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地传统寺庙型城镇特征及保护更新模式探讨——以山南市原泽当镇为例

    邓星何浩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地传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因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政教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不同于汉族地区的传统城镇空间格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原泽当镇作为藏源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在老城空间格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均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内涵.本文结合泽当老城保护及利用规划,通过挖掘其历史内涵、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剖析了其独具特色的藏地传统城镇的空间布局模式,并基于"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理念,从传统格局保护、传统建筑保护、整治指引、文化资源活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藏地传统城镇的保护更新的路径和方法.

    藏地传统城镇空间格局保护更新泽当老城

    日本?《景观法》对我国传统村落景观再生的启示

    林晓丹孔惟洁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针对我国量大面广的传统乡村聚落,亟待探索促进其再生的保护与管控方法.日本《景观法》将"景观"作为国民共有财产引入法律制度体系,推动了日本国土景观再生.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景观法》中有利于景观再生的核心制度及操作路径,发掘其中适用于我国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的管理经验,并提出有利于传统聚落景观再生的相关建议,包括建立针对传统聚落的景观综合制度、以基层乡村自治体作为实施主体、互动引导管理与重点要素保护相结合的方式等.

    日本《景观法》传统聚落景观式保护再生

    驻村建筑师介入的传统村落保护——以沙溪复兴为例

    任东升李莉萍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保护从政府的单一主导逐渐向多元化保护转变,不同的保护模式纷纷涌现,但获得的成效也是良莠不齐,传统村落更新中逐步出现了建筑师驻村介入的现象,驻村建筑师不局限于以乡村建设中的专家身份介入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成效显著,笔者希望对驻村建筑师参与的角色与工作内容进行研究,明确驻村建筑师介入传统村落的目标,从物质和非物质角度探索驻村建筑师介入如何影响传统村落更新的机制,并列举大理沙溪古镇作为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驻村建筑师介入传统村落沙溪古镇

    港口仓储类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策略——以青岛市大港区为例

    王大为王润生张敏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港口仓储类工业遗产中两个典型的遗产要素是筒仓和仓库,应分辨并保护它们的核心价值,提取旧仓储建筑中的特色基因并恰当转译.如何使筒仓和仓库这两种不同的要素在同一个滨海环境中处理得当,既保留历史层积性又具当下时代特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筒仓和仓库的分类和结构、平面的提取,识别并转译核心要素,基于青岛市大港区工业遗存要素的详细调研资料,找到港口仓储类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策略,助力城市特色的挖掘和文脉延续.

    港口仓储类工业遗产核心价值适应性整体化策略

    基于BIM+理念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李渊郭晶
    157-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激光点云、摄影测量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文化遗产的三维模型获取更加便捷.然而,遗产建筑复杂的形态和非均质的特征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标准化程序相冲突,导致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的研究仍不广泛,系统梳理BIM+建筑文化遗产研究十分必要.文章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梳理HBIM研究脉络、研究主题演化和案例的空间分布;其次从HBIM三维模型采集、HBIM与GIS集成、HBIM与虚拟场景生成三个方面展开评述;最后结合建筑遗产保护精细化管理趋势,指出四个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①基于HBIM的使用者行为分析;②基于HBIM的建筑环境变化监测、环境分析和模拟;③基于HBIM的工程施工管理;④基于HBIM的运营和智慧博物馆.以期为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历史建筑信息模型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激光点云3DGIS

    城市化影响下浙东地区传统水乡聚落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以绍兴八字桥片区为例

    陈益龙赵琪张雨卉徐艳芳...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浙东地区的传统水乡聚落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聚落已经"香消玉殒",有些聚落则苟延残喘.而浙东地区传统水乡聚落承载着浙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人文、人与自然、地域乡土等重要信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保护的意义.在城市发展与聚落保护的冲突愈演愈烈的当下,本文以绍兴地区八字桥片区的水乡聚落为例,对浙东水乡聚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而通过聚落的有机更新来解决城市发展和聚落保护的冲突问题,从而使聚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融入城市的发展.

    浙东地区城市化传统水乡聚落八字桥片区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德国废弃工业用地改造成功原因探析

    刘德嘉赵晶
    168-170,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为周边居民区服务的废弃工业用地和设施的改造成功的案例很多,如盖尔森基兴(Geusenlirchen)的北星公园(Nordsternpark)、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鲁尔区公园群等,成为休闲娱乐、优美景观的场所.而中国为周边居民服务的旧工业用地和设施的改造成功的例子少见,常见的是为工业企业服务的新建工业园,景观环境世界一流.本研究在查找有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德国废弃工业用地的成功改造案例及与中国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阐释其政治、经济、产业转型、社会思潮和艺术理论等多层次原因,以期为当代工业遗址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废弃工业用地改造德国鲁尔区工业用地

    风土环境与建筑形态下湖南省惜字塔建筑文化分析

    檀丹丹刘辉芳刘琳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惜字塔建筑作为明清时期文教建筑的典范,承载着民间"敬惜字纸"文化信仰记忆.笔者查阅相关史料文献,分析了湖南省惜字塔建筑形态由萌芽至程式化过程的人文性原因;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并尝试从选址、平面、立面、材质与装饰等5个方面探析湖南省现存惜字塔建筑功能性的内在规律;揭示出明清儒家文化尊崇下的湖南省惜字塔的建筑形态与风土环境的内质作用关系,进而为研究承载"慎终追远"的湖湘文教建筑类型提供借鉴.

    明清时期惜字塔文教建筑

    后矿业转型——乌拉尔山矿业遗产的经验与启示

    温而厉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遗留的矿业遗产以合适的方式再利用,并以此作为推动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当前后矿业设计的主要策略.然而,这一策略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政治、经济、技术等的关注和支持.在俄罗斯的乌拉尔地区,由于缺乏上述条件,该地区的后矿业设计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样化的形态.因此,文章希望通过乌拉尔山矿业遗产这一案例,反思后矿业转型过程中的地方设计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联,并以此为参照,为我国与乌拉尔地区有相似困境的矿业型小城市提供一些后矿业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矿业遗产后矿业设计转型乌拉尔地区

    当代地质遗迹博物馆形态设计的叙事性表达

    张向宁王飞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遗迹博物馆是遗址类博物馆的一个分支,因其独特的展示主题而备受关注.通过建筑形态表达展示主题是当代地质遗迹博物馆形态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地质演变的叙事性表达及地质灾害的叙事性表达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当代地质遗迹博物馆的形态设计策略,以期通过抽象的形态设计手法塑造情感化的建筑形象.

    地质遗迹博物馆建筑形态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