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VISSIM的城市环岛导识研究——以大连市学苑广场为例

    王梦佳蔡军任子贤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岛具有交通连续、无信号灯干扰,以及塑造良好城市景观等优点.但随着城市交通量越来越大,传统环岛的交通组织已经难以满足交通需求.环岛疏散能力受出入口段及交织流区的影响,通过增设信号灯、交通渠化等方法无法干涉机动车进入环岛后的驾驶行为.岛内交织流区混乱严重,影响环岛疏散能力.大连是典型的广场城市,环形交通密集,经调研学苑广场高峰时期拥堵严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并提高交通通行效率,提出增加地面导识引导的优化方法.分别对学苑广场环岛地面引导与无引导状态进行VISSIM仿真评价,以车均运行延误时间、车均停车延误时间、车均停车次数,以及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分析对比有无地面引导在早高峰时期的通行状况差异.评价结果显示,通过地面导识能有效减少冲突点,使环岛车流更加有序,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VISSIM地面导识环岛交织流区引导式交通

    数字孪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颜剑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到城市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需求,主要对数字孪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介绍.通过总结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分析数字孪生技术的关键功能和现阶段主要的技术问题.最后提出未来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应用应该重视实现建筑环境的自动化反馈和控制的建议.

    数字孪生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

    广州市城市更新区域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布局特征研究

    温耀鸿闫永涛孙牧晨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市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发展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城市更新区域是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建设的重要空间.以广州市城市更新区域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为研究对象,总结孵化载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规律.研究表明:广州市城市更新区域内孵化载体数量较多且主要分布在旧村庄中;孵化载体分布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集聚核心为白云区望岗商务核心区——广州设计之都和由五山—石牌高教区、天河智谷片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组成的区域;城市更新区域内的孵化载体倾向于分布在商业中心周边、产业平台内,在科教资源丰富、轨道交通便捷的区域集聚,对城市地租的承受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城市更新区域外的孵化载体相比,城市更新区域内的孵化载体存在单体规模小、创新活力低、孵化效益弱等问题.

    城市更新众创空间孵化器空间分布布局规律

    村社共同体重建与乡村发展机制创新——以广西三江县布央村为例

    陈智杰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经验表明,基于地方产业的乡村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也是乡村地区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我国乡村地区从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主义转型,村社共同体不但在农村地区的乡村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多元产业驱动乡村创新发展中得到复兴与再造,有可能成为乡村发展机制创新中的关键角色.聚焦广西三江县布央村及其周边乡村地区,研究村社共同体在布央村地方产业(茶叶)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并进一步讨论其在布央村"产村互动"过程中的角色,发现政府引导、村社主导、村企协作、全民参与等对布央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上述发现可为我国类似地区的乡村振兴及其政策干预提供经验借鉴.

    村社共同体地方产业产村互动茶旅融合共同富裕

    有机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园游憩空间优化发展研究

    赖泓宇金云峰
    21-2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园作为承载城市游憩功能的重要开放空间,在有机更新背景下不能满足当代人民群众精细化、多样化游憩需求等诸多问题,面临着升级优化.论述了有机更新在城市公园具体空间的深化表现,具有整体性、细部性和过程性,并提出城市公园游憩空间优化提升的三条途径:①城市有机发展.城市公园作为生命有机体,与城市空间共生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②功能品质提升.在城市双修引导下,以生态承载作为空间基底,把握底线控制进行更新,强化绿地的生态效益与游憩效益的结合.③需求人本主义.从体验式场景营造和以不同社会属性的游憩者为服务对象着手,强调分布式、精细化和人性化,塑造可以享受和体验的城市绿色空间.

    有机更新公园城市城市双修游憩体验风景园林

    基于土地流转意愿的近郊村庄用地优化策略研究——基于黄陂区王家河街道237份农户调查数据

    陶文铸庞添潘悦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陂区王家河街道237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影响土地流转意愿显著性影响因子分析、子模型回归和拐点分析,揭示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主导因素,结合调查数据,明确基础社会保障有无对该街道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转变起关键作用.基于此,采用协方差模型,梳理村庄类型、村庄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和村庄流转方式选择偏好的相关性,最终针对四类村庄做出用地优化策略:①提高城郊融合类村庄农户收入,引导土地流转引领示范,高效创收;②加快拆迁撤并类村庄农户基础社会保障兜底,引导用地集中归并、托管经营;③加快集聚提升类村庄农户地权稳固制度建设,加强用地流转有力担保、"大田农业"规模经营;④加快特色保护类村庄农户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性,引导旅游用地批次流入、规范入股.

    土地流转意愿Logistic模型协方差模型用地优化

    既有住区生活性街道空间微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大连市文萃轩生活性街道为例

    杨美龄高莹李翥彬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而社区微更新是城市建设存量时代的重要课题,为城市空间改造提供了新的启示.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试点项目的推进,"微更新"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现有实践案例的解读,以大连市文萃轩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空间使用、景观设计、交通组织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区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微更新背景下既有住区生活性街道空间优化策略.

    微更新既有住区生活性街道空间

    韧性城市理念下的老旧社区室外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徐州市奎园小区为例

    刘思羽唐建
    33-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老旧社区的改造已成为迫切之需.基于分析韧性城市理念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国内外老旧社区空间的改造理论与实践,立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层面,通过实地对徐州市老旧社区的调研,对韧性建设老旧社区室外空间进行研究与设计,为其提高空间抵抗并适应未来不可完全预测灾害的能力提供策略.

    韧性城市抵抗灾害老旧社区策略

    价值统筹导向的参与式城市更新路径研究

    郝辰杰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更新实践中,土地资源再分配的逻辑受到价值取向的影响.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价值取向的分异性,各参与方的价值诉求能否妥善统筹协调是决定更新行动有效性的关键.本研究提出以参与促统筹的作用机制和路径设计,结合上海市江川路街道这一典型存量地区的跟踪性更新实践,引入"主体分析、价值评价、差异分析、市民征询、行动框架、动态反馈"的闭环机制,建立政府搭台、专业协调、市民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通过市民参与机制的完善,最终实现各种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的平等协商,促进更新行动的价值回归.

    参与式规划城市更新价值统筹参与机制设计

    中心城工业区更新演变的时序性特征及其治理思考——基于上海杨树浦地区的分析

    蒋竹翌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心城工业区较大的转型幅度决定了其更新是一个需在较长时间里逐步推进的过程.基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工业区中不同位置地块的更新通常呈现出较明确的时序性,且整体来看,现实时序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待转型区域与城市既有建成环境的关系;在上海杨树浦地区既往30年的更新实践中,这样的规律也得到了较好的印证.同时,立足于更新治理的视角,大规模城市区域更新中的时序性特征也对土地储备管理等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向使待更新地块使用状态的变化与其在各阶段中的再开发可行性形成更为准确的对应.在当前的土地储备和治理实践较少考虑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关系的背景下,这也成为空间治理中可能进一步优化的内容.

    中心城工业区大规模城市区域更新时序性特征空间治理上海杨树浦地区