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内历史性城镇景观保护方法研究进展与综述——基于CiteSpace图谱量化分析

    王小慧
    94-9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性城镇景观自2005年在国际上首次出现,2011年正式提出,研究历程已有16年,其研究对城市遗产保护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和筛选所得的200篇文献作为分析的基础数据,利用CiteSpace计量软件进行研究热点、聚类图谱等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历史性城镇景观研究关注度逐年上升,但学科交叉研究不够深入,不同聚类单元之间联系强度不够.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将历史性城镇景观的研究主要分为历史研究与理论构建、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基础实证研究、国内相关组织的成立、国际案例经验四个方面进行内容论述.最后提出历史性城镇景观在变化管理、景观特征评估、新遗产类型三个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历史性城镇景观数据可视化CiteSpace

    基于热景观与亲生物的居住区公共温室花园设计——以严寒地区为例

    陈威銮宋德萱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多样,因此建筑设计需要考虑气候因素.我国严寒地区的冬季气候导致了供暖引起的人体热适应力下降、景观视觉单一、冬季活动受限等一系列问题,都影响了当地的居民的幸福感与身心健康.对此,本文引入热景观理论与亲生物设计理论,对严寒地区冬季公共空间的特征展开论述,并在两个理论的框架下对呼和浩特万锦合泰生活馆实践项目进行分析,探讨温室花园作为设计手段改善严寒地区居住区公共空间体验的潜力.

    热景观亲生物设计严寒地区温室花园

    廊道型空间的更新提质方法的要点探讨

    谢湃然黄迎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个时代的城乡建设都是对时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诉求的响应,更新提质是对既有空间的改造,是"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也是城乡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街道、绿地、河道等廊道型空间的提质更新对城乡发展有比较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研究以廊道型空间为切入点,回顾国内外城市廊道型空间更新建设的实践,总结提出了以廊道带动沿线发展、融合双修思路、韧性化的廊道更新策略、复合功能协同提质、面向人性化需求的提质更新、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提质等廊道型空间更新提质方法,以更高效地服务城乡发展和公众利益.

    廊道空间提质更新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

    文物建筑中的封闭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研究——以佛山祖庙锦香池为例

    王雪云
    112-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环境风险隐患多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离水生态文明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要实现水生态文明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保护水生态环境.文章以锦香池景观水体养护工程为例,介绍了封闭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方法,分析了锦香池景观水体出现异常情况的干扰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同类型景观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锦香池修复治理沉水植物微生物

    龙江县城区行道树品质提升必要性与策略

    王薇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对行道树效益进行分析,针对龙江县城区内的行道树栽植情况进行现场踏勘和居民问卷调研.以功能空间作用、景观风貌形态、环境空间感受、历史人文记忆及对道路绿化的评价建议等为评价方向,分析得出行道树综合合格率整体偏低、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远低于国家标准,而居民更喜欢有行道树的街道,认为更加安全,更加具有历史文化韵味,行道树质量亟待完善等结论.通过对两项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行道树数量不足、规格较小、常绿树种少、树种不丰富、风貌不整齐、生态效益低等矛盾点.进一步结合实际条件、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从基础功能及风貌完善、点线面综合布局、历史人文感悟方面探讨行道树品质的提升策略.

    生态文明和谐人居行道树城市绿化龙江

    都市大花园中的生态小花园设计研究——以湖州市南太湖新区腊山学校项目为例

    李宝童张楷凡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空间是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独特性.在国家推行"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和"双碳"目标的大方针指导下,如何进行绿色低碳的校园设计成为新的研究问题.以"大花园—中花园—小花园"的空间层级梳理出校园与区域、城市、地块的关系,并对校园内的建筑群体布局方式进行整合考虑.以"立体花园"的概念对校园的垂直空间进行组织设计,期望打造出活泼生动的校园空间.针对校园空间中大量存在的公共空间和开放空间,以"共享花园"的概念将其组织联动,打造交流便利、空间灵动的校园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在呼应国家政策和地域环境特征方面,提出"生态花园"的设计概念,对校园空间如何回应场地、自然环境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策略进行概述.以"花园"的概念组织起多种不同尺度、不同方面的校园设计问题,从而分别回应了校园空间设计中的区域选址、总体布局、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竖向交通组织、场地环境设计等多方面的校园空间设计问题,为新时期校园空间设计提供思路和建议.

    花园城市生态校园立体花园共享花园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视阈下乡土建筑环境营建智慧探析

    韩萍毅胡沈健张溆然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道家思想理论体系为基础,通过对建筑选址、环境布局、景境营造等相关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展开对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与乡土建筑环境营建的讨论.得出建筑选址遵循天人合一、因地制宜思想,旨在体现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提出建筑空间布局体现道法自然、虚实相成思想,旨在阐述崇尚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总结景境营造以知止知足、节约资源思想为主,旨在提出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从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入手,意在启迪乡土建筑营造应着眼于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阐明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指导下乡土建筑环境构建的实际意义与哲学内涵,为当代乡土建筑及其环境营建提供本土性哲学研究思路.

    道家思想生态伦理乡土建筑环境构建

    红色旅游背景下无锡近代园林遗产开发研究

    刘洁莹朱蓉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锡近代园林是无锡近代革命历史时期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将无锡近代园林纳入无锡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有利于打造无锡特色红色旅游品牌,也有利于拓宽近代园林遗产的开发思路.分析无锡近代园林及其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并对在红色旅游背景下开发无锡近代园林遗产的优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SWOT分析,提出红色资源协同开发、红色文物活化利用、增强游览观光体验性三条开发策略,以期为无锡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与近代园林遗产的开发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红色旅游无锡近代园林遗产开发研究

    共生理念下历史建筑的有机更新与再利用研究

    李钰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常常面临着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以及在既有建筑环境基础上添加新建筑.一方面,因为城市历史建筑在整体上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展示着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所以只有保持历史建筑的风貌,才能完整地反映这些建筑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典型特色;另一方面,采用共生的基本理念,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和谐共存,达到新老建筑共生的目的,才能够为城市更新与发展提供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使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文脉相协调.文章以上海红楼为背景,探索城市有机更新中新老建筑在更新策略处理上如何兼顾历史与现实,从而达到新老建筑和谐共生的目的.

    共生理念有机更新历史建筑再利用

    基于价值导向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

    钱靖萱梁孜铭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工业厂房因工业化水平的下降而被闲置,其作为工业文明发展的体现,具有历史、经济、技术、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文章试图通过对工业遗产保护历程的概述,从构建价值评估标准和体系出发,探究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进程中影响其价值定位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在城市更新中,根据不同的价值导向确定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类型的设计方式.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为导向,以期对工业遗产作出科学合理的利用.

    工业遗产改造保护再利用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