噪声环境为切入点,探讨宏村古建筑及居民生存空间的保护模式,并为今后的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借鉴指导.

    古村落民俗文化人居环境旅游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大理传统建筑形式分析

    张荣宽翟辉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大理传统建筑的木作体系、布局形式作为切入点,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展示大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分析大理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提炼当地匠人遵从传统的技艺手段将大理建筑的基本法则与空间秩序所呈现出来的过程.本文在传承大理传统建筑特色文化的同时,并为之后在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下的仿古建筑设计做出相较完备的认知铺垫.

    大理传统建筑合院空间布局结构形式

    宁海地区三合院民居改造型民宿设计研究

    葛恬旖姜亮林晓东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海地区闲置三合院民居在乡村旅游背景下亟待转型成民宿建筑.通过系统研究宁海地区三合院民居的功能空间、院落布局与结构立面特征,分析其民宿化转化机制,提出三合院民居改造型民宿的设计原则,并从内部功能组织、内部空间划分、庭院空间布局与外部形象更新四方面论述该地区三合院民居改造型民宿的设计策略.

    三合院民居改造型民宿模式转变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传统村落空间改造与利用——以苏州八字桥西街村落为例

    张慧申绍杰周籽君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高度集中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历史城区留守人员老龄化与空巢化越来越严重,同时当地建筑风貌也渐渐失去其原有形态.因此,对老城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需要得到建筑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以苏州八字桥西街(苏州市区"城中村")为例,在建筑类型学的视角下对八字桥西街"院落"与"巷子"空间进行原型提取,并且以二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提出"立体式"改造策略,最终以实际案例来阐明和验证其可行性.希望本次研究能为旧城传统院落更新、社区与旅游开发等类似项目提供值得借鉴的策略.

    建筑类型学苏州传统村落空间立体化改造

    安顺屯堡建筑文化文献综述

    封晨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安顺屯堡是明朝军屯下的政治产物,亦是江南移民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今遗存着大量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安顺屯堡于明朝初年开始形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本文以建筑文化为关注的要点,以时间发展顺序对近现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安顺屯堡文化的研究情况以及相关项目的资助情况加以分析和总结,尤其是对屯堡建筑文化的国内研究现状做出了详尽的归纳整理;梳理总结了前人对屯堡建筑文化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重心的变化,以便为屯堡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积累资料.

    安顺屯堡建筑文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改善教室内空气品质和热环境的负压通风设计——在教室采用负压通风的可行性

    李曙婷曹瑞华周崐刘珂欣...
    100-10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间歇式自然通风带来的中小学教室室内空气品质与热环境差等问题,根据中小学校教学楼的空间特征,提出了将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和负压通风相结合的复合式负压通风模式,研究负压通风在提高教室空气质量方面的可行性及效果.以小学四年级普通教室为对象,首先进行封闭教室和负压通风教室室内CO2浓度的实测,同时建立教室数字化模型模拟室内物理环境.通过对封闭教室室内CO2浓度的实测和CFD模拟结果的对比,修正CFD模拟中四年级小学生呼吸速率为0.07 m/s,提高CFD模拟的准确性,进而对比封闭教室室内和采用负压通风的教室室内的CO2浓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封闭教室内平均CO2浓度最高可达3000 ppm,而学生活动区域的CO2浓度更高.负压通风可大幅降低教室室内CO2浓度,使其保持在1500 ppm以下,这为复合式负压通风在中小学校教室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小学校教室负压通风CO2浓度教室室内物理环境数值模拟

    论建筑材料的哪些特质决定了建筑室内外设计的不同——以路易斯·康的罗切斯特一神论教堂为例

    邱雅君李晓宇
    104-10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罗切斯特第一一神教教堂为案例,分析路易斯·康的材料设计方法,并通过比较混凝土在室内的使用和砖在室外的使用来研究是材料的哪些特征决定了室内外设计的区别.本文关注康在建筑中的构造设计,以及他如何使用不同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建筑思想,对建筑师和工程师来说是有意义和帮助的.

    砖块与清水混凝土室内外设计的不同路易斯·康罗切斯特一神论教堂

    置地而生:论文化建筑在地性——以金坛图书馆为例

    汪启颖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的在地性对全球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持一种辩证和批判的态度,表现为对建筑所在地气候、地理、历史、人文、工艺技术的关照.本文结合金坛图书馆的设计实践,从形态、空间、路径、表皮等方面探讨操作层面的可行方法.

    在地性文化建筑图书馆场所地域文化

    亳州南站和无伞换乘设计

    王晓鹏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换乘的设计手法很多,本文则试图通过亳州南站(见图1)的优化设计提出一个新的换乘概念:"无伞换乘",通俗一点就是"不用打伞换乘".大多数人所说不打伞换乘设计一般指下雨时不打伞,而本文所谓"无伞换乘"则是指乘客在雨天雪天艳阳天换乘均不需要打伞.当然由于各种原因亳州南站的设计还远远达不到作者理想的无伞换乘的水平,此文仅就对其一点对此概念进行引申阐述.

    亳州南站无伞换乘露天换乘架空层架空线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